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骨干骨折

( raoguganguzhe )

别名: 桡骨骨折 , 辅骨骨折 , 撞骨骨折 , 昆骨骨折 , 天骨骨折

西医

简介:
桡骨干骨折是常见的前臂损伤之一。桡骨位于前臂的外侧,参与前臂的旋转活动。桡骨于上1/3骨质较坚固。且有丰厚的肌肉色裹,不易发生骨折,桡骨干中、下1/3段肌肉较少,较易发生骨折。桡骨中、下1/3交界处,为桡骨生理曲度最大之处,是应力上的弱点,故骨折发生于此。
病因:
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均可造成桡骨干骨折,多见于间接暴力造成,直接暴力多为打击或重物压砸于前臂桡侧所致,以横断或粉碎骨折较常见。儿童骨质柔软,多为青技骨折或骨膜下骨折
人群:
桡骨干单骨骨折发生于青少年。
病理:
桡骨干骨折后,因有尺骨的支持,且上、下桡尺关节多无损伤,故骨折端重叠移位不多,由于受骨间膜的牵拉可向尺侧成角。但主要是由于肌肉的牵拉而发生旋转移位。桡骨上1/3骨折骨折线位于旋前圆肌止点之上时,由于附着于桡骨结节的肱二头肌及附着于桡骨上1/3的旋后肌的牵拉,骨折近端常向后旋转移位;由于附着于桡骨中部及下部的旋前圆肌和旋前方肌的牵拉,骨折远端常向前旋转移位。桡骨干中1/3或中下1/3骨折骨折线位于旋前圆肌止点之下时,因肱二头肌和旋后肌的旋后倾向,被旋前圆肌的旋前力量相抵消,骨折近端处于中立位;骨折远端因受旋前方肌的牵拉而向前旋转移位。
诊断标准:
1.受伤史。
2.前臂桡侧有疼痛,肿胀和旋转畸形。
3.局部有压痛和可触及骨擦感。旋转活动时疼痛加剧。
4.x线片,包括肘、腕关节可以明确诊断。
诊断依据:
伤后局部疼痛,肿胀、旋转畸形,旋转功能受限。局部有明显压痛和纵向叩击痛,可触及骨折端,不完全骨折者可无异常活动和骨擦感。完全骨折者可有异常活动和骨擦音。x线摄片检查可明确骨折的类型和移位的方向。
病史:
受伤史。
体征:
骨折后局部疼痛、肿胀,骨折端部压痛,旋转功能障碍。
体检:
局部有明显压痛和纵向叩击痛,旋转时疼痛加剧,较表浅骨段可触及骨折端,不完全骨折者可无异常活动和骨擦感。完全骨折者可有异常活动和骨擦音。
影响诊断:
x线摄片检查可明确骨折的类型和移位的方向。拍片应包括肘腕关节。
鉴别诊断:
1.尺桡骨干双骨折:疼痛剧烈且肿胀明显,有明显的重叠、旋转、成角、侧方移位的畸形,并有较严重的并发症--肌筋膜间室综合征,而单纯的桡骨骨折无并发症,且各种症状较轻。
2.尺骨干骨折:肿胀的部位和压痛的部位不一致,x线可明确诊断。
疗效评定标准:
1. 近愈:对位对线及固定良好。切开复位后伤口愈合。
2. 治愈:骨折愈合,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
治疗:
中下1/3骨折整复多无困难,但上1/3肌肉丰满,骨间隙狭窄,不便于施行分骨、折顶等手法,可改用推挤旋转复位法。按桡尺双骨折作夹板局部固定或石膏固定。

无移位的单纯骨折或小儿的青枝骨折、裂纹骨折,可用小夹板给以固定。对有移位的可采用以下方法:
1.手法整复夹板固定:复位时患者平卧,患肩外展90°,屈肘90°。一助手握住肘上部,另一助手握腕部,作对抗拔伸牵引。
桡骨上1/3骨折骨折近端向桡侧和旋后移位,而远端向尺侧和旋前移位,故牵引时应逐渐由中立位改成旋后位。矫正骨折重叠移位,因肌肉丰厚,骨间隙狭窄,可用推挤法进行整复。一手拇指骨折远端推向桡、背侧,另一手拇指将近端推向尺、掌侧,使断端接触,然后利用轻旋后摇晃,使骨折残余移位得以矫正,并使骨折端紧密接触。
桡骨中1/3及下1/3骨折,则将前臂置于中立位拔伸牵引,矫正骨折重叠移位,先进行夹挤分骨。然后在牵引分骨下,用托提的方法矫正尺侧移位。同时作轻微的摇晃以矫正骨折的残余移位,对有掌、背侧移位的可直接用推挤的方法来矫正前后移位。
固定用四块夹板,尺侧不超腕关节,作夹板固定,并放置分骨垫。上1/3骨折在桡恻放一小平垫。以防止向桡侧移位。先放掌、背侧板,再放尺、桡侧板。下1/3桡侧夹板下端超关节,将腕固定尺偏位。对有背侧、掌侧移位的可用二点加压法放置压垫。夹板用四条布带缚扎固定。屈肘90°,固定前臂于中立位,悬吊胸前4~6周。解除夹板。
2,手法复位闭合穿针内固定:复位的方法同前,只是在复位完好后,在无菌操作下,从桡骨茎突处穿入一髓内针,并在透视下进行穿针,使骨折的远、近端对位。使用三棱针为理想,可以防止旋转。
3.切开复位内固定:对于手法复位不理想或者陈旧性骨折,均可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在臂丛麻醉下采用桡侧切口,从前臂的伸肌和屈肌之间向桡骨解剖,达骨折处,上1/3注意勿损伤桡神经的深支,手术采用钢板(三孔或四孔钢板)内固定。或用三棱针内固定。三棱针从桡骨茎突处穿出。穿出时要腕掌屈,尺偏,以防穿入腕关节。复位后再顺行打入。术后用石膏托固定于前臂中立位。4周解除石膏。功能锻炼。
康复:
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桡骨干骨折” 相关论述

