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 在足内侧,内踝后下方,当太溪直下1寸,跟骨结节的内侧凹陷处。 [解剖] 有胫后动脉跟内侧支;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及胫神经的跟骨内侧神经。 [主治] 月经不调,痛经,阴挺,小便不利,目昏花,腹痛。 [配伍] 配中极、水道治肾气亏虚;配气海、血海、肾俞、三阴交、气海俞治肾绞痛、肾结石;配肾俞、中极、血海治血尿。 [刺灸法] 直刺0.3~0.5寸;可灸。 [附注] 肾经郄穴。
①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少阴肾经。足少阴之郄穴。在足内侧,内踝后下方,当太溪直下1寸,跟骨结节的内侧凹陷处。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胫神经的跟骨内侧支及胫后动脉的跟骨内侧支。主治月经不调,痛经,经闭,阴挺,小便不利,目视昏花等。直刺0.3-0.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②经穴别名。《千金要方》载:“石淋小便不得,炙水泉三十壮,足大敦是出。”
太溪下一寸,内踝下。少阴郄。《铜人》灸五壮,针四分。 主目佴佴不能远视,女子月事不来,来即心下多闷痛,阴挺出,小便淋沥,腹中痛。
本站所刊登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