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尺骨双骨干骨折
( raochigushuangguganguzhe )
别名: 手骨两胫俱断 , 前臂双骨折 , 尺桡骨干双骨折
西医
简介: |
桡骨和尺骨骨干同时骨折。 |
病因: |
尺桡骨干骨折多由直接暴力、传达暴力和扭转暴力所致。直接暴力多为重物砸伤,撞击伤和压轧伤。间接暴力如跌倒时手掌着地。扭转暴力系在遭受传达暴力的同时,前臂又受到一种扭转外力,使前臂极度旋前或旋后扭转,造成两骨的螺旋形骨折。 |
人群: |
多发生于青少年。 |
发病机理: |
直接暴力,骨折多为横断、粉碎,骨折在一个平面。传达暴力所致者,其骨折线多不在一个平面且尺骨的骨折往往低于桡骨骨折线。且骨折多向掌侧成角。扭转暴力所致者,多为前臂被旋转机器绞伤或旋转跌倒,使前臂极度旋前或旋后扭转逆成螺旋骨折,骨折线往往是由内上(尺骨内侧)而斜向外下(桡骨下侧)。完全骨折时由于暴力的作用,以及伸、屈、旋前、旋后肌的牵拉,两骨折可发生重叠、成角、旋转和侧方移位。 |
诊断标准: |
1.受伤史。 2.前臂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畸形。 3.可扪及压痛点,动则疼痛加剧和骨擦感。 4.拍摄包括肘、腕的正侧位片。 5.注意肢体远端的疼、麻、发凉,无脉搏出现。以明确前臂肌筋膜间隔综合征。 |
诊断依据: |
诊断可根据受伤史,局部肿胀、畸形、功能障碍、骨擦音及x线摄片检查来明确。x线摄片应包括上下关节,以确定骨折类型并注意有无脱位及旋转畸形。 |
病史: |
受伤史。 |
体征: |
伤后大多患者均有疼痛,肿胀、前臂旋转功能丧失。个别有畸形,儿童青枝骨折则仅有成角畸形,成人则有旋转、短缩、成角畸形。个别病人骨折物刺戳皮肤致开放性骨折。局部有压痛、纵向叩击痛,有移位的完全骨折有骨擦音和异常活动。出血多,肿胀甚者可出现疼、麻、凉、运动消失等肌间隙综合征表现。 |
体检: |
局部有压痛,纵向叩击痛,有移位的完全骨折有骨擦音和异常活动。由于前臂骨折后组织出血较多,因而肿胀明显,要注意检查有无肌间隙综合征的表现:疼、麻、凉、运动消失。 |
影响诊断: |
x线拍片应注意拍摄包括肘、腕关节的正侧位片,以确定骨折的同时有无上、下尺桡关节脱位。 |
鉴别诊断: |
孟氏骨折:受伤史及临床症状均相同,仅是压痛的部位不一样,拍片即可明确诊断。 |
疗效评定标准: |
优:前臂旋转受限在15°以内,解剖或近乎解剖复位。 良:前臂旋转受限在15°~30°以内,骨折面接触1/2以上,力线正常。 尚可:前臂旋转受限在30°~45°以内,骨折面接触接近1/3~1/2,力线好。 差:前臂旋转受限超过45°,复位不能达到上述要求者。 |
并发症: |
1.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在前臂发生率仅次于小腿,发生的原因可能是:原始创伤造成的肿胀,切开复位时止血不完善,未引流而将深筋膜缝合,使骨-筋膜室内压升高;外固定过紧,又未密切观察病人,固定后注意事项也未告知病人及家属等。肌肉和神经缺血的早期症状是肢端感觉迟钝、严重疼痛、手指僵硬,不敢活动,稍一拨动,疼痛难忍。桡动脉虽可能触及。但不应据此而忽略本症的发生。 2.感染。 3.不愈合。 4.畸形愈合。 5.交叉愈合:多因严重骨间膜损伤或粗暴手术操作,使两骨间血肿相通,日后血肿机化,骨化形成骨桥。 6.前臂旋转受限:由于肌肉或其他软组织挛缩和疤痕化所致。 |
治疗: |
