荨麻疹

( qianmazhen )

别名: 隐疹 , 风瘙 , 风pi , 瘾疹 , 风疹块

中医

简介:
以身体瘙痒,搔之出现红斑隆起,形如豆瓣,堆累成片,发无定处,忽隐忽现,退后不留痕迹为主要表现的皮肤疾病
病机:
本病多由赋禀不受,又食鱼虾等腥荤动风之物,或因饮食失节,胃肠实热;或因平素体虚工表不固,复感风热风寒之邪,郁于皮毛肌腠之间而发病;再有情志不遂,肝郁不舒,气机壅滞不畅,郁而化火灼伤阴血,致使阴血不足,复受风邪而诱发。
诊断:
因赋禀不耐,初起为风寒外袭或风热客表,致营卫不和邪气郁于腠理,外不得透达,内不得疏泄,故见风团,风为阳邪善行而数变,故起病急骤,时隐时现,发无定处,邪热郁血分血热生风或热邪灼伤阴液血虚生风则使病情反复发作,迁延难愈。或因饮食失宜,脾失健运气滞于里或内有虫积,复受风邪而致本病。总之,辨证属风寒风热血热脾虚血虚所引起;临床上要根据患者的体质及舌脉症,因人辨证,不可拘拟成方,应灵活运用。
1.风寒
证候:风团色淡微红,以露出部位如头面,手足为重,遇风、冷后皮疹加重,得温则缓,冬曳夏轻,舌体胖淡,苔白,脉浮紧或迟缓。
辨析:①辨证:以风团色淡,遇冷加重得温则缓为主要辨证要点。②病机风寒之邪束表,营卫不和故起淡红色风团,遇寒加重,得温则缓。舌体胖淡苔白,脉浮紧或迟缓皆为风寒束表症。
2.风热
证候:发病急聚,风团色红、灼热,遇热则剧,得冷则减,伴有发热咽喉肿痛,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辨析:①辨证:以风团色红,遇热则剧得冷则减为主要辨证要点。②病机风热之邪客于肌表,外不得透达,内不得疏泄,营卫不和而见风团骤起,色红、灼热;肺热壅盛则伴发热咽喉肿痛。舌红苔薄黄,脉浮数属风热客表之象。
3.血热
证候:先感皮肤灼热刺痒,搔抓后即随手起风团或条痕隆起,越抓越起,以夜间为重,发时心烦不宁,口干思饮,舌红苔净,脉弦滑。
辨析:①辨证:本型多见于人工性荨麻疹。以皮肤灼热刺痒,搔后随手起风团为主要辨证要点。②病机心经有火,血分郁热,血热生风而见皮肤灼热刺痒,搔后起风团;热扰神明心烦不定,热灼津液口干思饮。舌红脉弦数为血热之症。
4.脾虚
证候:风团迭发不愈,伴形寒怕冷,四肢不温,脘闷纳呆,腹痛便泄,舌淡苔白,脉沉细缓。
辨析:①辨证:本型多见于肠胃型慢性荨麻疹,以风团迭发不愈,伴脾胃虚弱症状为主要辨证要点。②病机脾胃虚寒,复受风邪刺激故见风团迭发不愈,脾失健运温阳不布,故形寒怕冷,四肢不温;脾胃虚弱,运化失职,食滞中焦,则脘闷纳呆,腹痛,完谷不化则便泄。舌淡苔白,脉沉细缓为脾虚之症。
5.血虚
证候:风疹反复发作,迁延日久不愈,且多于午后或夜间发作,或疲劳时加重,舌红少津或舌质淡,脉沉细。
辨析:①辨证:以皮疹反复发作,迁延日久不愈为主要辨证要点。②病机:病久阴血被耗,血虚生风故见皮疹反复发作,夜间及疲劳时加重。舌红少津,舌质淡,脉沉细为血虚之症。
类证:
1.风土:多见于小儿,常在春秋季发病,好发于躯干与四肢近端,表现为在生米大小纺棰形风团样皮疹,中心可出现水疱,甚或大疱、血疱,5~10天消退。
2.色素性瘾疹:风团消失后遗有黄褐色或棕色的色素斑,经搔抓或其他机械刺激后可再起。
3.猫眼疮:典型皮损呈环状或彩虹状,其色暗红或紫红。
治疗:
本病的治疗,辨别风团的寒、热、虚、实对于立法是非常重要的。风团的颜色,发作的时间不同,是荨麻疹辨证的依据,同时还应结合患者的体质,证候,舌脉加以全面分析,以便辨证施治
一、辨证选方
1.风寒
治法:祛风散寒,调和营卫
方药:荆防败毒散加减荆芥15g,防风10g,麻黄10g,秦艽15g,白鲜皮15g,白芍10g,生姜皮10g,浮萍10g,生甘草10g。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2.风热
治法:辛凉透表,祛风清热。
方药:桑菊饮加减。桑叶10g,牛蒡子10g,防风10g,蝉衣10g,白蒺藜15g,山栀子10g,银花30g,黄芩12g,生甘草10g。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伴有咽候肿痛者加板蓝根山豆根
3.血热
治法:清热凉血,消风止痒。
方药:消风散加减。生地15g,当归10g,生石膏30g,知母10g,白茅根30g,苦参10g,丹参20g,胡麻仁10g,生甘草10g。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4.脾虚
治法:温中健脾,调和营卫
方药:附子理中汤桂枝汤加减。熟附片6g,(先煎),干姜10g,党参15g,焦白术15g,炙甘草10g,桂枝10g,炒白芍10g,茯苓10g,乌梅肉10g,防风10g。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5.血虚
治法:滋阴养血,疏散风邪。
方药:当归饮子加减。当归10g,生地15g,白芍10g,川芎10g,首乌15g,芥穗15g,防风10g,刺蒺藜15g,黄芪15g,生甘草10g。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二、外治法
1.熏洗法:用香樟木晚蚕砂各30~60g,或楮桃叶30~60g,煎汤先熏后洗,每日1~2次。
2.地肤子白芷防风川椒透骨草各15g,煎水,外洗。
3.百部酊(百部、白酒),外搽,适用于风寒者。炉甘石洗剂炉甘石、氧化锌、甘油、氢氧化钙溶液),外搽,适用于风热者。
4.单方验方麻黄9g,蝉衣9g,川连4g,生甘草3g,当归9g,生熟地各12g,赤芍9g,川芎10g。煎汤,内服。
5.复方炉甘石洗剂(雷琐辛、鱼石脂、硫黄炉甘石洗剂)、三黄洗剂等,外涂皮疹处。
针灸:
放血疗法
(1)分别在双耳轮、双中指尖、双足趾尖,经消毒后用三棱针刺之放血,3天1次,5次为1疗程。
(2)慢性者在耳背静脉用三棱针刺之出血,或用碎磁片消毒后,贬刺出血,2~3天1次。
针灸疗法
1.体针:主穴取曲池血海三阴交,面部肿加合谷;头部多取丝竹空迎香风池;腰部取肺俞肾俞;腹部取中腕;腹痛足三里;下肢取伏兔风市委中足三里平补平泻手法。留针10~15分钟,每日或间日1次。
2.耳针:取穴神门、肺区、枕部、荨麻疹区(在耳舟区时肩点上连线内上1/3处)。针刺,留针1小时,每次选2~3穴。
3.水针疗法:取足三里曲池三阴交肺俞等穴,药物可选用普鲁卡因、皮质类固醇激素、苯海拉明、复方丹参注射液等,每穴0.5~1m1,每周2~3次。

