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行浮肿

( jingxingfuzhong )

别名: 经前紧张综合征

中医

简介:
经期行经前后,周期性出现面睑或手肘脚踝浮肿为主要表现的月经期疾病
病机:
经行浮肿多因脾肾阳虚,或气滞湿阻所致。
类证:
皮水石水肾水水肿疾病:皆不具备随月经周期而呈规律性出现水肿的特点。
治疗:
辨证论治
1.脾肾阳虚证:经行面目浮肿,四肢肿胀,按之凹陷,月经量多色淡,形寒肢冷,食少便溏,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温阳利水。济生肾气丸防己黄芪淮山等。 "
2.气滞水停证:经前或行经期间面部及四肢肿胀,经行不畅,少腹胀痛,舌苔薄腻,脉濡或弦细。化气利水消肿。八珍汤熟地,加黄芪茯苓桑白皮益母草等。

3.单方验方
(1)车前草薏苡仁根各30g;或玉米须冬瓜皮各30g,水煎服。
(2)鲤鱼:尾(去肠杂),商陆赤小豆各15g,填鱼肚内,煮熟加糖不放盐,吃鱼喝汤
针灸:
1.体针疗法:取水分、水道膀胱俞三阴交
2.耳针疗法:取脾、肺、肾、三焦、内屏间等。中等刺激,留针15~30分钟。

“经行浮肿” 相关论述

经行前后或正值经期,出现周期性的头面及四肢浮肿者,称为“经行浮肿”。
【病因病机提要】
本病多因饮食劳倦,情志所伤或正气不足等因素,使水湿泛滥或气血阻滞而致。
一、脾虚气弱 脾气素虚,或饮食生冷,嗜酒无度,使脾运失司。经行之际,气血下注胞宫脾气益虚,脾不能为胃行其津液,以至水湿不行,溢于肌肤,发而为病。
二、脾肾阳虚 劳倦思虑太过,耗伤中气,以至湿浊内蕴,困阻脾阳脾失健运土不制水,水湿不行;或多产房劳,肾气亏损,肾虚不能化气利水。经行之际,精血下注胞宫,脾肾益虚,以至水湿泛滥,溢于肌肤,发而为病。
三、气血阻滞 情志过极,气郁伤肝,肝郁气滞,血行受阻。经行之际,三焦决渎失常,发而为病。
【辩证施治】
本病临证有虚实之分。浮肿按之没指多虚,按之随手而起多实。治疗时当根据虚实的不同而施以不同的治法。
一、脾虚气弱
主证」 经行之前或行经之际,面浮肢肿,伴见一组脾气虚⒅之症。
病机」 脾虚气弱,水湿不行。
「治法」 健脾益气,利水消肿。
「方药」 四苓散(《明医指y》)加味。
白术 茯苓 猪苓 泽泻 苡仁 砂仁 陈皮
本方为四苓散加苡仁、砂仁陈皮
方中白术茯苓、苡仁健脾渗湿猪苓泽泻利水蠲饮;砂仁陈皮运脾燥湿理气和中。诸药合用,具有健脾益气,利水消肿之功。
二、脾肾阳虚
主证」 经行前后或正值经期,肢面浮肿,按之没指,伴见一组脾肾阳虚⒇之症。
病机」 脾肾阳虚,水湿泛滥。
「治法」 温补脾肾,利水消肿。
「方药」 真武汤(《伤寒论》)加味。
茯苓 白芍 白术 生姜 附子 桂枝 补骨脂 巴戟 大腹皮
本方为真武汤加桂枝补骨脂巴戟大腹皮
方中附子桂枝补骨脂巴戟温肾助阳;茯苓、白术健脾燥湿生姜温中散水;白芍敛阴缓急;大腹皮行气利水。诸药合用,共凑温补脾肾,利水消肿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