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头菜

( Shù Tóu Cài )

别名: 四方灯盏 , 鹅脚木叶 , 鼓槌果 , 苦洞树 , 鸡爪菜 , 帕贡

树头菜 (出处: 《全国中草药汇编》 )

主治:
破血,退热。主治催产,胃痛扁桃体炎关节痛
用法用量:
3~5钱。
性味:
苦,微寒。
用药禁忌:
孕妇忌服;忌与鸡肉汤同服。
化学成分:
果实含有多种生物碱,树皮含有皂甙。
生境分布:
台湾、福建、广东、广西
来源:
白花菜鱼木crataeva unilocularis buch.-ham.[c. religiosa foret. f.],以树皮、果实入药。

树头菜 (出处: 《中华本草》 )

主治:
清热解毒健胃。主痧症发热;烂;蛇咬伤;胃痛风湿性关节炎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捣敷。内服:煎汤,6-9g。
性味:
味苦;性寒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多栽培于村边道旁。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原形态:
树头菜,落叶无刺乔木,高达10m以上。指状复叶;具长柄;小叶3枚,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7-12cm,宽3-5cm,先端急尖或渐尖,背灰绿色伞房花序顶生;花大,杂性,直径5-7cm,初绿黄色,后变淡紫色;萼片4,下部与花盘粘合;花瓣4,卵形或矩圆形,先端钝或短尖,有柄;雄蕊无数,与雌蕊柄的基部合生;子房具柄,1室。浆果近球形,直径2.5-4cm。种子多数。花期3-4月,果期7-8月。
来源:
药材基源:为白花菜科植物树头菜的茎、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rateva unilocularis buch.ham.[c.religiosa auct.non forst.f.]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