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疾病

参考:小儿脾胃虚弱

“消化道疾病” 相关论述

自1983年以来,从慢性活动性胃炎病人胃粘膜活检标本中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p)以后,国内均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我国1985年由张振华分离培养成功。大量研究资料表明,幽门螺杆菌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在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中也起着重要作用,但与胃癌的关系不少学者正在探索之中,在我国大部分资料报道了经胃镜检查者的hp感染情况。而对人群的hp感染了解甚少,至于hp的传染源,传播途径等问题至今仍不清楚。一些研究显示,hp感染在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病者中常见。曾经发现用抗生素和化疗可消除细菌并导致粘膜正常化,然而hp作为致病原的作用尚未证实。该菌可能是胃粘膜的一种正常栖息菌,出现某些病理变化时选择的菌群中的一部分,参与发病机制的一种加剧因子,或其本身是引起胃病的致病因子,多数学者研究胃或十二指肠内粘膜上hp的存在量是否与内镜或组织病理学变化相关以及检查所分离到的hp菌株的同一性。

我院地处新疆西部的少数民族地区,为了解在上消化道疾病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情况,我们从1993—05~1994—06对有上消化道疾病临床症状的402名患者,在进行纤维胃镜检查的同时,用无菌活检钳在胃窦小弯部钳取组织一块,用1min尿素酶试剂盒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情况,现将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本组402被检对象中,以维吾尔族为主,为305例,占75.8%,其次为汉族92例,占22.9%,克尔克孜族4例,占0.9%,塔吉克族1例,占0.4%;其中男248例,女154例,男女之比为1.61:1。年龄为19岁~70岁,其中以21岁~55岁感染最多,为329例,占81.8%,且都伴有不同程度的上腹不适,疼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
1.2 方法
402例患者,均为经胃镜检查诊断,而未经治疗者;胃镜检查过程中,除诊断之需要作活检处,另取窦小弯距幽门5cm范围内取组织一块,作幽门螺杆菌检测,每次取材时均换用经75%酒精浸泡消毒过的活检钳,胃镜用2%洗必泰溶液消毒,按规定的胃镜诊断标准诊断。我们采用交通部南通医学院。香港招商局蛇口联合医院消化病中心研制,深圳爱利国医学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一分钟尿素试剂盒”检测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情况,将活检取得的小块组织,用无菌牙签挑取置于使用前置备好的离心溶液管内,观察1min~5min内颜色变化。如全溶液均为红色,则为“+++”,如溶液一半为红色则为“++”,如仅粘膜标本周围为红色则为“+”,如无鲜红色产生,试验为阴性。
2 结果
上消化道不同疾病hp感染情况见表1。
表1 新疆喀什上消化道疾病hp感染情况

食管胃炎十二指肠
 食管炎食管癌食管裂孔疝浅表性萎缩性糜烂性反流性出血性残胃炎胃溃疡炎症溃疡
-412402836  3817
+ 16115425511131353
++322462233  10522
+++ 11135 1  419
阳性率%42.880.081.881.371.172.760.010010090.070.483.2

hp在上消化道疾病中均可检出,总检出率为80.1%,其中食管疾患检出率为4.0%,胃窦疾患检出率为71.8%,十二指肠疾患检出率为25.6%,结果提示:上消化道各部位的病变均可检出有hp的感染,检出率与国内外所见报道相近,在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检出率分别高达90.0%、83.2%、81.3%;慢性萎缩性胃炎和糜烂性胃炎检出率分别为71.1%和72.7%,资料说明,该菌的存在与胃粘膜炎症有密切的关系,溃疡很可能是hp炎症发展而来,炎症和溃疡像同一疾病的不同阶段表现,支持hp感染是消化性溃疡病因之一的观点。其中有部分病人经过治疗后,溃疡趋于愈合时,hp感染亦已消除,亦有的病人,hp已被消除,但粘膜的炎症尚未治疗,说明临床上抗菌治疗对hp感染是有效的,能在短时间内消除hp的感染,而溃疡的修复需要一定的时间;又支持对难治性溃疡宜加用抗菌治疗的观点,同时也设想是否可将加用抗菌治疗,控制hp的再感染,作为预防溃疡复发的措施之一,作进一步的临床观察。

