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笋

( Yán Sǔn )

别名: 风兰 , 通兰 , 接骨丹 , 岩角 , 石竹子 , 接骨丹 , 石笋 , 岩竹

岩笋 (出处: 《中华本草》 )

主治:
止咳平喘;活血祛瘀;接骨。主肺热喘咳胃脘痛跌打损伤骨折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鲜品捣敷。
性味:
甘;平
归经:
肺;胃;肾经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500-2300m的阔叶林下岩石或沟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云南。
原形态:
,陆生植物。高30-50cm,具粗短的根状茎。茎粗壮,圆柱形,具节,形如竹笋。叶互生;叶片长椭圆形,基部具关节,长12-20cm,宽2.5-5cm,渐尖,基部呈鞘抱茎,秋季落叶,叶基膜质,鞘残存。总状花序顶生,具3-7朵花;花苞片大,卵圆状椭圆形,短于花;花大,花瓣和萼片白色,萼片舌状,钝尖,长约4cm;花瓣和萼片等长,但较狭,唇瓣淡黄色,长圆形,急尖或近截平,前面具细锯齿,内面具5条宽的赭黄色的褶片,距片,胼胝体半月形。夏季开花。
来源:
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笋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hunia alba (lindl.) reichb. f.[phaius albus lindl.; thunia marshallina reichb.f.]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鲜用或开水烫后晒干。
出处:
出自《云南中草药选》。

岩笋 (出处: 《全国中草药汇编》 )

主治:
活血,祛瘀,接骨。用于骨折跌打损伤,创伤。
用法用量:
3~5钱,水煎或泡酒服;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亦可用干粉加水或酒调敷患处。
性味:
淡,平。
来源:
兰科通属植物通兰thunia alba (lindl.)reichb. f.以全草入药。四季可采,多鲜用,亦可切段晒干,研细备用。

岩笋 (出处: 《中药大辞典》 )

主治:
止咳平喘,活血祛瘀。治肺炎,气管,支气管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骨折,跌打劳伤。
①《云南中草药》:"活血祛瘀,接骨。"
②《贵州药植目录》:"止咳平喘。"
③《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治肺结核肺炎,气管、支气管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敷。
性味:
甘,平。
①《贵州药植目录》:"甘,平。"
②《云南思茅中草药选》:"甘淡,凉。"
附方:
①治咳喘岩笋(全草)一两。煨水服。(《贵州草药》)
②治骨折:鲜岩笋加酒适量捣绒,炒热加入鸡蛋清调匀外敷。(《云南中草药》)
③治闭合性骨折岩笋石蚌腿、山苤菜。加酒捣敷。(《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④治跌打损伤、刀枪伤:岩笋三至五钱。水煎服或泡酒服;另以鲜岩笋捣烂敷患处。(《云南中草药》)
生境分布:
生于岩石或树干上。分布云南、贵州、西藏等地。
原形态:
多年生附生草本,高约30~50厘米.须根多数,肉质状,灰白色或浅褐色。茎丛生,圆柱形,绿色,分节明显,形如竹笋,基部数节有鞘状叶紧包于茎节。叶互生,宽线形至长椭圆形,长12~20厘米,宽2~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鞘状抱茎,秋季落叶,残存叶基成抱茎的膜质鞘。总状花序顶生;花大,径达5厘米,白色,唇瓣金黄色带红色花纹,边缘流苏状,每花基部有椭圆形的大型苞片1枚,长3厘米以上,比花梗长。蒴果椭圆形或卵形,内有多数粉状的种子。花期夏季。
来源:
为兰科植物通兰全草。全年可采,鲜用或开水烫后晒干。
出处:
《云南中草药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