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惊丸

( liangjingwan )

别名:梨汁饼子,金花丸

凉惊丸《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主治:清热镇惊,消痰化滞。主小儿急热惊风咳嗽痰盛,停乳伤食大便干燥。
处方:黄柏1两,大黄1两,黄连1两,栀子(炒)1两,胆草1两,黄芩1两,生地1两,菊花1两,雄黄1两。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重1钱,朱砂为衣,蜡皮封固
用法用量:每服1丸,温开水送下,周岁以下酌减。
主治:退五脏热,泻肝火,解胎毒。主小儿急惊,胎热丹毒斑疹衄血口疮小便黄,大便秘
处方:黄连5钱,黄芩5钱,山栀5钱,黄柏2钱,郁金3钱,大黄2钱,胆草3钱,雄黄2钱,辰砂2钱。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米糊为丸,如黍米大。
用法用量:竹叶灯心汤送下;惊风薄荷灯心汤送下;丹毒麻疹升麻汤送下;衄血茅花汤送下;口疮竹叶薄荷汤送下。

凉惊丸《幼科指掌》

主治:小儿惊痫发搐。
处方:川芎4钱,大黄5钱,羌活1钱,防风1钱,钩藤1钱,薄荷1钱,朱砂(为衣)。
制备方法: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每服14丸,蜜汤送下。

凉惊丸《小儿药证直诀·附方》

主治:小儿惊风,大人风涎。
处方:硼砂(研)1钱,粉霜(研)1钱,郁李仁(去皮,焙干,为末)1钱,轻粉1钱,铁粉(研)1钱,白牵牛末1钱,好腊茶3钱(一本无白牵牛末)。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熬梨膏为丸,如绿豆大。
用法用量:每服1-3丸,食后以龙脑水化下。
主治:小儿诸热惊风
处方:黄柏黄连黄芩、山栀仁各等分朱砂水飞)减半(一本有龙胆草)。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腊雪水为丸,如麻子大。
用法用量:薄荷汤送下。

凉惊丸《保婴集》

主治:实火,散风热。治小儿惊热疳瘦乳癣
处方:大黄(煨)15克 黄连15克 龙胆防风川芎 薄荷叶各7.5克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粟米大,青黛为衣。
用法用量:每服3~5丸,加至20丸,温水下。
主治:清肝泻火开窍凉心。治惊疳热搐,目赤潮热,痰涎壅盛,牙关紧急者。
处方:草龙胆防风青黛各9克 钩藤6克 黄连15克 牛黄麝香各0.6克 龙脑3克
制备方法:上药研为细末,糊为丸,如粟米大。
用法用量:每服3~5丸,金银花煎汤送下。

“凉惊丸” 相关论述

退五脏热,泻心肝火,治急惊,解胎毒,如小便黄,大便秘丹毒斑疹衄血口疮,并皆治之。
黄连五钱,泻心火黄芩五钱,泻肺火;山栀仁五钱,泻肝火;黄柏五钱,泻肾火;大黄二钱,泻脾胃火;龙胆草三钱,泻胆火雄黄解毒辰砂镇心各二钱。共为末,水糊丸,如粟米大,竹叶灯心汤下。急惊,薄荷灯芯汤下。胎热竹叶灯芯汤下。衄血茅花汤下。
丹毒斑疹升麻汤下。口疮水竹叶薄荷汤下。

惊疳
草龙胆防风青黛(各三钱) 钩藤(二钱) 黄连(五钱) 牛黄麝香龙脑(各一字)
面糊丸粟米大,每服三五丸,金银花汤下。

硼砂(研) 粉霜(研) 郁李仁(去皮焙干为末) 轻粉铁粉(研) 白牵牛末(各一钱)好腊茶(三钱)
上同为细末,熬梨为膏,丸绿豆大。龙脑水化下一丸至三丸。亦名梨汁饼子。及治大人风涎,并食后服。(一本无白牵牛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