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结肠腑

( xiejiechangfu )

别名: 肠伤寒 , 细菌性痢疾 , 阿米巴痢疾

中医

简介:
本证主要见于湿温伏暑等病中、后期,系湿热之邪郁蒸气分,阻滞下焦大肠所致。
病机:
本证主要见于湿温伏暑等病中、后期,系湿热之邪郁蒸气分,阻滞下焦大肠所致。其湿重于热者,气机阻闭,腑气不通,表现以腹胀满、大便溏滞不爽为主;若热重于湿邪,兼挟宿食粘滞胃肠者,则以胸腹灼热大便酱溏臭秽为主。病情属实、病位在肠腑。
治疗:
治疗法则:  导滞通下清热化湿
施治方法:
内服方药
1、基本方药:(1)宣清导浊汤茯苓15克、猪苓15克、寒水石20克、晚蚕砂12克、皂荚子(去皮)10克。本方适宜于湿重热轻,肠腑湿郁气结之候。
(2)枳实导滞汤枳实6克,生大黄(酒洗)5克、山楂l0克、槟榔5克、厚朴5克、黄连3克、神曲10克、连翘5克、紫草10克、木通3克,生甘草2克。本方适宜于湿热积滞相互胶结于胃肠之候。以上2方,水煎取汁250毫升,分2次服,每日1~2剂。
2.加减变化:腹胀较甚,方(1)加厚朴12克、大腹皮10克;兼脘痞呕恶,方(1)
加姜半夏6克、陈皮6克;见大便色绛紫者,方(2)加丹皮10克、地榆12克.白头
翁10克。
施治要点:
(一)本证腹胀满,乃湿热之邪滞结肠腑,阻滞气机所致,非燥屎搏结,一般无腹硬,和焦燥黄苔,故不可滥用承气汤苦寒攻逐。
(二)本证之大便酱溏臭移,乃湿热胶结肠道之特征,非一般胃肠挟有浊滞,又不同于燥屎内结之热结旁流,其借阳明为出路,方可使湿热积滞外排,故既不用涩滞之品,亦非一次攻下所能使病邪尽除,往往需连续通下,直至大便由溏转硬,湿热尽除为止。
(三)本证所用之剂,制剂宜轻,不可重剂猛投。临床上每有下后不久,热势复作,大便仍酱溏不爽者,宜再行通下
(四)临床要注意察看病者所下溏便之形色和多少,从而准确地处以清热化湿与兼行通下药物之比重;又本证虽重在气分,但亦暗伤血络,须伍以凉血解毒之品。
(五)本证大便出后,往往可有红疹,此为气、血二分之邪热向外适达之佳兆,不可误认为败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