桡尺骨双骨折甚常见,多发生青少年。尺桡骨双骨折发生重迭、成角、旋转及侧方移位四种畸形:桡骨干单骨折较少见,因有尺骨支持,骨折端重迭,移位较少,主要发生旋转移位。尺骨干单骨折极少见,因有桡骨支持移位不明显,除非合并下尺桡关节脱位
一、骨折原因和类型
(一)尺桡骨双骨折
1.直接暴力 多见打击或机器伤。骨折为横型或粉碎型,骨折线在同一平面(图3-31)。
2.间接暴力 跌倒手掌触地,暴力向上传达桡骨中或上1/3骨折,残余暴力通过骨间膜转移到尺骨,造成尺骨骨折。所以骨折线位置低。(图3-31)桡骨为横型或锯齿状,尺骨为短斜型,骨折移位。

[imgz]gukexue034.jpg[alt]尺桡骨双骨折[/alt][/img]1 直接暴力
2 传达暴力
3 扭转暴力

图3-31 不同暴力造成不同平面的骨折
3. 扭转暴力 受外力同时,前臂又受扭转外力造成骨折。跌倒时身体同一侧倾斜,前臂过度旋前或旋后,发生双骨螺旋性骨折。多数由尺骨内上斜向桡骨外下,骨折线方向一致,尺骨干骨折线在上,桡骨骨折线在下(图3-31)
(二)桡骨干骨折   幼儿多为青枝骨折。成人桡骨干上1/3骨折时,附着在桡骨结节肱二头肌及附着于桡骨上1/3旋后肌,使骨折近段向后旋转移位。桡骨干中1/3或下1/3骨折时,骨折线在旋前园肌抵止点以下,由于旋前及旋后肌力量相等,骨折近段处于中立位,而骨折远段受旋前方肌牵拉,旋前移位,单纯桡骨干骨折重迭移位不多(图3-32)。
[imgz]gukexue035.jpg[alt]桡骨干单骨折[/alt][/img]
(1)  (2)
1 骨折在旋后肌和旋前园肌之间,近折段向后旋,远折段向前旋转
2 骨折在旋前园肌下方,远折段向前旋转
图3-32 桡骨干单骨折
(三)尺骨干骨折   单纯尺骨干骨折极少见,多发生在尺骨下1/3,由直接暴力所致,骨折端移位较少。
二、临床症状及诊断
外伤后局部疼痛、肿胀、肢体畸形,旋转功能受限。完全骨折有骨擦音。x片可确定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但应包括上下尺桡关节。注意有无关节脱位
三、治疗
治疗尺桡骨干双骨折需将两骨近远段正确对位,矫正四种畸形,恢复两骨的生理长度。这种骨折复位比较困难,复位后容易移位。但是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经验证明,手法正复,适当外固定多数病例可以治愈。单纯尺骨或桡骨骨折治疗相同。
(一)手法复位外固定 整复前,根据受伤原理及x片显示骨折类型、部位和移位方向,确定整复步骤及复位手法
麻醉:臂丛麻醉或全麻。
复位方法及步骤:病人仰卧肩外展90°,屈肘90°。中或下1/3骨折时,前臂中立位,即手掌、前臂和地面平行。上1/3骨折时稍旋后位,即手掌前臂和地面有45°倾斜。肘上和手掌两处对抗牵引,重迭和成角畸形纠正后,首先采用分骨方法(图3-33),然后根据骨折移位情况可分别用提按、折顶、摇摆等手法使骨折断端复位。骨折已复位,骨擦音完全消失,手下有一种稳定感。
[imgz]gukexue036.jpg[alt]夹挤分骨示意图[/alt][/img]
图3-33 夹挤分骨示意图
如有一骨折为横形稳定骨折,另一骨折为不稳定骨折,首先整复稳定骨折。若两骨折均为不稳定骨折,先整复结构上粗大的那根骨折。再整复细小的骨折。如两骨折均属稳定骨折,可先整复尺骨,再复位桡骨等等。
固定:4块小夹板,二个分骨及手纸压垫固定(图3-34)。也可用长臂石膏固定。固定期间注意松紧度合适,8周后折除外固定,加强功能锻炼。
[imgz]gukexue037.jpg[alt]分肌垫放置法[/alt][/img]
图3-34 分肌垫放置法
(二)切开复位固定受伤时间不长,伤口污染较轻,手术后不会感染或术后不易固定的开放性骨折;上肢多处骨折,尺桡骨间膜破裂者;手法复位失败或整复后固定困难者;陈旧性重迭旋转畸形愈合骨折,需要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