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蛇咬伤
( dusheyaoshang )
中医
简介: |
毒蛇咬伤指被有毒蛇咬伤,毒汁经创口侵入营血、内犯脏腑所致。以伤处红肿麻木作痛,全身出现寒热、呕恶、头痛、眩晕,甚至出血、神昏抽搐等为主要表现的中毒类疾病。 |
诊断: |
1.有毒蛇咬伤史。 2.被咬部位疼痛,或局部麻木,伤肢肿胀,并迅速向近心端发展。 3.咬伤处有牙痕,依蛇毒性质不同可有相应的个身和局部症状。 |
类证: |
恶虫叮咬:蜈蚣、毒蜘蛛等蛰伤无典型牙痕,常局部红肿疼痛明显,全身症状轻微。 |
治疗: |
(一)辨证论治: 1.风毒(炽盛)证(神经毒):局部不红不肿、不出血,疼痛轻微,感觉麻木,眼睑下垂,复视,张口困难,言语不清,口角流涎,呼吸急促,脉沉伏迟弱。疏风解毒。雄黄解毒丸加减。胸闷呼吸困难加白芷、山梗菜;气喘痰鸣加川贝、竹沥、法夏等;抽搐加蜈蚣。全蝎,并服安宫牛黄丸。 2.火毒(炽盛)证(血循毒):伤口疼痛剧烈,出血,皮肤有血泡瘀斑,伤肢水肿明显,内脏、五官出血,发热,少尿或无尿,心悸头晕,舌质红,苔黄腻,脉细数或结代。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祛法毒散、凉血地黄汤。血尿加小蓟,白茅根;咯血加仙鹤草、黄芩炭、蒲黄炭;便血加地榆、槐花、银花炭。 3.风火热毒证(混合毒):可同时兼具以上二证症状。风毒偏重者,以选风毒证方为主;火毒偏重者,以选火毒证方为主,并依症加减。外治及其他治疗: 1.早期急救:毒蛇咬伤后应立即在伤口近心端5~10cm处缚扎,冲洗伤口,扩创排毒。 2.可选以下方法破坏蛇毒: (1)用0.5%高锰酸钾注射液3~5m1,作伤口浸润注射。 (2)胰蛋白酶2000单位加入0.5%普鲁卡因5~10ml中,在牙痕周围注射,或于缚扎上方行皮下环封。 3.根据蛇种选用相应的抗蛇毒血清治疗。 4.外敷消肿止痛药物:可选用蛇伤成药或新鲜草药,如半边莲、辣蓼草、八角莲、七叶一枝花等,洗净捣烂外敷。 单方验方: (1)季德胜蛇药片:首次20片,以后每4~6小时内服8~10片,连服5日。 (2)蛇伤扩创后,用五灵脂。雄黄等分研未,酒服6g,外亦敷之,中留一孔令泄毒气。 (3)若毒气入腹,肿胀昏馈者,急用香白芷30g为未,麦冬煎汤调灌之,外用白芷未敷之。 |
针灸: |
针灸治疗:针刺八风、八邪穴,摇大针孔,令流出毒血,以利消肿止痛。 |
西医
简介: |
毒蛇的蛇毒注入人体后迅速进入血循环和较缓慢地由淋巴系统吸收引起全身中毒。 |
病因: |
中国常见的毒蛇有眼镜蛇科(眼镜蛇、眼镜王蛇、金环蛇、银环蛇),蝰蛇科(蝰蛇),蝮蛇科(尖吻、铜头、竹叶青和蝮蛇)和海蛇科等50余种。蛇毒成分已知至少有百余种。一般而言眼镜蛇科的蛇毒以神经毒为主,蝰蛇科和蝮蛇科的蛇毒以心脏和凝血障碍为明显,而海蛇科的蛇毒则以肌毒为突出,但各种毒蛇的蛇毒有毒成分常兼而有之,临床症状可合并存在。 |
地区: |
在中国长江以南地区较为多见。 |
发病机理: |
海蛇毒素的肌毒作用远较神经毒为重,尤其对骨骼肌的损害更加严重,结果产生大量肌球蛋白引起肾小管堵塞和坏死。 |
诊断标准: |
