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

( anjijiasuanzhileinongyaozhongdu )

西医

简介:
经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吸收氨基甲酸酪类杀虫剂而起引的中毒
病因:
氨基甲酸酪类杀虫剂用作农业杀虫剂、除草剂、杀菌剂等。对人体的毒作用主要是抑制胆碱酯酶,使乙酰胆碱在体内积聚而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症状与有机磷中毒相类似。常用的有萘基氨基甲酸酯类的西维因,苯基氨基甲酸酯类的叶蝉散,杂环二甲基氨基甲酸酯类的异索威及灭多虫,杂环甲基氨基甲酸酯类的呋喃丹、猛捕因和肟类的涕灭威等。其中以呋喃丹、涕灭威的毒性较高。本类杀虫剂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吸收引起中毒
发病机理:
中毒机制主要是抑制红细胞乙酰胆碱酯酶,使酶活性中心丝氨酸的羟基被氨基甲酰化,因而失去对乙酰胆碱的水解能力。停止接触后1—4h,被抑制酶的活性可逐渐自行恢复。本类杀虫剂还抑制其他酶,如碱性磷酸酶,并对中枢神经系统、肝、肾和内分泌系统均有一定毒性。
诊断依据:
氨基甲酸酯类杀虫药中毒可根据接触史、临床特征和血液胆碱酯酶活力降低作出诊断。西维因中毒时尿1—萘酚增高,残杀灭中毒时尿中甲酚增高,害扑威中毒时尿中邻氯苯酚增高均有助于诊断。
体征:
中毒症状在呼吸道和皮肤接触后2—6h发病;口服中毒可在10—30min内出现症状。轻度中毒头痛头晕、乏力、视力模糊。中度中毒出现恶心呕吐流涎、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呼吸道分泌物增多、瞳孔缩小、胸部紧迫感、肌肉颤动。
体检:
严重中毒有呼吸困难、发绀、痉挛和昏迷以及肝、肾功能损害等。
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有机磷杀虫剂中毒中暑、脑炎和急性胃肠炎鉴别。
治疗:
被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污染的皮肤用肥皂水彻底清洗。治疗用阿托品,轻度中毒1—2mg,中度中毒5mg,重度中毒10mg。按情况重复使用,应避免过量。碘解磷定(解磷定)等胆碱酯酶复能剂对本类农药一般无解毒作用,甚至可出现副作用,应禁用。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 相关论述

除作为农药外,日常生活中还用于杀灭苍蝇、蚊子、臭虫等害虫,常用的品种有呋喃丹、西维因、叶蝉散、涕灭威等,易从皮肤吸收,但因毒性轻而职业中毒较少见,临床常见的是口服中毒。主要的毒作用也是抑制胆碱脂酶,但弱于有机磷农药,且易逆转,即在停止毒物接触后被抑制的胆碱脂酶活性可自行逐步恢复,因此不会发生“反跳”。中毒的临床表现是瞳孔缩小、出汗、肌肉抽搐痉挛与胆碱脂酶中度抑制。
现场急救
1.脱去全部污染衣物,对污染的皮肤、指甲头发等用清水或碱性肥皂水彻底冲洗。口服中毒者用清水或1%~3%的碳酸氢钠液彻底洗胃。
2.有瞳孔缩小者静脉注射阿托品1~2毫克,有肌肉痉挛者静注阿托品2~3毫克,1小时后无效者还可重复一次。
3.对症治疗,如对高度烦躁不安者注射安定5~10毫克。
4.禁用解磷定、氯磷定等,以免发生增毒作用。也不要用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巴比妥类镇静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