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蹄疫

( koutiyi )

别名: 手足口病

西医

简介:
口蹄疫是一种侵犯牛、羊、猪等有蹄类家畜的病毒性传染病,偶可传染于人。
病因:
常因接触患口蹄疫的牲畜或偶因食用受污染的牛乳、乳酪或其他乳制品而发病。
诊断标准:
1.流行病学:暴发或散发,多见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年长儿及成人较少。
2.临床特点:以口腔炎及手足皮疹为主。
(1)全身症状轻,有发热厌食、口痛。
(2)口腔粘膜有散在小疱疹,破溃后成溃疡。常见于舌、颊及硬腭,偶或波及软腭、牙龈、扁桃腺及咽部。
(3)皮疹初为斑、丘疹,后转为小疱疹,2~3日后吸收。多见于手、足,也可见于臂、腿、臀部,偶见于躯干。皮疹数量由几个至几十个。
3.实验室检查
(1)病原以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为多见。可自患者咽部分泌物及粪便中分离出病毒。
(2)双份血清中和抗体效价上升4倍或以上。
体征:
潜伏期2-18d,初起时病人发热头痛、软弱,口内有烧灼感,唾液增多。2-3d后,粘膜、唇、舌、咽部、手掌、足跟、指间尤其指端和指甲的基部,出现大小不等的水疱,伴有水肿和疼痛,水疱往往破裂成边缘不规则的溃疡,近部淋巴结常肿大。有时仅有手或足被累。症状一般较轻,婴儿和小孩较重,数日后体温下降,损害在1周内痊愈。
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其他皮肤粘膜病,如手-足-口病鉴别.从水疱分离出病毒或者借助于特殊的补体结合试验和中和抗体试验也有助于诊断,患者抗体滴度在恢复期很快下降。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隔离期满(自发病日起满1周),体温正常,皮疹消退,口腔溃疡愈合。
治疗:
本病仅对症治疗,应保持口腔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