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剥脱性皮炎
( xinshengerbotuoxingpiyan )
别名: Ritter病
西医
简介: |
新生儿剥脱性皮炎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临床以皮肤出现薄壁疱疹,继之大片表皮剥脱,露出基底红色真皮,伴渗液为特征;常有发热、神委等全身症状的疾病。 |
病因: |
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分泌的外毒素所致。 |
病理: |
原发病灶在皮肤(如脓疱疮),或其他部位如眼结合膜、咽或消化道等。皮肤于粒状层处分离,起疱。病变处皮肤轻度水肿,血管扩张,但很少有脓性渗出。显微镜下检查在疱疹破裂处可有分散的棘细胞。 |
诊断依据: |
具有nikolsky征的典型皮损即可确诊。 |
体征: |
起病时出现全身症状如发热、神委、烦躁。体温可高达39℃以上。少数患儿伴有眼结合膜炎、上呼吸道炎、口腔炎。全身皮肤出现大小不一的薄壁疱疹,疱疹内有澄清液体。疱疹数量很快增多,遍及面、胸、颈、腋下、腹股沟及四肢。疱疹因衣服及皱折处(如颈部、腋下、腹股沟)的摩擦,容易破裂,露出大片红色潮湿的真皮面。症状多于起病2—3d达高峰。疱疹间皮肤表皮起皱,经手指轻微揉搓,即剥离脱落,为表皮松懈现象,称为nikolsky征。 |
实验室诊断: |
疱疹渗液培养很少获得阳性结果。有时从眼结合膜分泌物、咽部或其他病灶可获得致病菌。血培养很少有细菌生长。 |
并发症: |
脱水与电解质紊乱、肺炎、败血症、蜂窝织炎等。 |
治疗: |
1、治疗选择半合成耐青霉素酶的青霉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使病情恶化而忌用。 2、皮损可用生理盐水湿敷,在干燥脱皮阶段可外涂软霜以起润滑及止痒作用。局部不需用抗生素治疗。对渗液较多者应注意纠正失水及电解质紊乱。病变多于治疗2—3d后停止发展,裸露的真皮逐渐干燥而出新表皮,表皮松懈现象消失,愈后不留疤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