西医

简介:
荨麻疹(urticaria),俗称风疹块,是皮肤粘膜的迅来速去、不留痕迹的局限性水肿。主观瘙痒,可伴全身症状。
病因:
病因较为复杂,常见的病因有食物(如鱼、虾、蛋类、奶类或其它富于蛋白类食物)、药物(如青霉素、痢特灵、血清、疫苗等)、细菌(如扁桃体炎、鼻旁窦炎、慢性阑尾炎等)、病毒(如肝炎、上呼吸道感等)、寄生虫及真菌感染,精神因素(如情绪紧张)、动物及植物因素(如吸入动物的皮屑、羽毛或花粉等),物理及化学因素(如冷热,日光,摩擦及压力,机械性刺激或某些化学物质)以及患某些皮肤或全身性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均可引起荨麻疹发生。本病的发病机理尚不完全明了。一般认为大多数急性荨麻疹系第Ⅰ型变态反应,由于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致使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大量进入真皮,临床上表现为风团或局限性水肿。有些荨麻疹则系Ⅲ型变态反应。抗原抗体复合物,在激活补体过程中产生过敏毒素,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导致荨麻疹发生。除上述变态反应外,某些刺激因子如一些食物、药物因子,化学物质等等,亦能直接作用于肥大细胞,使其释放组织胺而引起本病的发生
发病机理:
可分变态反应和非变态反应两种。由变态反应引起的荨麻疹属于Ⅰ型,即速发型变态反应。由感染、寄生虫、系统性红斑狼疮及放射治疗后引起的荨麻疹属于Ⅲ型,即免疫复合物型变态反应。此型除皮损外,尚有发热关节痛、胃肠症状或有血管炎表现。非变态反应的荨麻疹系由某些物质直接引起的肥大细胞脱颗粒,如吗啡、硫胺、贝类、草莓、虫咬及物理刺激等引起。
病理:
组织病理系单纯限局性皮肤水肿乳头及真皮上层浆液性渗出,乳头水肿,细胞浸润缺乏或不著,淋巴管扩张,小血管因受压而收缩,棘细胞呈海绵状。
诊断标准:
荨麻疹诊断标准:
1.皮肤出现大小不等之风团样损害,骤然发生,迅速消退,瘙痒剧烈,愈后不留痕迹。
2.慢性荨麻疹,风团损害反复发作,时间持续1~3个月以上。
3.实验室检查,皮肤过敏源检查可查到阳性结果;血清ige水平增高。
诊断依据:
根据各型荨麻疹的发病情况、皮损特点,一般诊断不难。
发病:
急性多经数日至1~2周左右而痊愈,慢性者则反复发作,时轻时重,可迁延数月或更久。
体征:
临床表现与分期
(一)症状
1.皮损常突然发生,为红色或苍白色大小不等的风团,境界清楚,形态不一,可为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皮损可随搔抓而增多、增大,可相互融合成不整形、环形及地图形。
2.皮肤划痕征可呈阳性。
(二)临床分期
临床经过可分为2期7型。
1.临床分期
(1)急性期:多突然发病,很快出现大小不等的风团,呈淡红色或苍白色,有剧痒及烧灼或刺痛感。风团可泛发全身或较局限,此起彼落,消退后不留痕迹。原因较易追查,除去原因后,风团迅速消退。
(2)慢性期:常反复发作,症状时轻时重,病因不易追查,常经年累月不愈。
2.临床分型
(1)寻常性荨麻疹:首先有痒感,搔抓后即有浮肿状风团发生,可限局或泛发全身,皮疹时起时消,消退后不留任何痕迹。急性者亦可发生于胃肠道,引起急性腹痛恶心呕吐腹泻喉头及支气管受累时,可出现咽喉发堵、胸闷、气喘、呼吸困难,甚至窒息。若风团反复发作,持续在3个月以上,即转为慢性。
(2)人工性荨麻疹:又称皮肤划痕症。以钝器或手指划皮肤后,划处首先出毛细血管扩张而呈红斑,随后因轴索反射致小动脉舒张出现周围红晕,最后由于血清外渗引起风团表现。常见两型:一型是单纯性皮肤划痕症,属生理性体质异常;另一型是由变态反应性荨麻疹相伴发的皮肤划痕症,属症候性皮肤划痕症,因皮肤受外界刺激后局部细胞受损而释放组胺引起本病。
(3)血管性水肿:又称血管神经性水肿、巨大荨麻疹、quincke水肿。发病多突然,好发于眼睑口唇、外生殖器等组织松驰部位,手足、前臂及踝部也可发生。损害往往只发生于一、二处。患处肿胀,有瘙痒或灼热感。有弹性,表面淡红或呈正常皮色,边缘不整。损害常单发,易在同一部位反覆发作,经数小时至l-2d消退,不留痕迹。当累及咽喉粘膜或胃肠道时,可出现呼吸困难、呕吐腹痛腹泻、咽下困难甚至窒息。致病原因与荨麻疹相似。少数患者属于遗传性血管性水肿,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伴有cl酯酶抑制物的缺乏或功能不足,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本病从儿童期开始发病,有家族史,临床表现与血管性水肿相似,每次发作为1-3d,可长达1周。常因拔牙、创伤、扁桃体摘除、病毒感染及情绪紧张而诱发。
(4)寒冷性荨麻疹,在气温突然变冷,浸冷水或接触冷物后,于暴露部位产生风团。可分家族性和获得性两型。家族性较少见,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从婴儿开始,发病持续一生。遇冷后几小时即发病,损害为非瘙痒性丘疹,不是真正风团,可伴头痛发热关节痛和血粒细胞增高。获得性等麻疹则开始于儿童或青年期,遇冷后即发,病,多见于暴露部位。重者饮冷水可致口唇、舌、咽部水肿,淋雨、游泳等身体大面积遇冷时可出现心悸、气急、血压降低、呼吸困难等。发病的主要介质为组胺,激肽也可能有关。
