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红斑
( mocahongban )
别名: 汗淅疮
西医
简介: |
本病是皮肤摩擦、汗液浸渍引起的充血、糜烂等皮肤症状。 |
病因: |
本病由于皮肤皱壁处积汗潮湿,局部湿热散发不畅,角质层易被侵软,加之活动时皮肤面互相摩擦以及汗液浸渍引起充血、糜烂而引起,常继发细菌或白色念珠菌感染。 |
季节: |
多见于湿热季节。 |
人群: |
好发于婴儿和体胖成人。 |
诊断依据: |
1.皮疹初呈潮红、肿胀或表皮浸渍发自、剥脱,露出糜烂面,有浆液渗出或于皱壁处产生裂隙,由于浆液物分解及细菌滋生,可发出臭味。继发念珠菌感染时周围则有散在斑丘疹或脓性分泌物。 2.好发部位:在颈部、腋窝、腹股沟、臀沟、四肢关节屈面和妇女乳房下等皱壁处。 3.自身痒感或灼痛。 4.有明显季节性:一般多发于夏日湿润季节。 |
发病: |
本病多见于湿热季节,病程1~3个月左右,好发于儿童和体胖成人。 |
体征: |
临床表现 (一)症状 1.皮疹初起呈潮红、肿胀,表面浸渍明显,其范围与皱壁相当。易形成糜烂、湿润,有继发感染时可有脓性分泌物,炎症明显可伴淋巴结炎,日久可形成表浅溃疡。 2.自觉瘙痒、灼痛。 3.本病多见于湿热季节,好发于婴儿和体胖成人,在颈部、腋窝、腹股沟、臀沟、四肢关节屈面和妇女乳房下等处的皱壁处。 (二)体征 皮肤皱壁处潮红、糜烂、浸渍湿润、瘙痒、灼痛是本病的临床特征。 |
鉴别诊断: |
1.急性湿疹:原因不明,部位不定,皮疹多形,渗出著明,境界不清,瘙痒剧烈,易于复发,迁延难愈。 2.接触性皮炎:有接触史,多见于露出部位,常有大疱,炎症较著明。 3.念珠菌性擦烂红斑:初发为一个水疱,迅速变为脓疱,糜烂,表面无显著渗液,周边常有炎症性丘疹及环状脱屑。 4.股癣:边缘炎症明显,有丘疹、水疱、鳞屑,中心自愈,真菌镜检阳性。 |
治疗: |
1.全身治疗。无特殊疗法,重于局部治疗。 2.局部治疗 主要以干燥、收敛、消炎、止痒为原则。 (1)红斑时可撒布粉剂,如硼酸滑石粉、痱子粉等。 (2)糜烂渗液时,先用1:8000高锰酸钾溶液或3%硼酸水清洁局部后撤扑粉或2%硼酸水湿敷,再撒扑粉。 (3)有感染者,可在油膏中加抗菌药物如呋喃西林。落屑期可用洗剂,如炉甘石洗剂,或2%冰片、5%明矾炉甘石洗剂。或扑粉中加入制霉菌素片400万μ研细面,克霉唑片20g研细面等。亦可参考尿布皮炎治疗。 |
中西医结合: |
1.应向患者说明局部卫生的重要性,注意清洁,经常撒布粉剂,保持局部干燥。 2.禁用较强烈或刺激性较强的外用药。 3. 如细菌感染者,用抗生素控制感染的同时,可服用银花、连翘、蒲公英、苦参、大青叶、败酱草、玄参、黄柏等,水煎制剂。免疫功能低者可用人体丙种球蛋白、维生素c、维生素e、细胞色素c等。治疗的同时,可服用黄芪、人参、白术、山药、麦冬、山萸肉、大枣、枸杞子等中药汤剂以增强机体免疫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