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鹅儿肠

( Dà é ér Chánɡ )

别名: 黑牵牛 , 寸金草 , 老鹳精 , 大种鹅儿肠 , 通经草

大鹅儿肠 (出处: 《中药大辞典》 )

主治:
理气化湿,活血,止皿,消解毒。治胃痛黄疸大便下血月经不调,小儿积食,疔疮
《贵阳民间药草》:"行血理气通经解毒化湿热积滞。"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5钱(鲜者1~2两);研末或浸酒。外用:研末调敷或捣敷。
性味:
《贵阳民间药草》:"辛,平,无毒。"
附方:
①治胃胀痛:大种鹅儿肠根末五分至一钱,米汤吞服。
②治黄疸:鲜大种鹅儿肠全草一至二两。煨水吃。
③治大肠下血,便后流血如注:大种鹅儿肠二钱,青藤香二钱。炖猪肉半斤,汤肉并服。
④治周身酸痛,妇女小腹胀痛:大种鹅儿肠根末五分至一钱。用酒吞服。
⑤治小儿积食,消化不良大种鹅儿肠一钱,鸡内金一钱。研细末混合,开水吞服。
⑥治疔疮:鲜大种鹅儿肠根捣烂敷之;干者为末,调水敷亦可。
⑦治鹤膝风,膝关节肿痛:大种鹅儿肠五钱;红牛膝五钱,红活麻根五钱,大风藤五钱。细切,加烧酒半斤浸泡,每次一至二两,常服用。(选方出《贵阳民间药草》)
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或草地。分布陕西、贵州等地。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根粗长,圆柱形。茎直立,高约1米,质软弱,被短毛,具明显的节,节部稍膨大。单叶对生;披针形,大者长达10厘米,先端尖锐,全缘,基部抱茎,表面绿色,背面淡绿色。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花梗纤弱,带紫色,有细毛;花小,白色;萼片5,绿色;花瓣5,先端2深裂,裂片长圆形;雄蕊10;雌蕊1,子房上位,花柱3,细长。蒴果,长圆球形.花期7~8月。
来源:
为石竹科植物繁缕全草。夏、秋采收.
出处:
《贵州民间方药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