(5)光感性荨麻疹:以称日光性荨麻疹发生于照射阳光、紫外线、红外线数分钟后,在暴露部位开始出现瘙痒和红斑,迅速形成风团,经2-3h消退。若大面积暴晒可发生全身反应,如哮喘眩晕及虚脱。
(6)压迫性荨麻疹:又称延迟性压力荨麻疹。仅发于压迫较重,较久之后,特别容易发生于步行之后的足部与坐后的臀部,损害为皮下组织水肿。可能与激肽有关,抗组胺药无效。
(7)胆碱能性荨麻疹:多见于青年,因运动、出汗情绪紧张等原因诱发,多发生在运动、受热或情绪激动后,皮损为2mm左右小型风团,周围有一较大的红晕,散在分布,不互相融合,时为红斑而无风团,瘙痒较剧。部分病人可伴头晕头痛、出汗、腹痛腹泻等乙酰胆碱全身反应症状,羟嗪类药物有效。
鉴别诊断:
应与有风团损害的其他全身性疾病相鉴别,以免延误病情。
丘疹性荨麻疹:多发于儿童,为中心有丘疹或小水疱的风团。
疗效评定标准:
1.痊愈,疹块消退,瘙痒消失,急性者1周以上无发作,慢性者半年以上无反复。
2.显效:疹块消退,瘙痒基本消失。急性者1周以上仍有少量疹块,有轻度瘙痒;慢性者发作次数减少,时间间隔延长,瘙痒明显减轻,半年后仍有小发作。
3.有效:慢性者经治疗,疹块减少,发作次数略有减少,间隔时间略长,瘙庠减轻。
4.无效:急性者1周内、慢性者3日内疹块与瘙痒无改善。
治疗:
询问发病前3周内食物、药物等与皮疹的关系;适当选用抗组胺药物急性严重发作时可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并静脉滴注氢可的松;喉头水肿和呼吸困难者除上述疗法外,应立即输氧,必要时作气管切开;对慢性荨麻疹不宜选用皮质激素,可注射钙剂、胎盘组胺、组胺球蛋白、静脉封闭或口服氯喹、利血平、氨茶碱、氨基已酸等药物;对寒冷性荨麻疹可用17℃水泡手或脚,2-3周后水温渐降到7℃左右;对遗传性血管性水肿,尚可加用垂体前叶抑制药达那唑哗(danazol),有增加c4及c1酪酶抑制物水平的作用,有一定疗效。外用药以温和止痒剂为主。
一、全身治疗
(一)寻常性荨麻疹
1.除去病因,对饮食过敏者可以做饮食排除试验,以确定致敏食物。应注意避免饮酒,不吃易引起荨麻疹的食物。如鱼、虾、蛋类、牛奶等,可多吃青菜类清淡饮食。
2.抗组织胺药:仍为目前常用药物。如息斯敏10mg,1次/日,口服。扑尔敏4~8mg,3次/日,口服。苯海拉明25~50mg,2~3次/日,口服。赛庚啶2~4mg,3次/日,口服。异丙嗪25mg,3次/日,口服。安他乐25~50mg,1~3次/日,口服。应用某种抗组胺药无效时,应更换另一种抗组织胺药,或将药量加大,或两种药物同时联合应用。
3.钙剂:如5%溴化钙10~20mg,1~3次/日,口服。10%葡萄糖酸钙10~20ml静脉注
射,1次/日。
4.10%硫代硫酸钠10ml静脉注射。
5.1:1000肾上腺素或麻黄素0.3~1ml,对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应慎用,皮下或肌肉注射。此法适应于发病急骤而广泛者或发于喉头影响呼吸或伴有胃肠道症状者。
6.皮质类固醇激素:只用于全身严重的急性荨麻疹或作为血清病型荨麻疹的临时性治疗,氢化可的松100~200mg或地塞米松10~20mg,加入5%~10%葡萄糖或生理盐水500ml中,静脉点滴。
7.普鲁卡因封闭疗法:适用于慢性荨麻疹。0.25%普鲁卡因10~20ml加维生素c1~2g静脉注射,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8.组胺球蛋白:成人每3~4天皮下注射2ml,5岁以下儿童1ml,3~6次为1疗程。此法适用于慢性荨麻疹
9.自血疗法:自患者静脉抽血,立即注射于臀部肌肉内,开始每次3~5ml,渐可增至10ml,3~7天1次,7~10次为1疗程。
(二)其他类型荨麻疹
除以上疗法可以酌选应用外,其他如家族性血管性水肿,用抗组胺制剂和皮质类固醇激素制剂等。对一般疗效较差或无效患者,可选用甲基睾丸素、麻黄素、普鲁苯辛、6-氨基乙酸等内服。对人工性荨麻疹避免应用青霉素,可用安他乐。压力性荨麻疹用抗组织胺剂无效,可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对胆碱能性荨麻疹应避免过热及情绪激动,药物方面除内服抗组织胺制剂外,可服抗胆碱能药物
二、局部治疗
原则为对症止痒,可用炉甘石洗剂,2%石炭酸,1%麝香草粉,1%~2%薄荷脑,3%水杨酸等配成酒精剂或洗剂,局部外涂,每日2~3次。

“荨麻疹” 相关论述

荨麻疹系多种不同原因所致的一种常见皮肤、粘膜血管反应性疾病,表现为时隐时现的瘙痒性风团。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能引起荨麻疹的原因很多,如食物、药物及感染、疾病等。以前认为大多数荨麻疹是由变态反应引起的,现已知不少寻麻疹并非如此。
根据病程分为急性和慢性荨麻疹,以及特殊类型荨麻疹
急性荨麻疹。起病急,先感觉皮肤瘙痒,很快出现风团,呈扁平水肿性隆起损害。为红色、皮色或白色,风团形状不一,呈圆形或不规则形,大小不等,豆粒至手掌大或更大。全身泛发,亦可局限,单个或密集融合成片,持续数分钟或数小时即消失,消退后不留痕迹。但新的风团可不断出现,此起彼伏,一日数次不等。自觉剧痒、灼热,少痛伴有刺痛感。一般经历数天至3周左右逐渐痊愈。
②慢性荨麻疹。风团反复发生,时轻时重,部位不定,有时夜间加重,病情迁延一月以上甚至达数年之久。
③特殊类型荨麻疹。可有很多原因引起的,如血管性水肿、寒冷性荨麻疹等等。

