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
( zhongxinxingjiangyexingshiwangmomailuomobingbian )
别名: 视瞻昏渺 , 视瞻有色 , 视大为小 , 视直为曲 , 视正反斜 , 视惑
西医
简介: |
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是由于视网膜色素上皮屏障功能失常,形成黄斑部神经上皮浆液性脱离为特征的较为常见的眼底病之一,常单眼发病,有时也可为双眼,有自愈和反复倾向。 |
病因: |
病因尚未清楚,有关病因探讨,虽有缺血、感染、炎症、免疫反应及代谢障碍等说法,但缺乏有力证据,现已公认本病是由于色素上皮细胞的屏障功能受损所致,色素上皮细胞之间的封闭小带是脉络膜与视网膜之间的一道屏障,一旦此小带受损,将使色素上皮细胞的屏障功能受损,脉络膜毛细血管的渗漏液经过此损害区进入视网膜下神经上皮下积存,从而引起神经上皮的浆液性脱离。 |
人群: |
多发于20~45岁的健康人,男多于女。 |
发病机理: |
以往,由于对本病的发病机制认识不足,因而曾冠之以复发性中心性视网膜炎、中心性血管痉挛性视网膜病变等名称。自从用荧光素血管造影研究本病以来,认识到本病的原发损害在于视网膜色素上皮屏障功能的破坏,使脉络膜毛细血管渗液得以进入视网膜的神经上皮之下,形成黄斑水肿。这种屏障功能破坏可能有两种途径。一是由于脉络膜毛细血管渗透性改变导致色素上皮脱离,另一是由于色素上皮细胞本身局限性损害。 |
诊断标准: |
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诊断标准: 1.视力下降,视物变形、变小、变大或变色。 2.视野有中心暗点。 3.黄斑部水肿、暗红色,中心反射消失,黄白色、灰白色渗出物,渗出吸收后遗有斑点或色素沉着。 4.荧光造影:动脉期及静脉早期通过色素上皮缺损处,出现针尖大的渗漏点,迅速扩大、呈墨渍样向四周弥散。 |
体征: |
突然发现视物模糊,视物雾感,视物可有变形,变小的感觉,视力障碍程度不一,病程长或多次反复可致永久性视力障碍。 |
体检: |
1.眼底:急性期黄斑部局限性水肿而隆起形成浆液性视网膜盘状脱离,周围有反光圈,中心凹反射消失,继而出现黄白色点状渗出物。恢复期,水肿逐渐消退,中心凹反射多可恢复,可残留有黄白色有光泽的渗出小点及轻度色素紊乱。 2.视野检查:平面视野查出相对性中心暗点。 |
影响诊断: |
ffa:静脉期可见一个或多个荧光素渗漏点,呈喷出型或冒烟状扩张,也可呈扩散型或墨渍样弥散,病变痊愈可无渗漏点,色素沉着处呈荧光遮蔽,色素脱失处呈透见荧光。 |
鉴别诊断: |
1.老年性黄斑变性(渗出型):本病主要表现为视力逐渐下降,视野检查可见中心绝对性物,ffa可见视网膜下新生血管。 2.中心性渗出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常无视物变小,黄斑区有一圆形灰白色渗出病灶,其边缘有新月型或环形出血,ffa可见视网膜下新生血管,可有少许荧光素渗漏。 |
疗效评定标准: |
1.治愈:①黄斑区水肿消退、呈色素紊乱,中心凹光反射出现,视力基本恢复。②荧光眼底血管造影无渗漏。 2.好转:①黄斑区水肿消退,除色素紊乱外,可见陈旧性渗出斑,中心凹光反射弥散,视力仅部分恢复。②荧光眼底血管造影无渗漏。 |
治疗: |
1.由于本病病因不清,因而缺乏针对性的药物治疗,至于维生素类或其它有利于代谢的药物等支持疗法,对病程与预后没有直接的作用,故也不主张应用。 2.激光光凝治疗:可用氦激光直接光凝渗漏点,但位于或接近黄斑部无血管区的渗漏点不能直接光凝,以免损害中心视力。 3.为预防本病复发,可避免过度的脑力劳动和兴奋,禁止喝酒及辣椒,预防感冒等。 |
中西医结合: |
本病为眼科常见疾病。西医无任何药物治疗,皮质类固醇对本病有害无益,应禁用,必要时可行激光光凝渗漏点。中医认为本病病在水轮,在脏属肾,肝肾相应,每以肝肾不足或血少气弱为病机。然本病病机较为复杂,综合而论,可概括为正虚、邪盛两个方面:正虚者,诸如脾阳亏,运化失司;肝肾不足,精血不升。若精气不足或运化失司,则目失所养,精明失用,乃致视物昏膝,视物变色,视物变形;邪盛者,主要是湿邪壅滞,上泛于目,脉络瘀郁,乃致黄斑部发生水肿、渗出,形成本病。然正虚与邪盛又密切相关,如脾失健运,则易患湿邪,治疗多以补益肝脏、益精明目、活血利湿为主,辅以西药血管扩张剂等,有利于血液循环,改善局部代谢,以达促进水肿消退,渗出吸收之目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既注重调节整体,又顾及对症处理,使整体和局部紧密结合,故能获得较为理想的疗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