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蓠
( Jiānɡ Lí )
别名: 龙须菜 , 海菜 , 线菜 , 海粉干 , 海面线 , 竹筒菜 , 蚝菜 , 发菜 , 粉菜
江蓠 (出处: 《中华本草》 )
主治: |
清热;化痰软坚;利水。主内热;痰结瘿瘤;小便不利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9-15g。 |
性味: |
甘;咸;寒;无毒 |
药理作用: |
从龙须菜中分离出一种新的血凝集素,相对分子质量为49000,等电点为3.8,凝集红细胞的效力,兔>马>豚鼠>鹅。此种凝集力对热敏感,但对蛋白酶或高碘酸盐不敏感。不被一般糖类所抑制。 |
化学成分: |
1.真江蓠 含琼脂(agar),其酸水解后得半乳糖(galactose),6-o-甲基半乳糖(6-o-methylgalactose),3,6-脱水半乳糖(3,6-anhydrogalactose),还含r-藻红素(r-phycoerythrin),硼酸(boric acid),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一种新的植物凝集素:硫酸蛋白多糖(sulfated proteoglycan)及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 2.脆江蓠 含植物凝集素(agglutinin),二十碳五烯酸,花生四烯酸等脂肪酸。 3.扁江蓠 含琼脂为琼脂糖-6-硫酸酯(agarose-6-sulfate),6-o-甲基琼脂糖(6-o-methylagarose)和琼脂糖(agarose)。 4.节江蓠 含抗病毒多糖(antiviral polysaccharide)。 5.缢江蓠 含琼脂多糖由6-o-甲基琼脂糖(6-o-methylagarose),2-o-甲基琼脂糖(2-o-methylagarose)所组成,其分枝链为4-o-甲基-l-半乳糖(4-o-methyl-l-galactose)和琼脂糖-4-硫酸酯(agarose-4-sulfate)。 |
附方: |
《纲目》在芳草类蘼芜条下云:“蓠草生江中,故曰江蓠是也。” |
性状: |
性状鉴别 (1)真江蓠 藻体紫褐色、浅紫褐色或微带黄绿色。主枝细圆柱形,直径约2mm,有不规则分枝,互生或偏生,长短不一,基部略缢缩。固着器盘状。气腥,味咸。 (2)脆江蓠 藻体主枝直径1-3mm,分枝互生,偏生或二叉分枝,基部较宽,顶端细尖。质脆,易断。 (3)芋根江蓠 藻体分枝不规则互生,或2次分枝,基部明显缢缩,顶端细尖。 (4)凤尾菜 藻体分枝下部近于扁平,边缘具疣状物,并相互交叠成块状,直径10-20cm,有时表面有少数赘疣。 (5)龙须菜 藻体分枝多,单一细长,直径约2mm,有多数短的小育枝。固着盘较大,红色。 (6)细基江蓠 藻体1-4次分枝,互生、叉生或偏生,基部渐细。 (7)扁江蓠 藻体不规则二叉分枝,扁平,略呈扇形,全缘或有小育枝。枝端急尖或呈舌状。 |
生境分布: |
生态环境:1.生于中潮带至潮下带岩石上,在平静的内湾及肥沃水区,长得粗大色深。人工养殖在木、竹等附着物上。 2.生于低潮带岩石上和大干潮线附近的深水石沼中。 3.生于潮间带岩石或贝壳上。 4.生于低潮带下1-2m深的珊瑚礁石隙中。 5.生于潮间带至低潮带岩石上或沙中。 6.生于潮间带沙砾和贝壳上。 7.生于低潮带岩石上或石沼中。 资源分布:1.我国沿海均有分布。 2.分布于浙江、福建、广东、海南等沿海。 3.分布于福建、广东、海南等沿海。 4.分布于海南、西沙群岛等海域。 5.分布于台湾、海南等沿海。 6.分布于广东、广西等沿海。 7.扁江蓠 我国分布于黄海沿岸。 |