桡尺两骨骨折后,在骨折远、近段之间可发生重叠、旋转、成角及侧方移位四种畸形。治疗时需将桡尺两骨远、近段正确时位,四种畸形均得到矫正,恢复两骨的等长及固有生理弧度,才能恢复前臂的旋转功能。这种骨折的复位很困难,复位后很容易变位。因此,对成人前臂双骨折多数人主张切开复位内固定,但多数病例仍可用"分骨"手法复位。复位时由掌背两侧夹挤"分骨",使上下两骨折段各自分开,悬张于两骨间的骨间膜在紧张的情况下,牵动桡尺骨骨间嵴相互对峙。远、近骨折端会自动地旋转到中立位。难以控制的旋转移位,就比较容易地得到矫正,在"分骨"力的作用下,桡、尺骨两骨远、近骨折段相互稳定,骨折折端间距自然相等,各自成为一个单位,双骨折就能象单骨折一样同时对位,骨折复位成功后,利用前臂的这个解剖特点,以分骨垫和局部夹板外固定,将前臂固定在中立位,分骨垫承受夹板在布带捆紧后所形成的压力继续发挥分骨作用,防止远、近两骨折段再靠拢,也有效地控制了不利于骨折愈合的旋转活动。 1:手法复位小夹板局部外固定:复位的方法包括: ①牵引。在前臂上1/3部骨折,稍旋后位;中及下1/3部骨折,前臂应中立位。平卧位对抗牵引矫正重叠畸形及成角畸形。 ②分骨:是复位前臂骨折的重要手法。 ③折顶手法:用于上1/3骨折,因肌肉丰富,骨间隙狭窄,上折段短,若折顶不成功,可以用分骨旋转复位法。 ④提按手法:矫正骨折断端的残余侧向移位。桡、尺侧移位向中心挤按;掌、背侧移位向上托提下陷的骨折断端。 ⑤摇摆手法:术者两拇、示指分别由掌、背侧紧紧捏住已复位的骨折部,嘱牵引远端的助手轻微摇摆骨折远段,而术者向掌、背侧及左、右侧旋转摇摆,使骨折断端紧密相接。 ⑤按摩手法:一手固定骨折部,另一手沿骨干纵轴顺肌腱方向按摩。 固定方法:将整个前臂用绷带松松缠绕数层;掌、背侧骨间隙放好分骨垫;按三点按压原理放好纸压垫;各纸压垫用胶布固定后,放置掌、背侧及桡、尺侧夹板;先捆中间,后捆两端的布带,摄片证明复位满意后,屈肘90°前臂中立位,用三角巾悬挂胸前。复位固定后,应将注意事项向病人和家属讲解清楚。随时调节布带的松紧度,注意手的温度及颜色和感觉情况。对于儿童的桡、尺骨干双骨折采用手法整复夹板固定后,一定要注意防止产生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因小儿不易发现。 2.手法整复长臂石膏管型固定法:对儿童或成人轻度移位的前臂骨折,手法复位后屈肘90°,石膏夹板超肘关节固定,外用绷带缠绕固定。用手掌在患肢掌、背侧,桡尺骨之间对向轻柔挤压,将石膏塑成椭圆形状,然后拍正侧位x线片。若骨折对线良好,可将绷带解除,换用石膏绷带,换成长臂管形石膏,三角巾悬吊胸前。鼓励握拳活动。肿胀消退后及时更换。 3.闭合复位髓内针固定法:骨折闭合复位后,在x线透视及无菌技术操作下行桡、尺骨髓腔内穿针固定。尺骨可以从鹰嘴进针,桡骨从桡骨茎突进针。其优点是不切开骨折处,而达到内固定的目的。适用于一些不稳定性骨折,但内固定不够坚强,必须加用局部外固定。 4.切开复位内固定法:转组织损伤严重的开放骨折,上肢多处骨折,桡尺骨干多段骨折,骨间膜破裂者,以及一些复位失败或难以固定的骨折,陈旧性重叠旋转畸形明显已有骨性愈合的骨折,需要手术治疗,骨端显露应简易直通,通过组织解剖间隙进入,不要切开或切断肌肉纤维。避免损伤神经肌肉。尺骨全长位于皮下,显露容易。桡骨上1/3骨折,最好采用桡骨背侧切口,由桡侧腕长、短伸肌之间进入。桡骨中、下1/3部骨折,用桡骨干掌侧显露法,自肱桡肌及桡侧腕屈肌之间进入。在显露中,注意保留骨碎片,不要广泛剥离骨膜,只要能显露骨折断端即可。骨折复位后选用加压接骨扳或髓内针固定。骨折粉碎者进行植骨,彻底止血,清洗伤口,放引流条,缝合皮下组织及皮肤,深筋膜不要缝合。骨折稳定,内固定牢靠、病人合作者,可以不用外固定。 并发症的治疗: 1.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关健在于密切观察,早期发现,及时处理。否则将造成严重的后果。一旦发现,应立即拆除外固定。若血液循环无改善,应立即行深筋膜和肌外膜切开术。 2.感染:一旦发生,除全身治疗外,将线拆除,充分引流,伤肢固定,防止感染扩散及内固定的松动。如无骨髓炎,骨折多可愈合。 3.不愈合:已确定骨折不愈合者,应手术植骨内固定。 4.畸形愈合:明显且功能严重障碍者,需行手术矫正。 5.交叉愈合:若功能尚好,不需进一步治疗,必要时可行截骨术,将手放置于功能位。若切除骨桥,利用肌肉或筋膜间隙来分离,异位骨将再形成。重新交叉连接。 6.前臂旋转受限:如有桡尺上、下关节的骨折和脱位,也可以影响旋转功能,可行桡骨头或尺骨小头切除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