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黄堇

( Shēn Shān Huánɡ Jǐn )

别名: 野芹菜 , 岩黄连 , 石莲 , 断肠草 , 田饭酸 , 水黄连 , 千人耳子 , 鸡粪草

深山黄堇 (出处: 《全国中草药汇编》 )

主治:
清热解毒,杀虫。主治热毒痈疮无名肿毒,皮肤顽癣
用法用量:
用根研粉调醋涂患处。
性味:
苦、涩,寒。有毒。
用药禁忌:
忌内服。
生境分布:
广西江苏、浙江。
来源:
罂粟科深山黄堇corydalis pallida (thunb.)pers.,以入药。

深山黄堇 (出处: 《中华本草》 )

主治:
清热利湿解毒。主湿热泄泻赤白痢疾;带下痈疮热疖丹毒;风火赤眼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鲜全草30g;或捣烂绞汁服。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性味:
微苦;凉;有毒
归经:
肝;肺;大肠经
化学成分:
深山黄堇含原阿片碱(protopine),咖坡任碱(capaurine),咖坡明碱(capaurimine),咖坡定碱(capauridine),右旋四氢掌叶防己碱(tetrahydropalmatine),消旋四氢掌叶防己碱,紫堇碱(corydaline),隐品碱(cryptopine),消旋金罂粟碱(stylop-ine),深山黄堇碱(pallidine),奇科马宁碱(kikemanine),清风藤碱(sinoacutine)及异波尔定碱(isoboldine)等生物碱。
性状:
性状鉴别 茎无毛。叶2-3回羽状全裂。总状花序较长,花大,距圆筒形,长约5-6mm。蒴果串珠状。种子黑色密生圆锥形小突起。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丘陵林下或沟边潮湿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及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等地。
原形态:
深山黄堇 二年生草本,高20-60cm,无毛。主根长直。茎直立,上部有少数分枝。叶互生;下部叶有长柄,上部叶柄极短;叶片轮廓卵形至宽卵形,长达20cm,2-3回羽状全裂,一回裂片常5-7枚,末回裂片卵形,多浅裂,下面有白粉。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长达25cm,疏生数花;苞片狭卵形至条形,全缘,下部者略具齿;要片小;花冠淡黄色,长17-23mm,距圆筒形,长约为外轮上花瓣全长的1/3-1/2;子房条形,柱头2裂,具8乳突,蒴果串珠状,长3cm,直径约2mm,种子扁球形,直径约1.5mm,黑色,表面密生短圆锥状小突起。种阜紧裹种子的一半。花期4-6月,果期5-7月。
来源:
药材基源:为罂粟科植物深山黄堇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rydalis pallida(thunb.)pers.[fumariapallida thunb.]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鲜用或晒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