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肾阳虚
( xinshenyangxu )
别名: 水肿 , 风心病 , 心悸 , 肺心病 , 怔仲 , 冠心病 , 胸痹 , 慢性肾炎 , 虚劳 , 病毒性心肌炎 , 心肌炎 , 肾病综合征 , 醛固酮增多症 , 甲状腺功能减退 , 痰饮
中医
简介: |
本证是心肾阳气虚衰,失其温运所表现的虚寒证候。 |
病机: |
本证是心肾阳气虚衰,失其温运所表现的虚寒证候。常因心肾功能失常而产生水湿、痰饮、瘀血,进一步损伤阳气,形成虚实夹杂、本虚标实证候;也常导致脾失温照,肺不布津,肝央疏泄形成五脏俱损的复杂证候;若心肾阳虚进一步发展成阳气虚脱造成阴阳离决之危候时,共证情凶险,应及时抢救。 |
治疗: |
治疗法则: 温补心肾。 施治方法: (一)内服方药 1.基本方药:(1)真武汤合保元汤加减:炙黄芪15克、炙党参15克、熟附子10克、肉桂6克、茯苓10克、白术10克、门芍10克、生姜10克。本方适用于心肾阳虚偏于肾阳虚者。 (2)桂枝甘草龙牡汤加味:桂枝10克、炙甘草6克,龙骨24克、牡蛎24克、炙党参15克、炙黄芪15克、附片10克.补骨脂10克、柏子仁10克。本方适用于心肾阳虚偏于心阳不足者。上方浓煎,取汁200~300毫升,每日1剂,温服,1日3次。 2.加减变化:若兼见水肿较剧,可于基本方(1)中加猪苓10克、茯苓皮30克、椒目10克、大腹皮20克利水消肿。若兼见心悸不宁于基本方(2)中加珍珠母20克、琥珀末6克,镇逆定悸;若兼见瘀血内阻,症见胸闷痛,唇印紫绀。脉沉涩丽而加益母草15克、泽兰10克、枳壳12克、红花10克理气化瘀。若兼见外感,则辨清外邪性质酌加祛邪药物。若心肾阳虚进一步发展成为心阳暴脱时,则从心阳暴脱证治疗。 (二)饮食疗法 (1)海参弱:海参适量,粳米或糯米100克,先将海参浸透,剖洗干净,切片,煮烂后同粳米煮成粥。本方有补肾益精养血,对心肾阳虚,精血志损有效。 (2)枸杞羊肾粥:枸杞叶250克,羊肾一只,羊肉100克,粳米100克,葱白二根,盐少许。先将新鲜羊肾剖洗干净,去内膜,节细再将羊肉洗净切碎,用枸杞叶煎汁去渣,同羊肾、羊肉、葱白、粳米共煮粥,粥成加盐少许,稍煮即可服食。 施治要点: (一)心肾阳虚常见于老年人。因老年人心肾阳气不足,不能温润五脏,特别是心阳失于温煦,心痛发作,其疼痛症状可以不重,但神倦乏力,气短自汗,胸闷畏冷可能较显著,在补益心肾的同时,要注意温补脾肺两脏,脾能健运,气血生化有源,肺气充盈,能助心运血,可以提高临床疗效,常可用人参、黄芪、肉桂、生姜、甘草冲服沉香末、细辛末各0.5克,常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二)心脾肾阳气虚衰,常使血瘀,水饮,胶结难解,特别是有水肿、胸腹腔有积液时。温阳利水,要防利水过快,再损心阴,导致心神不宁,心体失养,一旦出现舌红少津,苔剥脱时尤要注意加益气养阴安神之品,可在方中适当加用太子参、白术、黄精、麦冬、五味子等。 (三)目前治疗脉律不整(如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者,常责之心肾阳虚,多用温补方药进行治疗,治疗中要注意:其一,温而勿燥。在几十种温肾助阳、温中回阳的药物中,程度有所不同,如辛热燥烈的药物有肉桂、附子、乌头、吴萸等,温润有巴戟天、仙灵脾、补骨脂、枸杞、菟丝子等。在治疗“病窦”时可用温润之品,不宜辛热燥烈之药,久用温阳药要注意阴阳寒热消长情况,即使窜症虚寒患者,在应用大辛热之药,应以地黄、甘草配附子、乌头;以知母、黄柏配伍仙茅、肉桂等以制其燥,达到温阳不助火。其二,尽量少用苦寒药,适当配合活血药。据临床观察到,使用苦寒药,病情容易反复,常可见心率已提高而又复下降,故应慎之。 |
针灸: |
1.针刺:主穴取心俞、肾俞、内关、足三里,配穴取水分、阴陵泉、水泉、曲泉。手法取平补平泻,留针15~20分钟,提插与捻转配合,每日针刺一次。 2.艾灸:亦可取上穴用艾条灸,每次10~20分钟,每日灸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