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角拗

( Yánɡ Jiǎo Niù )

别名: 大羊角扭蔃 , 华毒毛旋花子 , 菱角扭 , 黄葛扭 , 螺心鱼 , 花拐藤 , 金龙角 , 羊角纽 , 羊角藤 , 倒钓笔 , 羊角捩 , 羊角扭 , 羊角藕 , 断肠草 , 羊角柳 , 沥口花 , 打破碗花 , 武靴藤 , 鲤鱼橄榄

羊角拗 (出处: 《中华本草》 )

主治:
风湿;通经络;解毒;杀虫。主风湿痹痛;小儿麻痹后遗症跌打损伤痈疮;疥癣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或研末调敷。
性味:
苦;性寒;大毒
各家论述:
1.《本草求原》:止瘙痒,治热毒
2.《陆川本草》:解毒,去瘀血。治跌打损伤
3.《岭南草药志》:外用杀虫,拔肿毒,通,续骨。
4.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强心消肿,止痒杀虫。
5.《福建中草药》:祛风逐湿,通经活络。
用药禁忌:
1.《本草求原》:有毒,能杀人,不可入口。
2.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有剧毒,不能内服。
药理作用:
根、茎含强心甙等,1.对心脏的作用 羊角拗混合甙(divasidum)能使冷血、温血动物的心脏收缩加强、心率减慢、传导阻滞;对水合氯醛、戊巴比妥钠、氰化钠、二硝基酚等所致之心力衰竭有治疗作用,不仅使心肌收缩力加强,而且使输出量增加,静脉压下降,对碘醋酸所致之衰竭则无效。它的强心作用与毒毛旋花子甙k相似,但稍弱而持久。其中所含纯甙(d-毒毛旋花甙-Ⅰ)的强心作用亦得到证实。羊角拗混合甙对心电图的影响,与一般强心甙基本相似。对冠状动脉的作用,一般剂量影响较小,中毒量则使之显着收缩,于临床应用时遇有严重冠状动脉疾患之病人,应予注意。
2.吸收、蓄积与消除 胃肠道吸收缓慢而不很规则,给药后4、5小时吸收量最多,羊角拗混合甙蓄积性很低,5天后已全无蓄积。肝脏在其解毒上起一定的作用。其在体内破坏较毒毛旋花子甙g略慢些,消除速度为0.006mg/kg/小时。
3.生物效价 羊角拗混合甙的毒性比毒毛旋花子甙g约小1/2,其治疗指数及安全范围则略狭窄,但从临床角度看,其治疗剂量的宽度(有效剂量和中毒剂量的间距),却比后者为宽。每一批羊角拗混合甙,由于提取的方法不同及其它原因,生物效价可能有差异。因此,必须选定一种标准方法进行检定。有人提出鸽法检定较猫法为优。
4.其他作用4.1. 镇静作用:羊角拗混合甙略具镇静作用。
4.2. 利尿作用:对麻醉犬及正常大白鼠均表现利尿作用。
4.3.对平滑肌作用:在家兔离体、在体子宫子宫瘘管的实验中证明它与毒毛旋花子甙k相似,有兴奋子宫的作用;对离体肠管可增加张力及运动。
化学成分:
羊角拗的根、茎叶均含有强心甙。叶所含强心甙中属于迪可甙元的有:迪可甙元-3-o-l-夹竹桃糖甙(deco-genin-3-o-l-oleandroside);属于沙门甙元的有:沙门甙元-3-o-l-夹竹桃糖甙(sarmentogenin-3-o-l-oleandroside)即羊角拗甙(di-varicoside),沙门甙元-3-o-l-地芰糖甙(sarmentogenin-3-o-l-dig-inoside)即羊角拗异甙(divostroside),沙门甙元-3-o-d-洋地黄糖甙(sarmentogenin-3-o-d-digitaloside),沙门甙元-3-o-d-葡萄糖基-l-夹竹桃糖甙(sarmentogenin-3-o-d-o-glucosyl-l-oleandroside),沙门甙元-3-o-d-葡萄糖基-l-地芰糖甙(sarmentogenin-3-o-d-glu-cosyl-l-diginoside);属于沙木甙元的有:沙木甙元-3-o-d-洋地黄糖甙(sarmutogenin-3-o-d-digitaloside);属于毕平多甙元的有:毕平多甙元-3-o-l-鼠李糖甙(bipindogenin-3-o-l-rhamnoside)即铃兰新甙(lokundijoside);属于沙门洛甙元的有:沙门洛甙元-3-o-6-去氧-l-塔洛糖甙(sarmentologenin-3-o-6-deoxy-l-taloside)即沙门洛甙(sarmentoloside),沙门洛甙元-3-o-l-鼠李糖甙(sarmen-tologentin-3-o-l-rhamnoside)[1]。根所含强心甙中属于沙门甙元的有:羊角拗甙,羊角拗异甙,沙门甙元-3-o-d-葡萄糖基-l-夹竹桃糖甙,沙门甙元-3-o-d-葡萄糖基-l-地芰糖甙;属于沙木甙元的有:沙木甙元-3-o-d-葡萄糖基-l-夹竹桃糖甙(sarmutogenin-3-o-d-glucosyl-l-oleandro-side),沙木甙元-3-o-d-葡萄糖基-l-地芰糖甙(sarmutogenin-3-o-d-glucosyl-l-diginoside);属于沙门河甙元的有沙门洛甙元-3-o-6-去氧-l-塔洛糖甙[1]。茎含沙门甙元-3-o-d-葡萄糖基-l-夹竹桃糖甙,沙门甙元-3-o-d-葡萄糖基-l-地芰糖甙,沙门甙元,橡胶肌醇(dambonitol)[1].由愈合组织培养的新生羊角拗中含有10种强心甙,其中7种原植物中已有,另含2种新化合物:17βh-羊角拗异甙,17-βh-羊角拗甙和沙门甙元-3-o-d-葡萄糖基-d-洋地黄糖甙(sarmento-genin-3-o-d-glucosyl-d-digitaloside)[2]。
性状:
性状鉴别 茎枝圆柱形,略弯曲,多截成3o-60cm的长段;表面棕褐色,有明显的纵沟及纵皱纹,粗枝皮孔灰白色,横向凸起,嫩枝密布灰白色小圆点皮孔;质硬脆,断面黄绿色,木质,中央可见髓部。叶对生,皱缩,展平后呈椭圆状长圆形,长3-8cm,宽2.5-3.5cm,全缘,中脉于下面突起。气微,味苦。有大毒
以茎枝幼嫩、叶多者为佳。
栽培:
生松学特性 木质藤本,适宜于热带、南亚热带气候,不耐霜冻。土壤以微酸性肥沃的砂质土壤为宜。
栽培技术 用种子和扦插繁殖。春、秋季播种或春季扦插育苗, 5~6月雨季初期定植,行株距2m×2m,抽藤时搭架或使攀缘于其他树上。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或丛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福建、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原形态:
灌木或藤本,直立,高达2m。秃净,多匍枝,折之有乳汁流出。小枝通常棕褐色。密被灰白色皮孔。叶对生,具短柄;叶片厚纸质,椭圆形或长圆形,长4-10cm,宽2-4cm,先端短渐头或急尖,基部楔形,全缘;侧脉每边通常6条,斜扭上升,叶缘前网结。花大形,黄白色,顶生或3花合生呈聚伞花序;花梗纤细,长约1cm;苞片和小苞片线状披针形;花萼萼片5,披针形,先端长渐尖,绿色或黄绿色,内面基部有腺体;花冠黄色,漏斗形,花冠筒淡黄色,长约1.2cm,上部5裂,裂片基部卵状披针形,先端线形长尾状,长达10cm,裂片内面具由10枚舌状鳞片组成的副花冠,白黄色,鳞片每2枚基部合;雄蕊5,内藏,花药箭形,基部具耳,各药相连干柱头,花丝纺锤形,被柔毛;子房由2枚离生心皮组成,半下位,花柱圆柱状,柱头棍棒状,先端浅裂。蓇葖果木质,双出扩展,长披针形,长约10-15cm,极厚,干时黑色,具纵条纹;种子纺锤形而扁,上部渐狭而延长成喙,喙长达2cm,轮生白色丝状种毛,具光泽,长2.5-3cm。花期3-7月,果期6月至翌年2月。
来源:
药材基源:为夹竹桃科植物羊角拗的根或茎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trophanthus divaricatus(lour.)hook.et arn.[pergularis divarcata lour.]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根,洗净,切片晒干;茎、叶,晒干或鲜用。
出处:
出自《中国药植志》