原形态: |
1.真江蓠 藻体淡褐色至暗褐色,有时浅紫褐色或带黄绿色,近软骨质,单生或丛生,一般高5-50cm,可达1-2m以上,线状,圆柱形,一般具有一个及顶的主干,径1-2mm,分枝不规则互生或偏生,1-2次,枝径0.5-1mm,长短不一,基部略收缩。髓部薄壁细胞大,皮层由2-5层较小细胞组成,含色素体。四分孢子囊肉红色,于体表呈斑状突起。精子囊淡黄色,生于皮层浅坑或生殖窝的下陷部分。囊果球形或半球形,常突出于成熟的雌配子体表面。藻体固着器盘状。 2.脆江蓠 藻体淡紫红色,半透明状,多汁而脆,质柔易断,高10-30cm,可达40cm,宽1-3mm,丛生,一般有一及顶的主干,圆柱形,分枝2-3次,互生、偏生或二叉分枝,基部较宽,顶端尖细,有的小枝很短。四分孢子囊散生于整个藻体的皮层中,精子囊群生于皮层下陷的浅坑内。那个果圆锥形,有滋养丝,突出于体表。固着器盘状。 3.芋根江蓠 藻体淡紫红色,膜状软骨,质丛生,高5-10cm,宽1-2mm,圆柱状,不规则互生或2次分枝,有时二叉分枝。基部明显缢缩,顶端尖细。四分孢子囊十字形分裂。囊果圆球形,有滋养丝。 4.凤尾菜 藻体深红至紫红色,粗糙,软骨质,不规则二叉分枝,偶有三至四叉分枝,匍匐海下分枝近于扁平,宽5-12mm,末端钝,边缘有疣状突出物,重叠交错成一大块状物,直径10-20cm,有时藻体表面长出少数赘疣。四分孢子囊十字形分裂。囊果突出体表,圆球形。 5.龙须菜 藻体紫红色,软骨质,单生或丛生,高30-50cm,可达1m以上,分枝很多,径0.5-2mm,通常单一细长,往往有很多短的小育枝。四分孢子囊分布在外皮层。囊果相当大,沿全枝分布,没有滋养丝。精子囊群浅表型。固着器盘状,较大,红色。 6.细基江蓠 藻体紫褐色或绿褐色,软骨质,单生或丛生,高5-50cm,线状圆柱形,一至四回分枝,径0.2-1mm,互生、叉生或偏生,基部渐细。囊果突出体表,球形,基部缢缩呈喙状,滋养丝稀少。精子囊窠呈坑状。 7.扁江蓠 藻体暗红褐色,膜质或革质,单生或丛生,高5-20cm,不规则二叉分枝,扁平,略呈扇形,枝宽1.5-6mm,全缘或有小育枝,顶端急尖或呈舌状。四分孢子囊十字形分裂,囊果球形或半球形,有滋养丝。精子囊群浅表型。 |
来源: |
药材基源:为江蓠科植物真江蓠、脆江蓠、芋根江蓠、凤尾菜、龙须菜、细基江蓠、扁江蓠等的藻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racilaria asiatica c.f.chang et b.m.xia[gracilaria verrucosa(huds.)papenf.];gracilaria bursa-pastoris(gmel.)silva;gracilaria blodgettii harv.;gracilaria eucheumoides harv.;gracilaria sjoestedtiikylin[gracilariopsis sjoestedtii(kylin)dawson];gracilaria tenuistipitata c.f.chang et b.m.xia;gracilaria textorii(sur.)de-toni 采收和储藏:全年可采,夏、秋季为多,洗净,鲜用或晒干。 |
出处: |
江蓠又名龙须菜。 1.《纲目》菜部云:“龙须菜,生东南海边石上,丛生,无枝叶,状如柳根须,长者尺余,白色,以醋浸食之,和肉蒸食亦佳。”2.《漳浦县志》:“海菜,生海中沙地,长如线,色微红。”以上所述,从其生境、形态考证,其原植物似为江蓠属植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