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牡丹
( Shān Mǔ Dān )
别名: 白牛藤 , 白面水鸡 , 白背藤 , 旋花藤 , 黄藤 , 葛藤 , 跌打王 , 藤续断
山牡丹 (出处: 《中华本草》 )
主治: |
补气生血;散瘀止血。主血虚头昏;骨折;内伤出血 |
性味: |
微涩;温 |
归经: |
心;肺经 |
各家论述: |
1.《广西药植名录》:全株:驳骨,止血,生肌,收敛,清心,润肺,止咳。治内伤。2.《云南中草药》:补气补血。 |
性状: |
性状鉴别 茎呈细圆柱形,略弯曲,长短不一,直径约5mm,表面棕褐色,被短柔毛,质硬,不易的断。叶多皱缩破碎,过错整者展平后呈卵圆形或阔椭圆形,长10-13cm,宽5-12cm,下面密生绒毛;叶柄长4.5-8.5cm。有时可见花簇生于叶腋,花序外有总苞片,总花梗长1-2.5cm,被绒毛;花冠漏斗状,被短柔毛。气微,味苦。 |
生境分布: |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0-1300m的路边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云南、广西、贵州等地。 |
原形态: |
藤本,高达3m。茎圆柱形,被短绒毛。单叶互生;叶柄长4.5-8.5cm;叶片宽卵形,长10.5-13.5cm,宽.5-12cm,先端锐尖或渐尖,基部圆形或微心形,叶面无毛,背面被灰白色绒毛;侧脉多数。聚伞花序腋生,总花梗长1-2.5cm,密被灰白色绒毛;苞片卵圆菜,内面紫色;花两性;萼片5,狭长圆形,外面密被灰白色长柔毛;花冠简状漏斗形,白色,外面被白色长柔毛,冠檐5浅裂;雄蕊信花柱内藏;雄蕊5,站生于花冠简下部,花丝短,花药箭形;子房无毛,花柱线状,柱头头状。蒴果此红色,为宿存萼所包围。 |
来源: |
药材基源:为双子叶植物药旋花科植物白花银背藤的根皮或全株。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gyreia seguinii (le.vl.) van.ex levl.[lettsomia seguinii levl.] 采收和储藏:全年或夏、秋季采收,除去杂质,切片或段,晒干。 |
出处: |
出自《云南中草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