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烛
别名: 牛醉木 , 小米柴
南烛 (出处: 《全国中草药汇编》 )
“南烛” 相关论述
(宋开宝)
【气味】苦平,无毒。
【主治】主止泄,除睡,强筋,益气力。久服轻身长年,令人不饥,变白却老。
【核】曰∶生嵩高少室,今江左吴楚山中皆有,亦可植之庭除。《图经》名南天烛。古今诗话云∶即杨桐也。其种似木而类草,故又名南烛草木。男续、后草、猴药、维那木、草木之王凡六,各从邦域所称,正名则南烛也。本至难长,初生似菘菜,一纪后渐长成株,高三四尺,亦有盈丈者。茎似蒴 ,枝节微紫,质极柔脆,易于摧折。叶似山矾,光泽圆浓,冬夏尝青,其味少酢。七月开花结实,生青熟紫,得霜则绛赤如丹,酸美可食也。
先人云∶临水者尤茂,寒食采其叶,渍水染饭,色青而光,能资阳气,大获嘉美。
【 】曰∶具木体用,而曰南烛者,地中有木,南征吉也。烛者庭燎,与贞明不息也。
观主除睡,则得之矣。肝主色,肝色青;筋者肝之合也。故主强筋,变白却老,亦若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也。故久服不饥,益气力,轻身长年。一名男续,一名后草。又不独培色身之形脏,并可令精气溢泻而有子。一名草木之王,王读旺,谓其偏于升出,各旺百八十日以成岁,不雕之义见矣。
(服草木之王,气与神通,食青烛之精,命不复殒。岂属寓言,徒供观听。)
南烛(图缺),《本经》不载所出州土,云生高山,今惟江东州郡有之。株高三、五尺;叶类苦楝而小,凌冬不凋;冬生红子作穗;人家多植庭除间,俗谓之南天烛。不拘时采其枝叶用,亦谓之南烛草木。谨按陶隐居《登真隐诀》载太极真人青精干石 饭法∶ (音迅)。 之为言飧也,谓以酒、蜜、药草辈飧搜而暴之也。亦作 。凡内外诸书,并无此字,惟施于今饭之名耳。云其种是木而似草,故号南烛草木。一名猴药,一名男续,一名后卓,一名惟那木,一名草木之王。生嵩高、少室抱犊鸡头山,江左吴越至多。土人名之曰猴菽,或曰染菽,粗与真名相仿佛也。此木至难长,初生三、四年,状若菘菜之属,亦颇似栀子,二三十年乃成大株,故曰木而似草也。凡有八名,各从其邦域所称,而正号是南烛也。其子如茱萸,九月熟,酸美可食。叶不相对,似茗而圆浓,味小酢,冬夏常青。枝茎微紫,大者亦高四、五丈,而甚肥脆,易摧折也。作饭法∶以生白粳米一斛五斗,更舂治,渐取一斛二斗。木叶五斤,燥者用三斤亦可,杂茎皮益嘉,煮取汁,极令清冷,以 米,米释炊之。 即溲字也。今课其时月,从四月生新叶,至八月末,色皆深;九月至三月,用宿叶,色皆浅,可随时进退其斤两,宁小。多合采软枝茎皮,于石臼中捣碎。假令四、五月中作,可用十许斤熟舂,以斛二斗汤渍染得一斛,以九斗淹斛二斗米。比来正尔用水渍一、二宿,不必随汤煮渍米,令上可走虾,周时乃漉而炊之。初渍米正作绿色,既得蒸便如绀,若一过汁渍,不得好色,亦可淘去,更以新汁渍之。洒 皆用此汁,当令饭作正青色乃止。向所余汁一斗,以共三过洒饭,预作高格曝令干,当三过蒸曝,每一燥辄以青汁搜令 耳。日可服二升,勿复血食。亦以填胃补髓,消灭三虫。《上元宝经》曰∶子服草木之王,气与神通;子食青烛之津,命不复殒。此之谓也。今茅山道士亦作此饭,或以寄远。重蒸过食之,甚香甘也。孙思邈《千金月令》∶南烛煎益髭发及容颜,兼补暖方∶三月三日采叶并蕊子,入大净瓶中干盛,以童子小便浸满瓶,固济其口,置闲处,经一周年,取开,每日一两,次温酒服之。每酒一盏,调煎一匙,极有效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