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面子
( Rén Miàn Zi )
别名: 银莲果 , 人面果 , 银棯
人面子 (出处: 《中华本草》 )
主治: |
健胃;生津;醒酒;解毒。主食欲不振;热病口渴;醉酒;咽喉肿痛;风毒疮痒 |
用法用量: |
内服:生食,3-5枚;或煎汤;或果核烧炭,研末。外用:适量,捣敷。 |
性味: |
甘;酸;性凉 |
归经: |
脾;胃;肝经 |
各家论述: |
1.《广志》:醒酒解毒。治凤毒着人,遍身疙瘩成疮,或痛或痒。2.《本草求原》:孕妇腹痛宜食。3.《岭南采药录》:去喉痛,蚀烂肉。4.《陆川本草》:健胃。治食欲不振。 |
附方: |
1.治小儿惊痫邪气,目上视,手足搐搦,角弓反张:人面子核烧灰服之。(《食物本草会纂》)2.治背痈:人面子数粒,去核,和鲫鱼一条,捣烂敷之。(《岭南采药录》) |
栽培: |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的气候。阳性树种。喜高温高湿,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以土层深厚,疏松而肥沃的镶土栽培为宜。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秋后来收成熟果实。将种子晾干后通风处用布袋保藏。于翌年3月播种。因种子坚硬,用湿细沙擦破种皮,放冷水浸种1d。按行株距30cm×30cm开穴播,覆土3cm。浇水,经常保持苗床湿润,当苗高30-40cm时,选阴雨天气移栽定植。 |
生境分布: |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20-350m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
原形态: |
人面子 常绿大乔木,高达20m以上。幼枝具条纹和白色小皮孔,被灰色绒毛。叶互生,奇数羽状复叶,长30-45cm,有小叶11-15;叶轴和叶柄具条纹,疏被毛,小叶柄短,2-3mm;小叶片长圆形,自下而上逐渐增大,长5-14.5cm,宽2.5-4.5cm,先端长尖,基部常偏斜,全缘,两面沿中脉疏被微柔毛,叶背脉腋具灰白色髯毛;侧脉8-9对,网脉明显。花小,两性,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长10-23cm,疏被灰色微柔毛;花白色,花梗长2-3mm;萼5裂,阔卵形;花瓣5,比萼片长,披针形,长约6mm,宽约1.7mm,无毛;花丝线形,长约3.5mm,无毛;花药长圆形,长约1.5mm;花盘杯状,无毛,边缘浅波长;雄蕊10,着生于花盘基部;子房上位,5室,无毛,长2.5-3mm;花柱5,短,上部合生,下部分离,长约2mm。核果扁球形,长约2.5cm,成熟时黄色,果核压扁,径1.7-1.9cm,上面盾状凹入,5室,通常1-2室不育。种子3-4颗。花期春、夏季。 |
来源: |
药材基源:为漆树科植物人面子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racontomelon duperreanum pierre [d.dao auct.non (blanco)merr.et rolfe;d.sinense stopf]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果实,晒干,或渍盐。 |
出处: |
出自《本草纲目》 |
人面子 (出处: 《全国中草药汇编》 )
人面子 (出处: 《中药大辞典》 )
主治: |
健胃,醒酒。治风毒疮痒。核治小儿惊痫。 ①《广志》:"醒酒解毒。治风毒着人,遍身疙瘩成疮,或痛或痒。" ②《本草求原》:"孕妇腹痛宜食。" ③《岭南采药录》:"去喉痛,蚀烂肉。" ④《陆川本草》:"健胃。治食欲不振。" |
用法用量: |
内服:生食,或用核烧灰研末服。外用:捣敷。 |
性味: |
甘酸,平。 ①《广志》:"味甘,性平,无毒。" ②《纲目》:"甘酸。" ③《本草求原》:"酸,寒,无毒。" |
附方: |
①治小儿惊痫邪气,目上视,手足搐搦,角弓反张:人面子核烧灰服之。(《食物本草会纂》) ②治背痈:人面子数粒,去核,和鲫鱼一条,捣烂敷之。(《岭南采药录》) |
生境分布: |
生于平原、丘陵,村旁、河边、池畔等处。分布广东、广西等地。 |
原形态: |
常绿大乔木,高可达20米以上。小枝具棱,被灰白色细茸毛。单数羽状复叶,互生,长30~46厘米;小叶11~17,互生,长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长6~12厘米,宽2.5~4厘米,基部偏斜而圆,先端长尖,全缘,近革质,两面均无毛而网脉明显,或于背面脉腋内有簇毛。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被柔毛;花小,长5~6毫米,钟形,青白色;萼5裂,裂片阔卵形,被柔毛;花瓣5,披针形,先端外弯;花盘杯状;雄蕊10,着生于花盘基部;子房上位,5室。核果肉质,扁球形,直径约2厘米,黄色。花期春、夏。 |
来源: |
为漆树科植物人面子的果实。 |
出处: |
《纲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