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囊肿
( gunangzhong )
西医
简介: |
骨囊肿是生长缓慢的破坏性骨病,系肿瘤样病变。多发生在四肢长骨如肱骨、股骨、胫骨、桡骨等。年龄不同发生的部位不同,儿童的骨囊肿多位于长骨骨骺线的干骺端;成年人多位于长骨骨端。 |
病因: |
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骨骺板损伤后,软骨内成骨障碍而形成囊样病灶;或干骺端出血后,形成局限性血肿,骨髓腔内血液逐渐被吸收而形成囊腔;也可能是局部骨营养不良疾病。 |
人群: |
是发生在儿童时期的常见骨病,也可见于成年人。 |
病理: |
大体病理:骨囊肿所在部位骨质膨胀隆起,骨膜增厚,皮质骨变薄且硬化如蛋壳;囊壁为薄层纤维组织;囊肿腔内为含少量棕黄色或稍带绿色的稀薄液体,如近期发生骨折则为血性液体。 显微镜下病理:纤维性囊壁是由排列疏松的成纤维细胞及其产生的胶原纤维构成,纤维组织中常见丰富的毛细血管,深层可见新骨形成,并见散在少数多核巨细胞。 |
体征: |
无症状或症状轻,病程长;45%左右的病例以病理性骨折为首先症状。有时局部有轻微的酸痛、不适感。浅表部位的骨囊肿可发现病骨有不同程度的膨胀变形。 |
影响诊断: |
x线表现:位在长骨的骨囊肿在x线片上表现为位于髓腔中心里圆形或卵圆形的溶骨性破坏,大多数病变局限。囊内透明。有的骨囊肿内形成骨嵴将其分隔成为大小不等的多数囊肿,称之为多房性骨囊肿;如囊骨无骨嵴形成,称之为单房性骨囊肿。骨囊肿的边缘比较清楚而硬化,与周围正常骨质间有明显界线。邻近皮质骨有不同程度的膨胀扩张变薄,但不引起骨质破坏。常合并病理性骨折后局部产生骨膜反应。 |
鉴别诊断: |
一、骨巨细胞瘤:好发于骨骺端较突出一例。呈均匀性骨破坏或肥皂泡沫样明影。多发于成年人。 二、单发性内生软骨瘤:x线片可见肿瘤内有多数斑点状钙化阴影。 三、单发性纤维异常增殖症:多发于儿童、中年,男女相近,以股骨、胫骨、肋骨多见,位于干骺端或骨干,局部轻微疼痛、肿胀,病变骨弯曲变形,常合并病理性骨折。x线表现骨质破坏局限,呈磨砂玻璃样,骨质略膨胀。病理表现为病变组织为灰白色、硬韧,切开有砂粒样物质。 |
治疗: |
以手术治疗为主,应将囊膜彻底刮除,并作碎片植骨。局部注射地塞米松亦有显效。如果已发生骨折,因病灶可能自愈,一般不必急于手术。如骨折愈合,病灶继续存在,可进行手术。近年来,鉴于术后复发率很高,尤其是在活跃期施行手术者要占40%-50%,因此:①主张尽量延缓手术,待进入潜伏期进行;植骨应紧密,压瘪部分骨壁缩小囊腔有利于病灶愈合。②对复发病例可考虑扩大手术范围,将病灶骨壁圆周的l/2—2/3切除,保留骨膜,缺损处用大块植骨处理。尤以肱骨病灶以上述处理较为妥当。放射治疗对本病无效。且有影响骨骼发育及后期并发肉瘤可能,不宜采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