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性静脉炎
( xueshuanxingjingmaiyan )
别名: 脉痹 , 恶脉
西医
简介: |
血栓性静脉炎包括血栓性浅静脉炎和深部静脉血栓形成。常先有静脉内的血栓形成,以后发生静脉对血栓的炎性反应,亦可继发于创伤或脓毒病引起的静脉壁的炎症。血栓性浅静脉炎主要累及四肢浅静脉,深部静脉血栓形成则可累及任何部位的深静脉,而以下肢深静脉受累多见。(参见“下肢血栓性静脉炎”条。) |
病因: |
血栓性浅静脉炎的病因主要有: 1.血管壁损伤。肢体外伤时血管壁的损伤、静脉插管或输入各种刺激性溶液或高渗液体以及细菌毒素作用等。 2.静脉曲张引起静脉内血液郁滞,造成静脉内膜缺氧和变性。 深部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主要有: 1.引起血栓性浅静脉炎的各种原因,或由浅静脉炎延伸所致。 2.静脉血流郁滞,多见于长期卧床、充血性心力衰竭、腹内压增高或下肢静脉曲张者。 3.异常的血液高凝状态。如创伤、烧伤或严重脱水所致的血液浓缩;纤维蛋白原和第Ⅷ因子增多;脾切除术后血小板急剧升高和骨髓增生性疾病,尤其是红细胞增多症的血液粘稠度增高;某些药物,如长期口服女性避孕药致抗凝血酶Ⅲ的水平降低:或某些癌肿、感染等均可使血凝状态增高,造成静脉内血栓形成。 |
病理: |
血栓性浅静脉炎的静脉壁常有不同程度的炎变和增厚,血管腔内的血栓多与静脉壁紧贴而不易脱落。深部静脉血栓形成时,静脉壁常无炎变或增厚,血栓与管壁粘连不紧,易脱落。静脉血栓主要由红细胞组成,其尾部游离浮动,常破碎,引起肺栓塞。 |
诊断标准: |
血栓性浅静脉炎诊断标准: 1.浅层的静脉呈炎症表现,表面红、肿、热、痛,可触及索状物。发生在不同部位有不同的病名。 2.此起彼伏,反复发作,不用特殊治疗,即可自行消退,但常反复。 3.全身反应轻,少数患者仅有低热,白细胞稍有增高。 4.排除结节性红斑,硬红斑,硬结节,结核疹,淋巴管炎等。 5.经病理切片检查证实。 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标准: (一)急性期 1.临床上发病突然,患肢肿胀、疼痛、皮肤颜色呈暗红色,肢体皮温升高。 2.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具有患肢肿胀、浅静脉扩张、股三角区压痛)应该与盆腔肿瘤、急性弥散性淋巴管炎以及急性动脉栓塞相鉴别。 3.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小腿深部酸胀痛、局部压痛及homan's及neuhof氏症阳性)应与小腿肌炎、小腿纤维组织炎、小腿肌劳损及腘窝囊肿,以及小腿深部组织肿瘤相鉴别。 (二)慢性期 即为深部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因静脉血回流障碍,故下肢肿胀为凹陷性肿胀,站立、久坐、远行后明显,休息或平卧后减轻,晨轻暮重,长时间后,肢体呈郁滞性皮炎,甚则皮肤色素沉着、浅静脉怒张、浅表性溃疡,进一步演变为“老烂腿”、“裙边疮”,长期不愈。即使创口愈合,但很快又复发。 |
诊断依据: |
根据浅表静脉区的红肿和扪及压痛的条索状物等特点,血栓性浅静脉炎的诊断即可成立。 凡在术后、产后或因全身性疾病长期卧床的患者中,突然出现小腿深部疼痛、压痛、肿 胀,homans征和neuhof征阳性时,应首先考虑小腿深部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结合超声检查、放射性核素检查和静脉造影即可确诊。根据疼痛、肿胀、压痛的部位和范围的不同、浅 静脉扩张的有无及其范围,结合静脉造影尚可作出阻塞处的精确定位。 |
病史: |
有静脉血管损伤史,静脉曲张、静脉淤血及手术、产后卧床史等。 |
症状: |
血栓性浅静脉炎者患部疼痛,一般无全身症状。深部静脉血栓形成者局部疼痛,行走时加重。轻者仅有局部沉重感,站立时明显。 |
