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湿凝滞筋骨

( hanshiningzhijingu )

别名: 化脓性骨髓炎 , 化脓性关节炎

中医

简介:
本证候多由体虚、复受寒湿内袭所致。
病机:
本证候多由体虚、复受寒湿内袭所致。常见于附骨疽咬骨疽、多骨疽、股阴疽环跳疽、踝疽、兑疽疾病中。
治疗:
治疗法则:  发汗散寒,祛风化湿,通经活络,调补气血.
施治方法:
(一)内服方药
1.基本方药:(1)五积散加减;苍术10克、陈皮10克、桔梗6克、川芎10克、当归10克、白芍6克  麻黄6克、枳壳10克、桂枝6克、干姜6克、厚朴10克、白芷10克、姜半夏10克、甘草6克、茯苓10克、生姜3片。本方适用于初期风寒湿毒客于经络,致筋挛骨痛者。
(2)独活寄生汤加减:独活10克、桑寄生10克、党参10克、茯苓12克,川芎10克、防风10克、桂枝6克、杜仲10克、牛膝10克、秦艽10克、细辛3克、当归12克、赤芍10克、熟地12克、甘草6克、生姜3片。本方除温经散寒、祛风化湿外,尚能调补气血,适用于本证痠痛着骨,形瘦盗汗者。以上方药,每日1剂,水煎2次,每次取汁200毫升,微温分2次服。
2.加减变化:有寒热者,加荆芥防风万灵丹(包煎),以散风寒。病在上肢者,加羌活姜黄,病在下肢者,加木瓜牛膝防己。脓成,上方去桂枝细辛,加生黄芪、炙山甲皂角刺以祛风化湿,和营托毒;溃后脓水清稀,饮食减少,形体消瘦者,宜加党参白术、生黄芪山药扁豆苡米等补中健脾之品。溃后肿痛不减,脓水不止、虚热不退者,加生黄芪党参熟地首乌等,温中以养气血。凡无体虚证象者,可配合内服小金丸,每日1~2粒,1日2次。
(二)外敷药物:本证无论初起,脓成或溃后外敷药物均有重要的治疗作用。
1.初起:皮色不变者,白芥子研末,酒调或冲和膏茶酒调成软膏,厚敷患处,皮色转红,以如意金黄散膏或玉露膏掺冲和散外敷。每日换药1次。
2.脓成溃后:脓成即应立即决脓,视脓腐多少以化腐生肌丹药制成药捻插入内,引流、化腐、提脓、生肌。脓水淋漓者,用三黄膏纱条或风雏油沙条填入;腐去新生,掺冰石散,敛溃散敛,外敷黄连膏生肌玉红膏,或以太乙膏、安庆膏外贴。脓腐多时,1日1换,脓净后,2日1换。
施治要点:
(一)本证为邪毒深沉、附筋着骨的深部脓疡证候,难消、难溃、难敛,故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初期宜温经散寒,祛风化湿,以求消散;脓成即应决脓,继以丹药提脓祛腐,配合和营托毒之法使脓腐早脱;溃后宜补,关节不利者当滋补气血。
(二)本证的治疗,不论内服外敷,不可过用苦寒伤脾泄气之药,以致脾胃衰败,气血冰凝而成环症。
(三)如有死骨形成瘘管者,尽快地取出朽骨是治愈本病的关键。对外用药物治疗不能排出者,应配合手术。
(四)慢性期,如已无朽骨存在,虽为瘘管,脓液转为粘稠液体时,应及时停用药
线,否则不易收口;若有空或疮口较深时,可利用火罐疗法,经拔吸在负压作用下可使空腔缩小,或用垫棉法压迫,促使疮口愈合。
针灸:
1.隔蒜灸:肿硬痛甚者,于硬肿处灸之。
2.雷火神针灸:以艾绒10克,丁香末1.5克、麝香0.6克,揉和均匀,做成指粗大艾条,以薄纸7层平铺患肿上,将灸条点着,一头对患处向纸捺实,待不痛方移去,痛甚者再复灸1次,7日后火大发,自取功效。
3、火针疗法:脓成未泼。以火针决脓,后插入药捻祛腐、引流。
4、拔罐疗法:瘘道形成,脓腐未尽,可用拔罐法吸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