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瓜

( Máo Guā )

别名: 解毒草 , 老鼠瓜 , 山熊胆 , 金丝瓜 , 老鼠黄瓜 , 老鼠香瓜 , 狗黄瓜 , 银丝莲 , 野黄瓜 , 老鼠拉冬瓜 , 大种老鼠拉冬瓜 , 天瓜 , 耗子瓜 , 小苦瓜蒌 , 王瓜 , 土瓜 , 野甜瓜 , 山天瓜 , 牛奶子 , 波瓜公 , 狗屎瓜 , 小鸡黄瓜

茅瓜 (出处: 《中华本草》 )

主治:
清热解毒化瘀散结;化痰利湿。主痈肿毒;烫火饬;肺痈咳嗽咽喉肿痛水肿腹胀腹泻痢疾酒疸湿疹风湿痹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或研末;或浸酒。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性味:
味甘;苦;微涩;性寒有毒
归经:
归肺;肝;脾经
用药禁忌:
虚寒疾患患者及孕妇慎服。
药理作用:
块根水冷浸液给小鼠单次口服半数致死量为10.8g(生药)/kg。加热后毒性未见明显减弱,半数致死量为11.5g(生药)/kg。
化学成分:
块根含酮,酸,甾体,二十四烷酸(lignocericacid),二十三烷酸(tricosanoic acid)和山萮酸(behenic acid),△7-豆甾烯醇(△7-stigmastenol),葫芦箭毒素b(calebassine b),瓜氨酸(citrulline),精氨酸(arginine),赖氨酸(lysine),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谷氨酸(glutamicacid)等,还含钾、镁、钙、磷、钡、钛、锰、钴、铬、铜、镍、锶、锌等无机元素。
性状:
性状鉴别 块根纺锤形或纺锤状圆柱形,长10-15cm,直径0.8-2cm,下部有时分枝。表面黄棕色或红棕色,较平滑,有多数近椭圆形的横长突起。断面粉性或稍纤维状。气微,味淡微苦。
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木栓层为5-18列细胞,石细胞层1-4列细胞断续排列成环;本质部导管5-25个成群,直径35-85(-135)μm,周围有8-25列木纤维及木薄壁细胞,中央可见近星状的初生木质部。薄壁细胞中有多数淀粉粒。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常生长于海拔600-2600m的山坡路旁、林下、杂木林中或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西福建、台湾、文档、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原形态:
茅瓜 攀援草本。块根呈纺锤状,径粗1.5-2cm。茎枝柔弱,无毛,具沟纹。叶柄纤细而短,初时被黄色的短柔毛,后渐脱落。叶片薄纸质,多型,为化大,卵形、长圆形、卵状三角形或戟形,不分裂或3-5浅裂到深裂,裂片长圆状披针形或三角形,长8-12cm,宽1-5cm,上面深绿色,稍粗糙,脉上有微柔毛,下面灰绿色,叶脉突起,几无毛。卷须纤细,不分歧。雌雄异株;雄花10-20朵生于2-5mm长的花序梗的顶端,呈伞房状花序;花极小,花梗纤细,花苦萼筒钟状,基部圆,外面无毛,花莞黄色,外面被短柔毛,裂片开展,三角形,雄蕊3,分离,着生于花丝基部,花丝纤细,具毛;雌花单生于叶腋,被微柔毛,子房卵形,长2.5-3.5mm,径2-3mm,无毛或被黄褐色茸毛,柱头3。果实红褐色,长圆状或近球形,长2-6cm,径2-5cm,表面的平滑。钏子数枚,灰白色,近圆球形或倒卵形,长5-7mm,径缘不拱起,表面光滑无毛。花期5-8月,果期8-11月。
来源:
药材基源:为葫芦科植物茅瓜的块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olena amplexicaulis (lam.) gandhi [bryonia amplexicaulis lam.; solena heterophylla lour.; melothria heterophylla (lour.) cogn.]
采收和储藏:全年或秋、冬季采挖,洗净,刮去粗皮,切片,鲜用或晒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