荨麻疹又称“风疹块”,是一种过敏性皮肤疾患。皮肤突然出现大小不等、形状不同的淡红色或苍白色疹块,有的象丘疹,有的成片成块,高出皮面,边缘清楚,局部瘙痒难忍,此起彼伏,反复发作,或缠绵数月、数年不愈。
风寒 疹色淡红或白,受冷或吹风加剧,冬重夏轻。治当疏风散寒。
(一)
处方:防风9克,乌梅6克,甘草3克。
用法:煎汤服。
(二)
处方:地肤子12克,防风独活荆芥白芷赤芍川椒桑白皮苦参各9克。
用法:上药加水1500毫升煎沸,熏洗周身,洗时宜保暖避风。
(三)
处方:浮萍6克,麻黄3克,地肤子10克,防风4克,皂刺4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四)
处方:羊肉100克,黄芪20克,桂枝10克,生姜7克,葱白(连)3根。
用法:将羊肉洗净,切成薄片,入黄芪桂枝及葱、姜,加清水适量,文火炖煮1小时,滤去药渣,加食盐、料酒、花生油各少许调味。饮汁吃肉,随意服食。每日1剂,7~10天为1疗程,连服2~3个疗程。1岁以下小儿只饮汁液即可。
本方适用于荨麻疹反复发作,久治不愈,疹块色淡,遇冷加甚,肢冷畏寒的患儿。
风热 疹色深红,灼热奇痒,遇热加剧,发热心烦,便干尿黄。治宜疏风清热。
(一)
处方:麻黄3克,连翘10克,赤小豆10克,白鲜皮10克,苦参15克,蝉退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二)
处方:地肤子10克,蝉蜕6克,茅根15克,桑皮3克,浮萍5克,大青叶8克。
用法:水煎服。
说明:日久顽固不愈者,加当归6克、生地10克、白芍6克,养血祛风。
(三)
处方:黑豆50克,绿豆50克,白糖20克。
用法:将黑豆绿豆洗净,用温开水泡浸至软,捣至极烂,用纱布过滤挤去滓粒,然后冲入沸开水200毫升,加盖焗片刻,再倒进白糖搅匀调化。作1~2次服完,每日1剂,连服5~7剂。1岁以下小儿酌减。
(四)
处方:粳米50克,绿豆30克,虫蜕12克。
用法:将绿豆洗净,与虫蜕清水适量煮浓,滤去渣滓,然后与粳米共煮成稀粥,加入食盐少许。每日1剂,早晨空腹时1次服完,连服5~7剂。
(五)
处方:经霜冬瓜皮20克,黄菊花15克,赤芍12克,蜂蜜少许。
用法:水煎当茶,每日1剂,连服7~8剂。
胃肠湿热 饮食不节湿热内生,或肠虫内作,发热心烦,口臭纳少,皮肤瘙痒。治以健脾利湿,清热祛风。
(一)
处方:山楂6克,地龙6克,苦参10克,地肤子10克,建曲6克,蝉蜕3克。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二)
处方:土茯苓15克,薏苡仁10克,米醋适量。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三)
处方:使君子9克,山楂12克,玉米须10克。
用法:水煎,1次服完。如出现恶心头晕,可能是使君子的副作用,只要取使君子壳少许,水煎服,即能解除。
本方适用于小儿虫积伤脾。
血虚 疹色淡红,痒轻,常在午后或晚间发生,低热心烦,口干不饮。治宜养血祛风。
(一)
处方:薄荷10克,桂圆干15粒。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
(二)
处方:黑芝麻500克,冬桑叶100克。
用法:研末。炼蜜为丸,每日4次,每次6克,红枣汤送服。
(三)
处方:当归10克,生地15克,赤芍10克,僵蚕10个,蝉蜕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四)
处方:荔枝干14个,红糖30克。
用法:荔枝干水煎沸15分钟,加糖服,连用7天。

七十年代间,余治一位十三岁男孩,荨麻疹遍发于胸背、四肢。上午轻,下午重,晚上更甚。已服西药治疗月余,疹尚未退。其家长邀余为之针灸,余见该童瘦骨伶仃,心怀不忍,余虽不业推拿,不得已试用马秀棠点穴按摩法。取曲池血海足三里三穴,以大拇指或食指点住穴位,适当加压,然后于原位,手指作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每穴一百次,每日治疗一次。二日后,疹块发作渐稀,治疗~一周,疹消而愈。

俗称“风疹块”。常由药物(如青霉素)、食物(主要是动物蛋白)、花粉和灰尘、感染、昆虫叮咬、精神因素等诱发本病。
常见有皮肤瘙痒,随后出现风团,呈鲜红或苍白色。风团逐渐蔓延,可相互融合成片。偶尔风团上可形成大疱。部分患者伴有恶心呕吐头痛头胀腹痛腹泻,有的还有胸闷不适、面色苍白、心率加快、脉搏细弱、血压下降、呼吸短促等全身症状。因急性感染等因素引起的荨麻疹可伴有高热、白细胞增高。
(一)起居调养法
对于寒冷性荨麻疹,要注意防冷,尤其冬天要多穿衣服,夏天少吃冷饮;对于热性荨麻诊,夏天要少运动,洗澡时水不要太热,防止太阳曝晒等。
(二)药物调养法
1.常用验方
(1)麻黄6克,连翘10克,桑白皮10克,杏仁10克,生姜3片,防风10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2)荆芥10克,牛蒡子10克,丹皮10克,浮萍10克,黄芩10克,薄荷10克,蝉蜕10克,生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3)连续几个月以上不愈者为慢性荨麻疹,可用下列方剂首乌10克,当归10克,丹皮10克,白鲜皮10克,乌蛇10克,僵蚕10克,白薇10克,苦参10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
2.中成药方
一般的荨麻疹可服用防风通圣散当归饮子)、消风散,每次6克,1日2次,用温开水冲服
(三)针灸调养法
(1)取穴曲池合谷足三里血海三阴交百虫窝阳陵泉风池大椎,每次选2~3对,1日1次。
(2)取耳穴肺、神门、肾上腺、皮质下、枕、内分泌等,每次选2~3对,1日1次。
(3)亦可用0.25%普鲁卡因0.1~0.2毫升,于上述耳穴2对,皮内注射,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四)饮食调养法
平时注意不要暴饮暴食,少食猪肉和鱼、虾等海货,少饮酒。因为在暴食后,食物中蛋白胨未被消化即经肠胃粘膜吸收入血,而引起皮肤发红、风团、并伴有乏力、头痛
可用药粥:防风15克,鲜薄荷3克,生姜3片,杏仁10克。上药装入纱布袋中,加水适量,煎10分钟,取汁加大米煮粥,日服2次。
(五)外洗调养法
艾叶10克,苦参30克,苍耳子10克,黄芩10克,桃树叶10克,薄荷10克,煎水外用熏洗,1日1次。