warren于1983年首次从人胃粘膜活检标本中发现一种弯曲状细菌,后来命名为幽门螺杆菌(简称hp).1985rh marhall提出此菌可能为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致病菌。我院胃内镜室对此进行探讨。本资料共有240例,243人次,均为胃内镜检查患者,从hp检出率来看,均支持marhall等的观点。现将资料分析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243人中,男169例,女74例,年龄16~79岁,均为门诊和部分住院病人。并经内镜诊断为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及上消化道肿瘤患者。
1.2 方法
采用我国兰州军医学校研制之产品“幽门螺杆菌快速检出诊断盒”。取材于胃内镜检查患者之胃粘膜或组织。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炎者,则在胃窦部(距幽门5cm内)钳取一小块;诊断为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病者,在溃疡周围或胃窦部钳出一小块;诊断为食管癌胃癌者则在癌肿组织周围钳取一小块,然后掀开诊断盒背后的标签,将所取组织用无菌小摄夹取插入试剂中,封上原标签,在常温下观察颜色变化。标本周围出现红色或桔红色者为阳性,表示有hp存在;24h无颜色变化者为阴性,表示无hp存在。
2 结果
见表1
表1 上消化道疾病hp检查结果

诊断例数hp(+)%
十二指肠炎863945.4
胃溃疡363196.1
十二指肠溃疡878193.1
消化道肿瘤3000
残胃炎4125.0

3 讨论
本材料中,慢性胃十二指肠炎之hp检出率为45.4%,较国内报道低,与解放军医院朱均等报道为83.7%,北京协和医院陈寿坡报道为85.2%等相比较,结果不尽相同。但与第二次全国消化系病学术会议记录中所述慢性胃炎hp检出率为38.2%~78.5%相类同。我们认为,本资料检出率偏低的原因可能与慢性胃炎类型有关。有人报道胃活组织检查标本可分为3种类型,无炎症型;慢性胃炎型;慢性活动性胃炎型。后者带菌率较高,且细菌数量多。本资料可能属前一类型,胃术后残胃炎(返流性)hp检出率更低,为25%,与慢性胃炎的hp检出率差异显著,笔者认为返流性胃炎可能与hp感染无关,返流性胃炎其致病因素可能为粘膜的化学损伤,胆汁返流也能破坏粘膜层,不利hp生存。总言之,hp感染虽与慢性胃炎有关,但不是唯一的致病因素。
周吉民等报道,胃溃疡hp检出率为88.2%,十二指肠溃疡hp检出率为71.4%,唐承薇报道消化性溃疡hp检出率为94%~100%,本资料为93.1%~96.1%,结果与上述报道相一致。目前,hp的致病性已被人们所接受。而其致病原理则认为,hp具有较强的尿素酶活性,感染时,可在粘膜上产氨增高,引起na[sb]+[/sb]梯度改变及na[sb]+[/sb]-k[sb]+[/sb]-atp酶活性下降,从而不但阻止h[sb]+[/sb]由粘膜向胃腔内弥散,且使胃腔内h[sb]+[/sb]及渗导致粘膜组织损害。在消化性溃疡中,多同时伴有胃炎或十二指肠炎,故认为hp与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炎消化性溃疡均有密切关系。hp感染的发现使人们意识到重新估价对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治疗。相继出现了一些能杀灭hp菌的疗效高,抗复发性强的新药。
国内文献报道甚少,本资料hp检出率为0。一般来说,胃恶性肿瘤大部分为巨大溃疡,而良性溃疡面积较小,两者之间有一定差别,当然,有时也不容易鉴别。而恶性与良性溃疡之hp检出率却有显著差异,我们认为,消化道肿瘤与hp感染无相关性,但因例数不多,有待今后进一步探讨。
陈斯麟 许秀兰

早在19世纪,beaumont观察了带有胃瘘的病人martin胃功能的心身影响;engel(1956-1967)及其同事们对一位带有胃瘘的患儿monica进行了20多年的观察,都表明情绪可以改变胃粘膜的功能.
以后,用动物实验模型来研究,发现心理应激(如束缚、食物剥夺或温度)可引起胃粘膜糜烂。当然,评价这些实验结果时,还应考虑这些应激是否与与其他因素(如遗传等)有关;而且,胃粘膜糜烂是否就是人类的溃疡病
engel(1967)指出,情绪变化伴有胃肠道功能的改变。愤怒及愉快的激动可引起充血、运动增强、胃液分泌;抑郁性退缩可使胃运动及分泌减弱、胃粘膜苍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