体征: |
血栓性浅静脉炎者沿静脉有炎症反应,局部红肿,有明显压痛,可触到索条静脉。1~3周炎症消退后,局部遗留硬索条状物和皮肤棕色色素沉着,常经久不退。本病有复发倾向。深部静脉血栓形成者患肢肿胀、发热、压痛,可触到有压痛索条, homans征和neuhof征阳性,还可见远端浅静脉曲张。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时,患肢呈痉挛性剧痛,整个下肢呈弥漫性可凹性水肿,大腿和腹股沟区域可见浅静脉曲张,股三角区有明显压痛,股静脉部位可触到有压痛的索条。如血栓向下腔静脉延伸引起下腔静脉阻塞时,则疼痛向上扩展,两下肢及下腹部均出现明显的水肿,后期水肿减轻后,腹壁可见许多浅静脉扩张。上肢深静脉和上腔静脉血栓形成较少见,一旦发生,上述表现可出现于上肢或胸壁、颈和头面部。脓毒病性静脉炎者可有发热,波及浅静脉时局部的红、热反应更明显。深部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人,血栓脱落可造成肺栓塞,产生相应的症状和体征。浅静脉炎者血栓脱落者少见。 |
电诊断: |
电阻抗体积描记法和静脉血流图 正常时肢体容积随吸气及压迫肢体远端而增加,如无此变化,表明检查部位近端有静脉血栓形成。 |
影响诊断: |
一、doppler血管超声图 正常时在股、腘及胫后静脉上可闻及血流通过的响声,响声随呼吸而变化,肢体远侧加压时响度增加。如听诊区的近端发生静脉血栓形成,则上述现象消失。 二、放射性核素检查 1.125碘-纤维蛋白原摄取试验 局部血栓形成时,125 碘标记的纤维蛋白原可进入局部血栓,使患病部位的放射性增高。此法特别适用于膝关节以下的静脉血栓的定位检查,但不适宜对腹股沟韧带以上的静脉血栓检查。 三、静脉造影 本法无禁忌证。可显示静脉阻塞的部位、程度、范围和侧支血管的情况。 |
实验室诊断: |
一、静脉压测定周围大静脉的正常压力平均为0.58~1.18kpa (6~12cm h2o)。患肢的静脉压升高,常 大于1.96kpa(20cmh2o)。二、高99m 锝酸盐法 左或右髂总静脉完全闭塞时,显影延迟30秒。本法适用于骨盆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三.99m碍一聚合白蛋白(maa)或99m锝大颗粒微球体(ms)法检查 静脉无病变时,可显示大隐静脉畸形、静脉血栓阻塞、侧支血流或延迟显影。阻塞部位有放射性降低或缺损区;病 变区的远端有放射性潴留,并可观察到一支或多支侧支循环。 |
鉴别诊断: |
1.结节性红斑多见于青年女性,与结核和风湿有关。结节多发生于小腿,伸屈侧无明显区别,呈圆形、片状或斑片状,结节不发生溃破,可有疼痛、发热、无力、关节痛、小腿浮肿等。 2.结节性动脉周围炎多见于中年男性,皮损为多形性,有红斑,瘀斑、紫癜、网状青斑等,以皮下结节为多见,结节沿小动脉分布,可活动,皮色红,有疼痛,可发生溃疡,反复发作,全身可出现发热、关节痛、汗出等,可累及内脏、神经、肌肉、脑等组织。 3.小腿蜂窝织炎 为溶血性链球菌或葡萄球菌等感染所致。患部红肿界限不清,中心部颜色深暗,有程度不同的疼痛和压痛,中心部可软化形成脓肿。 4.下肢急性动脉栓塞 多由于风心病、冠心病、房颤所致。突然发生肢体剧烈疼痛,以肢端为重,患肢厥冷。苍白,感觉丧失,肢体挛缩,浅静脉萎缩,栓塞平面以下动脉搏动消失,可发生广泛肢体坏疽。 5.腘窝囊肿 骨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或膝关节构造异常者可致本病,其症状、体征与静脉血栓形成相似,homans 征阳性,可借助x线关节造影或关节腔内注射131碘人血清白蛋白检查以鉴别。 6.下肢急性丹毒 常由足癣或下肢感染所致,发病较急,往往首先有寒颤、高热,与发烧同时可出现足部。小腿大片状红斑,边缘清楚,发热肿胀,灼热疼痛,可迅速向周围扩散,严重者可扩延累及大腿。由于反复发作,下肢淋巴管受累,发生阻塞,引起肢体增厚、粗肿,最后形成象皮肿。 |