荨麻疹是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基本损害为潮红斑片或风团,骤然发生、迅速消退、愈后无任何痕迹,剧烈瘙痒
(一)中成药
可选用防风通圣丸玉屏风散、肤痒颗粒等。
(二)局部治疗
炉甘石洗剂外擦;或楮桃叶水剂浸浴。
(三)基本方药
1.风热犯表:风团色红灼热瘙痒较剧,可伴有发热恶寒咽喉肿痛呕吐腹痛便秘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荆防方加减:
荆芥穗10克、防风10克、金银花15克、牛蒡子10克、牡丹皮15克、浮萍10克、生地10克、黄芩10克、蝉衣6克、薄荷6克(后下)、甘草10克等。
2.风寒束表:皮疹呈粉白,遇风寒皮疹加重,口不渴,或有腹泻舌质淡红、舌体胖、苔白,脉浮紧。
麻黄方加减:
麻黄6克、杏仁9克、干姜皮10克、浮萍10克、牡丹皮15克、陈皮10克、丹参10克等。
3.胃肠湿热:皮疹片大色红,瘙痒剧烈,可伴有脘腹疼痛,恶心呕吐大便秘结泄泻舌质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滑数。
防风通圣散加减:
防风10克、荆芥10克、连翘10克、麻黄6克、薄荷6克(后下)、当归10克、白芍15克、栀子6克、黄芩10克、熟军10克、白术10克、六一散20克、赤小豆10克等。
4.血虚风燥:皮疹反复发作,迁延日久,午后或夜间加重;可伴心烦易怒,口干手足心热舌质淡红苔白而少津,脉沉细。
当归引子加减:
当归10克、川芎10克、熟地10克、白芍15克、首乌藤15克、生黄芪10克、防风10克、芥穗10克、甘草10克、刺蒺藜9克等加减。