羊角拗 (出处: 《中药大辞典》 )

主治:
风湿,通经络,解毒,杀虫。治风湿肿痛,小儿麻痹后遗症跌打损伤痈疮,疥癣。
①《本草求原》:"止瘙痒,治热毒。"
②《陆川本草》:"解毒,去瘀血。治跌打损伤。"
③《岭南草药志》:"外用杀虫,拔肿毒,通,续骨。"
④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强心消肿,止痒杀虫。"
⑤《福建中草药》:"祛风逐湿,通经活络。"
用法用量:
外用:捣敷,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性味:
苦,寒,有毒。
①《本草求原》:"苦,寒,有毒。"
②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味苦,性寒,有大毒。"
用药禁忌:
①《本草求原》:"有毒,能杀人,不可入口。"
②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有剧毒,不能内服。"
化学成分:
根、茎含强心甙等,详见"羊角拗子"条。
附方:
①治风湿肿痛,小儿麻痹后遗症,疥癣:羊角扭叶适量,煎汤温洗。(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
②治多发性脓肿,腱鞘炎,毒蛇咬伤,跌打骨折羊角扭叶粉末适量,用酒水调和温敷患处。(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
③治乳痈初期:羊角拗鲜叶、红糖同捣烂,烤热外敷。(《福建中草药》)
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或丛林中。分布福建、广东、广西、贵州等地。
原形态:
灌木或藤本,直立,高达2米,秃净,多匍枝,折之有乳汁流出。小枝通常棕褐色。叶对生,具短柄,叶片椭圆形或矩形,长4~10厘米,宽2~4厘米,先端短尖,基部楔形,全缘,厚纸质,两面均秃净。花大形,黄白色,顶生或3花合生呈聚伞花序;花梗纤细,长约1厘米;萼下有苞片1对,狭线形;萼5裂,裂片披针形,长约10毫米,淡黄色;花冠黄色,漏斗形,花冠筒长约1.2厘米。上部5裂,裂片基部卵状披针形,先端线形长尾状,长约5厘米,基部内面各具鳞片;雄蕊5,药箭形,各药相连于柱头,花丝纺锤形;子房2室,半下位,花柱桂状,柱头头状或浅裂。蓇葖果木质,双出扩展,长披针形,长约10~15厘米,极厚,内含种子多数。种子线形而扁,一端有长尾,密生白色丝状长毛。花期3~4月。果期8~9月。
本植物的种子羊角拗子)与种子的丝状绒毛(羊角纽花)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来源:
夹竹桃科植物羊角拗茎叶。全年可采。
出处:
《中国药植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