疗效评定标准: |
血栓性浅静脉炎疗效判定标准: 1.治愈:局部炎症消退,索状物消失,无任何自觉症状(除皮肤仅剩色素沉着),3个月内不再复发。 2.有效:索状消失,无自觉症状,但其他部位又复出现。 3.无效:治疗期间,又出现新的病变。 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判定标准: 1.临床治愈 (1)站立20~30min或行走1500m后无明显肿胀疼痛,无沉重感,亦无压痛。 (2)下肢浮肿明显消退或完全消退(以平面周长作对比,大腿在髋骨上缘15cm、小腿胫骨粗隆下10cm),同健侧相比,大腿不大于2cm,小腿不大于1cm左右。 (3)有条件者可做静脉阻抗式血流图或超声血流显像图。静脉最大排泄量(mvo)比治疗前改善2/3的血流量(正常值34.9士7.85ml/100ml组织/min,超声血管显像可见静脉管腔甚至见到其瓣膜)。 2.显效 (1)站立15~20min,行走1000m后疼痛及肿胀比治疗前明显好转。 (2)下肢肿胀明显减轻,平面周长同健侧相比,大腿不大于3cm,小腿不大于2cm左右。 (3)静脉阻抗式血流图或超声血管显像图:静脉最大排泄量(mvo)比治疗前改善1/3血流量,超声血管显像图见到静脉管壁不规则,甚则有充盈缺损。 3.进步 (1)站立10min以内、行走500m后,仍有疼痛、肿胀,但比治疗前轻。 (2)下肢浮肿减轻、肢体平面周长同健侧相比较治疗前好转。 (3)静脉阻抗式血流图或超声血管显像图静脉最大排出量(mvo)比治疗前改善1/4血流量;超声血管显像示静脉管腔不全梗阻,可以见到血栓。 4.无效 治疗后症状与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则患肢肿张加重,少数患者并发肺栓塞,或者出现肺栓塞的征兆者,为无效。 |
预后: |
血栓性浅静脉炎预后较好;深部静脉血栓形成常造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以及并发肺栓塞,可危及生命。 |
治疗: |
1.血栓性浅静脉炎的治疗 (1)卧床,抬高患肢超过心脏水平,局部热敷,必要时可穿弹力袜或用弹性绷带包扎。 (2)药物:保泰松:0.1,3次/日;炎痛喜康:1mg,1次/日;消炎痛: 25mg,3次/日;阿司匹林:0.5~1.0mg,3次/日。一般不必用抗生素或抗凝剂治疗。 2.深部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 (1)卧床1~2周,抬高患肢超过心脏水平,膝关节稍屈曲位。保持大便通畅,防止血栓脱落;起床后穿长统弹力袜,穿着时间6周至3个月。 (2)腰交感神经阻滞:可以解除动脉痉挛,缓解疼痛。 (3)溶栓疗法:适用于发病后3天内或并发肺栓塞时。 ①链激酶:药前半小时先静注氢化考的松25mg~50mg或地塞米松5~10mg,然后予链激酶50万u溶于5%葡萄糖或0.9%ns 100ml内,静滴30分钟以后,以每小时10万u的速度静滴维持,直到症状消失,再继续滴注3~4小时,或链激酶60万u和地塞米松0.5~5mg或氢化考的松25mg溶于5%葡萄糖250~500ml内静滴,每6小时一次。通常用药后8~10小时,症状开始缓解,一般不超过3~5天;局部滴注5000u/小时,共8小时。 ②尿激酶:初剂量3万~5万u溶于5%葡萄糖或低分子右旋糖酐250~500ml内静滴,于1~2小时内滴完,每日2~3次,维持量可根据每日测定的纤维蛋白原量或优球蛋白溶解时间来调节。使用时间可长达1~2周;局部滴注4000u/小时,共12小时。 ③纤维蛋白溶酶:5万~15万u溶于5%葡萄糖250ml内静滴30分钟,以后可5万u,静滴,每日2~3次,持续7日;也可进行局部血栓内注药。 ④组织型血浆纤溶酶原激活剂(t一pa):每小时用0.5mg/kg,静滴2~4小时;合并肺栓塞时,先给25mg/小时,静滴2小时,如无效可追加40mg,以10mg/小时的速度静滴4小时。 (4)低分子右旋糖酐: 500ml静滴,1~2次/日, 10~15天为一疗程;或500ml中加入丹参20ml静滴,1~2次/日, 14天为一疗程。 (5)手术治疗:上述治疗48~72小时无效时,可考虑做静脉血栓摘除术或fogarty导管取栓术、下腔静脉结扎术或滤网成形术、大隐静脉旁路移植术。 |