荨麻疹这种病的皮疹表现与人接触植物荨麻发生的皮损雷同,故称此皮肤病为荨麻疹。祖国医学将本病叫做“瘾疹”或“风疹”;民间百姓称呼“风疹块”。该病特征是全身泛发风团,皮疹来去迅速,消退不留痕迹,自觉痒甚。
【病因与发病机理】
荨麻疹病因十分复杂,而且大多数患者原因难觅,特别是慢性型病人。引起本病发病的最常见原因有:
食物:从主食到副食的许多食物,甚至包括食品添加剂、饮料等可能成为荨麻疹的因。其中以蛋白质、如鱼类、虾、甲壳类、蛋类、牛奶、肉等尤为常见。
药物药物荨麻疹在临床上颇为常见, 以青霉素、痢特灵、阿斯匹林等引起者居多;使用磺胺制剂、链霉素、四环素或氯霉素后有时也可发生本病。此外,象可待因、吗咖、维生素b1等引发荨麻疹也屡见报告。
感染:细菌、病毒、原虫、蠕虫、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感染与荨麻疹发病,对某些患者至关重要,甚至连虫咬或蜂螫刺都可导致荨麻疹发生
花粉及其它吸入物:如各种花粉、屋尘、动物皮屑等吸入物招引本病亦不乏其例。
此外,精神因素、物理因素、全身性疾病、遗传素质等也可成为荨麻诊发病的原因。
荨麻疹如何发生?人所共知,机体内有很多刺激物能引起荨麻疹,我们可将这些刺激物质统称为介质,其中组织胺便是引起本病发生的最主要介质。该介质常常在第一型变态反应过程中所产生,即当机体处于敏感状态时,抗体lge 吸附于肥大细胞表面,这时若机体再受致敏物质刺激,则在该细胞表面上可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其结果组织胺这种介质可从肥大细胞中释出,并作用于皮肤血管而发生风团。介质除组织胺以外,还有5-羟色胺、乙酰胆碱、激肽、缓慢过敏物质(srs-a)、前列腺素、纤维蛋白溶解素、补体等等。这些刺激物质作用于机体皆可导致风团形成。
现今认为荨麻疹的绝大多数患者是属于Ⅰ型变态反应,但也还有部分病人归属于非变态反应。
【临床表现】
荨麻疹可以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有时口腔、咽喉及胃肠粘膜也可受累。本病在皮疹出现之前,往往局部先有剧痒、随后则发生风团。此种皮疹特点;大小不一,形状各异;色泽为红色、淡红色或常色;骤起骤没,此起彼伏,皮疹通常不起过24小时则可消退;愈后不遗留任何痕迹,相邻损害可融合成较大风团。偶尔可见水疱或血疱的损害。自觉奇痒难耐,常因剧烈搔抓,在病变外留下血痂和抓痕。有些患者可伴发热、食欲不好,疲乏等全身症状。有部分病人做皮肤划痕试验可呈阳性反应。本病经适当治疗可获痊愈,但不少患者易复发。
荨麻疹病程不逾一个月称为急性荨麻疹;病期持续30天以上可谓之慢性荨麻疹。本病临床上尚有以下几种较常见的特殊型;
一、人工荨麻疹:又叫皮肤划痕症。本型皮肤划痕试验可呈典型三联征,即用手指甲划试或用钝器划其皮肤后,开始出现条状红斑,随后在其周围发生红晕,最终发生著明的条状风团。有些人工荨麻疹患者与应用青霉素有关,当停用该药,经一段时间后即可痊愈。
二、血管性水肿:亦称巨大性荨麻疹。此型原称为血管神经性水肿。其主要侵犯真皮深部和皮下组织的血管。惯发于眼睑口唇、阴部及咽喉等组织较为疏松部位,但手足、前臂或踝部有时也可被累及。多在夜晚突然发生,皮损多呈1~2个巨大局限性水肿块,但无指压凹陷性体征,且常不对称。损害持续时间较长,有的2~3天方能消退。若发于咽喉部,病情严重者可引起窒息,甚至死亡,值得引起注意。
三、蛋白性胨荨麻疹:这一型患者往往因暴饮暴食,如过食猪肉、海鲜货等和大量饮酒后,食物中未被消化的蛋白胨经胃肠粘膜吸收入血液中而引起的。病情较急,多见于节假日。皮疹表现为全身泛发风团、常伴头痛、乏力等症状、病程较短、多在2~3天内损害即可消退。
四、寒冷性荨麻疹:可分为家族性和获得性二型。前者临床少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自婴幼儿开始发病,可持续终生;后者又有原发和继发性之区别,其中以原发性获得性寒冷性荨麻疹最为常见。原发性这一型好发于暴露部位,痒较别的型轻。在气温突然变冷或接触冰冷物质时,则可诱发风团产生。故冰块试验呈阳性反应,即把冰块置于前臂处,经2分钟左右,在接触处的皮肤可出现风团。患者血青中无冷凝集素,又无冷溶血素和冷球蛋白。继发性获得性寒冷性荨麻疹常与某些基础疾病,例如冷球蛋白血症冷纤维蛋白原血症、冷溶血素症、梅毒、恶性骨髓肿瘤结缔组织病有关。被动转移试验家族性者为阴性,而获得性者呈阳性。
五、胆碱能性荨麻疹:该型以青年女性占多数,精神紧、机体受热或运动时常常可诱发皮损发生。症之临床最大特点是风团损害颇小,约1~3mm,周边绕以红晕,奇痒无比,且常伴头痛头晕流涎、出汗、等症状。有时还可见到卫星状风团分布。对患者使用1:5000乙酰胆碱进行皮内试验可呈阳性反应,即出现强烈红斑。这一型掌跖通常不受累,病性可反复发作数月或数年。
六、腹型荨麻疹:本型有胃粘膜损害高达86.84%,而其中仅23%出现胃肠症状。由此可见,过去认为只有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才被视为胃肠粘膜受累是客观的。
七、光线性荨麻疹:表现为皮肤受日光、紫外线或红外线射数分钟后,局部迅速出现瘙痒性风团。与此同时,可伴发畏寒、疲乏、肠痉挛及至晕厥等全身症状。
八、心脏性荨麻疹:在风团发生的同时,心脏亦被波及。此刻可伴有胸闷、心悸及心律不齐,如果进行心电图检查也可出现异常。皮疹消退后,以上临床症状也随之消失。
九、血清病型荨麻疹:此型病因多为药物,患者皮损以风团最常见,且往往呈多环形。此外,尚有发热关节痛及全身浅淋巴结肿大。倘若肾脏受损害,则尿常规可出现异常,其它化验总补体可呈低值,但血沉一般为正常。
十、压迫性荨麻疹:易发生于受压较重、且时间较久的部位,以臀部和足部为多见,损害呈局部深在疼痛性水肿,可持续8~12小时。发病期间常伴发热、寒颤、关节痛和白细胞总数稍增多。此型被动转移试验为阴性,故与变态反应无关。
【诊断与鉴别】
根据临床表现特点,荨麻疹断不困难,有些患者就诊时皮疹已消退完毕,此时仍可通过病史询问而作出诊断。
荨麻疹当伴有腹痛时需与急腹症,特别是阑尾炎相鉴别。后者腹痛以右下腹显著,且血中白细胞总数和嗜中性粒细胞增高。另外,本病还需要同丘疹性荨麻疹鉴别。丘疹性荨麻疹损害常呈混合性皮疹,即风团丘疹或风团水疱,以儿童患者居多。
【治疗】
一、尽量除去可疑病因。
二、内用疗法
(一)急性荨麻疹;常以抗组胺类药品为首选药物。另外,还可配用钙剂、氨茶碱、肾上腺素、麻黄素等其中任何一种,每可迅速奏效。遇有发热者,尤其第一次发病的儿童,可增用抗生素。如果病性急剧时,还可考虑投与皮质类固酶激素口服或静滴,等症状控制后再改用其它治疗方法。
(二)慢性荨麻疹;除用抗组胺药外,可使用利血平、氨茶硷、安络血、6-氨基已酸、维生素k、维生素e、维生素b12、组胺球蛋白、转移因子、普鲁卡因大静封、抗生素等1~2天种药品,有望获效。有时还可采取抗组胺h1拮抗剂,如赛庚啶或扑尔敏与h拮抗剂,象甲氰咪胍联合应用往往可提高疗效。
(三)蛋白胨性荨麻疹:多需禁食1~2餐,代以饮糖茶水,以后在1-2天内宜给予清淡饮食为好。
(四)血清病型荨麻疹:本型投用抗组胺类药品效果甚微,常需应用较大剂量的皮质类固醇激素方能收效。
(五)人工荨麻疹:往往以赛庚啶、安他乐、多虑平、脑益嗪、特非那丁及息斯敏为常用药物,如果发病与使用青霉素有关,应停止应用该药品。
(六)寒冷性型麻疹:可选择抗组胺类药物单用或联用;还可与中医药配合治疗,如内服金匮肾气丸,可望提高总有效率或治愈率。
(七)腹型荨麻疹:该型常常以急诊就医,处理可采取肾上腺素0.3~0.5mg皮下注射或异丙肾上腺素10mg舌下含化,每天四次。另外,尚可添用氢考100mg加于50%葡萄糖液40ml静推或加入5%葡萄糖液250ml 静滴。与此同时,肌注抗组胺药如苯海拉明、非那根或扑尔敏等,对迅速制止腹痛有良好效果。
(八)胆碱能性荨麻疹:除常规服用抗组胺类药以外,时常加用阿托品、普鲁本辛、利血平等而收到较满意疗效。
(九)心脏性荨麻疹:提倡尽早给予抗组胺类药与皮质类固醇激素合同,可使病情较快改善或获痊愈。
(十)皮损发于咽喉部出现窒息时:应及时使用肾上腺素0.5mg肌注,必要时可加于5%葡萄糖液40ml静注,同时并用大剂量皮质类固醇激素静滴抢救。有时还需考虑气管切开术。
(十一)光线性荨麻疹:可酌选氯化喹啉或菸草酸与抗用胺类药结合应用,有一定疗效。
(十二)中医中药治疗:风寒型多用荆防败毒散桂枝汤加减;风热型常用消风散加减;气血两虚型选用当归饮子八珍汤加减;肠胃实热型可择防风通圣散加减;血瘀型取用血府逐瘀汤加减;血热型酌用犀角地黄汤合消风散加减;冲任不调型需用二仙汤合四物汤加减。

