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根草
( Hónɡ Gēn Cǎo )
别名: 关羽须 , 土活血 , 小活血 , 红根子 , 红地胆 , 根下红 , 关公须 , 落地红
红根草 (出处: 《中华本草》 )
主治: |
疏风清热;利湿;止血安胎。主感冒发热;肺炎咳喘;咽喉肿痛;肝炎胁痛;腹泻;痢疾;肾炎;吐血;胎漏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15-30g,大剂量可用至45-60g;或研末吞服,每次6-9g,每日2次。 |
性味: |
微苦;性凉 |
药理作用: |
1.抗肿瘤作用,红根草中的红根草含醌对白血病p388细胞有很强的抑制作用,1μg/ml时抑制率可达92.7%.红根草对醌对白血病p388细胞也有明显的细胞毒性.根部的红根草内酯体外亦有抗淋巴白血病p388和鼻咽癌kb细胞的作用,ed50分别为2.80μg/ml和1.68μg/ml.2.抗菌作用,红根草含醌100-1000μg/ml对革兰阳性菌、枯草村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拮抗作用。 3.其他作用,红根草水煎剂0.4g在体外抗凝试验中表现出完全性抗凝血作用。 红根草水溶性部位注射液以相当于30g(生药)/kg剂量给小鼠腹腔注射,给药后1.5h、3h,均见小鼠常压耐缺氧能力极显着提高。药物以3mg(生药)/ml浓度给离体豚鼠心脏灌流,显着增加冠脉流量。 |
化学成分: |
根含丹参酮(tanshinone)Ⅰ、Ⅱa,红根草邻醌(saprorthoquinone),隐含丹参酮(cryptotanshinone),β-谷甾醇(β-sitosterol),丹参新酮(miltirone),丹参新醌(danshenkinkun)b、d,去氢丹参新酮(dehydromiltirone),红根草对醌(sapriparaquinone),红根草内酯(sapriolactone),丹参酚酮(salvinolone),丹参酚内酯(salvinolactone),4-羟基红根草对醌(4-hydroxysapriparaquinone),红根草素(salvonitin),3-酮红根草对醌(3-ketosapriparaquinone),鼠尾草呋萘嵌苯(salvilenone),3-羟基鼠尾草呋萘嵌苯酮(3-hydroxxysalvilenone),银白鼠尾草二醇(arucadiol),总状土木香醌(royleanone),柳杉酚(sugiol),弥罗松酚(ferruginol),红根草种素(prionitin)。 |
生境分布: |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5-800m的山坡、阳处草丛。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
原形态: |
黄埔鼠尾草,一年生草本,高20-43cm。须根丛生。茎被白色的长硬毛。叶大多数基生,单叶或三出的羽状复叶;单叶长圆形或椭圆形,长2.5-7.5cm,上面被长硬毛,下面沿脉被长硬毛,复叶顶生小叶最大。轮伞花序具6-14花,疏离;苞片极小,披针形;花萼钟状筒形,长约4mm,外被具腺疏柔毛,萼筒喉部内有长硬毛,二唇形,上唇三角形,下唇深裂为2齿;花冠蓝或紫色,长约1cm,筒内有毛环,下唇中裂片倒心形;花丝长约3mm,药隔长约5mm,上臂较长,下臂短扁,先端联合。小坚果椭圆形。花期6-8月。 |
来源: |
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黄埔鼠尾草带根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lvia prionitis hance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