“血栓性静脉炎” 相关论述
本病一般多发于下肢或盆腔内静脉,如下肢的浅部静脉,下肢的深部静脉或髂股静脉等。由于发生于不同部位的静脉,所以其表现也有所不同。
①浅部静脉的血栓性静脉炎。多发在下肢的大隐静脉或小隐静脉,常见于静脉输液后或者原有静脉曲张的病人。病人常自觉沿静脉走行有疼痛,皮肤发红,并可以摸到条索状的肿物,并且有触痛。一般无其他全身表现,患侧下肢一般无水肿。
②小腿深静脉炎及静脉血栓形成。多发生在大手术之后或产后,病人常有轻度的发热。小腿肌肉疼痛,甚至有抽搐,用手压迫小腿肌肉或腘窝部时,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疼痛;或者让病人将足背屈时,也可引起疼痛。足背和踝部常有水肿出现。
③髂股静脉血栓形成。也多发生于大手术后或产后,或由小腿静脉血栓形成后向上发展而来。一般起病急,患侧大腿内侧疼痛明显,并且沿股静脉走行有压痛,患侧下肢严重水肿,皮肤发白或略有发绀,浅部静脉扩张或有曲张,可以有轻度发热,体温一般不超过38。5℃。
对怀疑有深部静脉血栓形成者,可到医院进行多普勒超声检查,必要时可进行静脉造影检查以明确诊断。
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是非常严重且病死率较高的疾病,自抗生素应用以来,减低了病死率。
一、解剖病理
海绵窦并非单纯的静脉通道,它由小梁结构组成,外被硬脑膜所包围。在其中有大动脉、互相吻合的静脉,因而血液运行、引流略为困难。它接受来自眼静脉的大部分回流血液,在其后端则与颈静脉丛、岩窦及翼状丛相连。由于面部(包括眼部及鼻部)静脉无静脉瓣,因而任何感染或病菌都可经过静脉回流停留在海绵窦,使血流缓行,有时被感染的凝块入海绵窦后,引起弯弯曲曲静脉内皮细胞的水肿,因而形成载有链球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血栓。
二、病因
常见为①面部、口唇、头部、眼界、咽喉等组织的疖肿经血运转移而来;②由眼眶峰窝织炎向后伸延至海绵窦;③其他组织的感染如乳突炎、副鼻窦炎经过侧窦或血运至海绵窦。
三、临床表现
发病急骤,病情凶险:①病变开始为单侧,前额剧烈头痛,三叉神经分布区域痛觉过敏;②眼界水肿,结膜充血水肿,眶内浸润,脓肿形成;③鼻根部静脉充血发红;④眼球很快地向前突出,转动时无疼痛;⑤第Ⅲ、Ⅳ、Ⅵ脑神经麻痹,眼球活动受限,甚或固定,瞳孔反射消失;⑥眼底检查见视网膜静脉扩张充血,视神经乳头水肿;⑦视力减退乃至失明;⑧病变迅速累及双侧眼眶部水肿、浸润等等;⑨全身有中毒症状,如体温升高,脉快,白细胞增多;⑩如向颅内延伸,则有脑膜炎,严重的头痛,颈强直,kernig征(+),脑脊液检查白细胞增多,大脑或小脑可形成脓肿;如果脓性因栓流入颈静脉,可引起肺栓塞、胸痛、肺炎或胸膜炎。
四、诊断
诊断依据①全身性严重中毒症状;②双侧性超乎寻常的眼球突出,眼界、结膜充血、水肿。早期出现第Ⅲ、Ⅳ、Ⅵ脑神经麻痹,眼底有视网膜静脉充血及视盘水肿等;③有颅内脑膜刺激症状;④脑脊液内白细胞增多,培养时有链球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
鉴别诊断主要为眼眶蜂窝织炎:瞳孔反向正常,无视盘水肿,疼痛剧烈。
五、治疗
一旦诊断明确,迅速静脉大量应用甲氧苯青霉素、青霉素g,庆大霉素,必要时头孢菌素Ⅰ号。同时合并磺胺制剂。口服强的松。并与神经内科医师或内科医师密切联系,注视病情。经过积极治疗。绝大多数病人被挽救并保持一定的视力。
眼部滴用0.25%氯霉素肯药水或0.3%庆大霉素眼药水。并用湿房保护双侧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