荨麻疹是皮肤及(或)粘膜真皮部位一时性局部性充血与水肿。血管性水肿是真皮深部及皮下组织大面积局部性水肿。均为急诊中常见的病种,占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急诊患者的35.6%。

荨麻诊按病程长短,以6周为限。可分为急性与慢性荨麻疹,急诊中常见者为急性荨麻疹。若按发病机制分类,则可分为免疫性与非免疫性介导的荨麻疹。前者主要为Ⅰ型,有时为Ⅲ型,偶或Ⅱ型变态反应以及免疫性补体介导的荨麻疹;后者则分为致荨麻疹物质性荨麻疹(urticariogenic materials urticaria)、非免疫性补体介导性荨麻疹、物理性荨麻疹、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急诊中常见者为第Ⅰ、Ⅲ型变态反应介导的荨麻疹
一、病因学
甚复杂。凡能引起皮肤或粘膜真皮部位出现一时性小血管充血与通透性增强的因素,均为荨麻诊疹的病因。常见的因素如下。
(一)吸入花粉、动物皮屑、真菌孢子、羽绒毛、烟尘、挥发性化学性物质等。
(二)食入或注入物
1.食物 蛋、虾、蟹、贝类、肉类、巧克力、咖啡葡萄香蕉蘑菇等蔬菜类,食物添加剂等致敏性食物,某些柑橘类水果,草莓,某些鱼类等直接致荨麻疹性食物。
2.药物 青毒素、血清制品、痢特灵、水杨酸盐、磺胺、普鲁卡因等致敏性药物以及阿司匹林、非激素性抗炎类药物、可卡因、吗啡、可待因、阿托品、奎宁、硫胺、毛果芸香碱、多粘菌素b、葡聚糖、脱氢胆酸钠等直接致荨麻疹性药物。
(三)接触物 动物、昆虫、螨类产物、植物、化妆品、塑料及其他化学制剂等,能通过接触皮肤被迅速吸收而致敏,其他如水、海蜇毒素、某些植物与昆虫毒素等直接致荨麻疹性物质。
(四)感染 细菌、真菌、病毒(b型肝炎病毒)、寄生虫等感染性致敏因子。
(五)全身性疾病 恶性肿瘤、冷球蛋白血症结缔组织病等可通过免疫性激活补体而致病。
二、发病机制
上述各种致病因素可经ige或非ige抗体介导的途径,激活或不激活补体系统,以及非免疫介导的途径,最终引起肥大细胞的脱粒作用,释放出多种生物活性介质而引起荨麻疹的产生。肥大细胞脱粒的机制甚为复杂,尚未完全清楚。第一步为细胞内camp水平出现降低。第二步为细胞外钙离子进入细胞之内,经一系列的反应最终引起细胞内肌蛋白纤维的收缩而将颗粒排出。camp浓度受腺苷酸环化酶影响。当该酶受到抑制时则camp的生成减少。还受磷酸二脂酶(pde)活性的影响,当pde活性增高时,camp的降解增多,生成减低。此外,camp与cgmp之比值对脱粒的发生亦起着重要作用,cgmp浓度增高时,比值降低,亦可导致脱粒。肥大细胞脱粒过程中释放出各种介质,其中,以组胺为最重要,包括h[xb]1[/xb]与h[xb]2[/xb]受体起作用者。它可直接或反射地引起平滑肌收缩,增加小静脉内皮细胞间的距离,从而增加小血管的通透性,并有扩张血管和致瘙痒作用。其他如激肽及其有关酶系统、前列腺素、白三烯、纤溶系统、补体等与荨麻疹的产生亦有关联。常为一个介质出现后又激发其他介质的活性而产生连锁反应,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可有不同。
三、临床表现
急性荨麻疹起病急,可伴或不伴发全身症状,如发热头痛恶心呕吐关节痛、出气不畅、声嘶甚至过敏性休克的表现、皮肤原发损害为风团,自甲大小至大于手掌。中心为水肿性斑块,肤色或红或淡白,周围有红晕,边界呈环形或匍形性。通常遍及全身,有剧痒。有时可侵及唇、喉、肠等处粘膜。单个皮损一般持续1~4h而退,最长不超过18h,退后不留任何痕迹。退后可再起新损害,病程为1~7天。外周血可出现嗜酸粒细胞增多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荨麻疹可由其风团性损害,剧痒,发生与消退均快,单个皮损历时不超过18h,退后不留痕迹的特点,甚易诊断,并可与昆虫叮咬、多形性红斑、色素性荨麻疹荨麻疹性脉管炎相鉴别。
五、治疗
由于急性荨麻疹的病因复杂,受累部位、血管扩张与血浆渗出的速度与程度的差异,在临床上表现可有很大不同。急诊医师应在迅速查询病因进行病因学治疗的同时,对伴发全身症状的患者要遵循小心谨慎,判断准确,处理及时的原则,随时注意观察全身状况,特别是呼吸、脉搏、血压的情况,给予恰当的治疗。对危急情况需请他科会诊时,也应贯彻边抢救边申请会诊的原则,以免贻误抢救时机。
急诊中常见几种情况的处理如下。
(一)单纯皮肤急性荨麻疹 首选为h[xb]1[/xb]受体抗组胺药。其中最有效者为安他乐或赛庚啶,用量要足以达到临床最大效果。安他乐每次25mg,每日2次,50mg睡前服;或赛庚啶每次4mg,每日3次,8mg睡前服。至少用药1周。
(二)伴血清病样反应者 对伴有高热、血管性水肿、关节炎等血清病样反应者,首选药物为皮质类固醇。强的松1mg/(kg•d),总量不超过60mg,分4次口服,连续2日,继之0.75mg/(kg•d)连续3日,再0.5gm/(kg•d)连用3日后即可停药。一般在用药后24h内,症状即可出现明显减轻。不能口服时可用氢化可地松200mg或氟美松5mg加在5%葡萄糖液500~1000ml内静脉点滴,持续6~8h,以后即改口服。
(三)伴呼吸窘迫者 立即肌内注射1:1000肾上腺素水剂0.3~0.5ml(儿童剂量0.01ml/kg,最大量不超过0.3ml),并加用苯海拉明40mg肌内注射(儿童剂量1mg/kg)。上述处理后一般可于5~10min后症状消除。留院观察0.5~1h,若无呼吸不畅时即按(一)处理,若仍有轻微不畅时可加用盐酸麻黄素25µg口服,一日3次,共用24h。
(四)伴较严重过敏性休克者 要积极抢救,分秒必争。
1.第一步抢救措施 立即肌内注射1:1000肾上腺素水剂0.3~0.5ml,同时令病人平卧,抬高下肢,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吸氧,氧流速4~6l/min,同时建立静脉通道。给予快速大量生理盐水静脉点滴以纠正低血容量,直至中心静脉压正常为止。若血压在10~15min内仍不升时,可重复应用上述剂量肾上腺素一次。若5min内仍不起效时,将1:1000肾上腺素0.1~0.2ml稀释在10ml生理盐水中静脉内缓缓注入。一般过敏性休克经上述措施后,可在1~2h内得到纠正。
2.第二步抢救措施若上述处理无效时,即改用阿拉明0.3~0.4mg/kg加在500ml等渗盐水内静脉滴注,并视血压情况调节滴数。或用多巴胺20mg静脉点滴。开始每分钟20滴,以后根据血压调整滴数,量大剂量不超过500µg/min。
皮质类固醇静脉注射,国内经验用量偏小200~400mg琥珀酸氢化可的松加在500ml葡萄糖内静点。国外最近用量较大,500~1000mg静脉内注射或甲基强的松龙125~250mg静脉内注射,4~6h尚可重复再用。并给肌注苯海拉明40mg,每6h一次(国外用50mg静脉注射)。
严重过敏性休克纠正后,常于24~48h内有轻度过敏性休克症状的复发,此时可应用长效肾上腺素混悬液0.15~0.2ml肌内注射及苯海拉明50mg肌注,每6h一次。
(五)伴支气管痉挛出现严重哮喘者 一般皮下或肌内注射1:1000肾上腺素水剂0.3~0.5ml有效。若无效时,可静脉注射氨茶碱5mg/kg体重,稀释在50ml0.9%氯化钠液中,在15~20min内缓注,必要时可4~6h后重复一次。一旦缓解,立即停止注射而改为口服。

荨麻疹(风疹块)是出现在皮肤上的小的、苍白或发红的水肿斑块。
荨麻疹有关,有时与它同时出现的一种症状称为血管(神经)性水肿,后者出现的面积较大且累及皮下较深的组织。二者均属于过敏反应的一种类型,只局限于皮肤和皮下组织。病因可能与变应原、药物有关或病因不明。常见的变应原有:药物、昆虫螫伤或咬伤、脱敏注射以及某些食物,特别是蛋类、牡蛎、坚果和水果。有时吃很少量食物就会立即出现荨麻疹,有时则在大量进食某种食物(如草莓)后出现。荨麻疹也可以在病毒感染,如肝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风疹后出现。
反复发作超过数周或数月的荨麻疹很难明确病因;有时可能永远找不到特殊的原因,偶尔无意识地长期使用某种食物添加剂、药物其他化学品可能与此有关。例如,防腐剂、染料和其他食物添加剂,牛奶中极微量的青霉素(治疗母牛感染)以及某些非处方药。有少数的慢性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淋巴瘤甲亢或感染)与荨麻疹同时并发。虽然怀疑与心理因素有关,但未得到证实。
某些药物如阿司匹林可使荨麻疹症状加重。由阿司匹林引起荨麻疹的患者对其他非类固醇抗炎药,如布洛芬或对酒石黄(一种食品或药物染色剂)也会出现类似反应。不伴有荨麻疹的血管性水肿可能是一种称为遗传性血管性水肿疾病
【症状和诊断】
瘙痒常是荨麻疹最初出现的症状,紧接着在皮肤上出现表面光滑,比周围皮肤微凸、发红或苍白的风团,通常较小(<12mm)。当风团长大(大到20cm)时,在它中心区皮疹可能消退形成环状。荨麻疹风团可突然出现和突然消退,在某一处出现几小时后消退,然后可能又在别的地方出现。
有血管性水肿时,水肿的范围更大并可深达皮下组织,有时可累及手、足、眼睑、嘴唇或生殖器,甚至口腔、喉头粘膜和气道,引起呼吸困难。
如果荨麻疹出现很快并迅速消失,不再复发,就不必到医院检查。除了很明显是由某种因素引起的外,很难找出原因。但若不明原因的血管性水肿荨麻疹反复发生时,就应到医院就诊。
【治疗】
有些突然出现的荨麻疹常常不经治疗可在几天甚至数分钟内消失。若病因不明,患者应停用所有非必需药物直到症状消失。抗组胺药如苯海拉明、氯苯拉敏或羟嗪可缓解瘙痒和减少水肿。对很严重的瘙痒水肿可服用几天强的松。
如果出现虚脱、吞咽或呼吸困难必须进行紧急治疗。在使用抗组胺药的同时应尽快注射肾上腺素。治疗最好在医院急诊室进行,以便密切监护病人并根据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慢性荨麻疹可用抗组胺药缓解症状。抗焦虑药多塞平对有些成年患者有效。如果其他治疗无效,可使用强的松,由于长期使用强的松会引起很多副作用,故应尽可能缩短服药时间,一般不超过3~4周。有近一半的慢性荨麻疹未经治疗可在2年内自行消失。控制紧张情绪有助于减少发病的频率和严重程度。

本病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粘膜过敏性反应,其特征为:具有剧痒的一过性局限性水肿性发疹。其病因复杂,包括各种内源性或外源性因子,如食物(特别是虾、蟹、牛奶等蛋白质类),药物(如青霉素、磺胺、痢特灵等),寄生虫(如蛔虫),病灶(如蛀牙、扁桃体炎中的细菌产物),吸入物(如花粉,羽毛)等。根据病程的长短,可分急、慢性两种,急性经过1~2周左右就可痊愈,慢性的可反复发作数月,甚至数年。
防治本病首先应寻找发病的原因及一切可疑诱因而去除之,以免再发。对有明显全身症状者,应警惕有无其他情况合并存在如败血症等。如皮疹发于喉部,可影响呼吸,甚至窒息,必须及时去医院急诊,作紧急抢救处理。必要时可进行气管切开或插管,以保持呼吸道通畅。一般的风疹块可对症处理,如口服或注射抗过敏类药物,局部治疗以止痒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