毒蛇咬伤诊断标准: (一)局部症状:被咬处出现鲜红色淤斑,逐渐变为暗紫色,局部肿硬,严重时发生坏死。同时可发生淋巴管炎及淋巴结炎。部分可见局部损害轻微,被咬肢体迅速麻木,以后出现神经系统症状。 (二)全身症状:因蛇毒种类不同而不同。 1.神经毒可致肢体麻木甚至瘫痪,眼睑下垂,视觉、嗅觉、听觉异常或减退,各种反射减退或消失,呼吸困难,脉细弱,血压下降,可因呼吸麻痹而死亡。 2.血循环毒可致溶血症状,如口腔、鼻腔、胃肠出血而致吐血、鼻衄、血尿、便血,被咬伤的皮肤流血不止;也可见凝血症状,患肢青紫发凉,呼吸困难,血压下降及休克。 3.被含有以上两种毒素的毒蛇咬伤的患者兼有神经素及血循环毒引起的症状。 4.大多数患者被毒蛇咬伤后数分钟内,甚至几秒钟内即感恶心、呕吐、口渴、眩晕、倦怠、胸部及腹部疼痛等。 [附]毒蛇咬伤病情分型标准 1.轻型:咬伤部位或肿胀情况,下肢在膝关节以下,上肢在肘关节以下,无组织损坏。患者感头晕、眼花、心悸、畏寒、发热。神志紧张,焦虑不安。活动自如、软弱。上腹不适、恶心、腹痛。血压正常或偏高。心音正常或心率偏快。血检正常(白细胞偏高)。电解质正常。肾功能正常。 2.中型:局部可见水(血)疱、淤斑、组织坏死。神志迟钝、嗜睡,但神志清醒。眼睑下垂、复视、肢体麻痹、行动困难。呕吐、肠鸣音亢进、肝肿、谷丙转氨酶大于40u。胸闷气促。血压偏高或偏低。心率快。血检可见溶血、出血、血凝障碍、血小板减少(>6万)。电解质正常或轻度变化。尿液检验见蛋白尿、管型、镜检血尿、血(肌)红蛋白尿。 3.重型:局部可见深部组织破坏,导致功能障碍。神志错乱、烦躁不安,谵妄,视力障碍。吞咽困难,出现病理反射。胃肠胀气,呕血,柏油样大便。呼吸困难、表浅、不规则、紫绀。血压(收缩压)过高(>160mmhg)或过低(140次/min)或过缓( 4.危型:患者抽搐、昏迷,大小便失禁,瘫痪、深浅反射均消失,呼吸停止,休克(收缩压20mg%。 |
诊断依据: |
被毒蛇咬的伤口可见一对深的毒牙痕并伴有局部组织反应和神经、心脏、凝血障碍和肌肉症状。基本可以诊断。 |
体征: |
一、含有神经毒素的蛇咬伤,局部伤口反应较轻,仅稍有麻木和疼痛。约1—6h后出现全身中毒症状。先感全身肌无力、头晕、眼花,继有胸闷、呼吸困难、恶心、昏倒。随即神经症状迅速加剧,有眼睑下垂、视力模糊、斜视、言语障碍、吞咽困难、流涎。严重患者有呼吸困难、中枢性或周围性呼吸麻痹、眼球固定和瞳孔散大。 二、毒蛇的心脏毒素和凝血障碍毒素引起的临床表现是局部红肿、疼痛,常伴有水疱、出血和坏死。肿胀迅速向肢体上端扩展,并引起局部的淋巴结肿痛。全身中毒症状有恶心、呕吐、口干、出汗或伴发热。有的引起全身皮肤和粘膜出血以及肺、消化道、泌尿道和颅内出血、溶血、血压下降、各种心律不齐、心力衰竭和急性肾功能衰竭。 三、被海蛇咬后,局部症状轻微,甚至无症状。约半小时后,患者觉肌肉疼痛、僵硬和进行性无力、腱反射消失、眼睑下垂和牙关紧闭。肌球蛋白堵塞肾小管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海蛇的神经毒的临床表现与眼镜蛇类同。 |
鉴别诊断: |
毒蛇咬伤要与非毒蛇咬伤、毒蜘蛛、蝎子等昆虫咬伤鉴别。 |
疗效评定标准: |
1.治愈:全身及局部症状消失,创口愈合。 2.好转:全身症状消失,局部创口未愈合。 |
治疗: |
毒蛇咬伤后的治疗,首先是延迟蛇毒吸收,可先在局部伤口上方的肢体间歇用止血带结扎,每10min,放松结扎2min。进一步处理是在伤口局部消毒后,剔去组织中残牙,在伤口处作“-”或“+”字形浅切口,用负压吸取局部残留的蛇毒。特殊治疗应及早用抗蛇毒血清,在咬伤数小时至数日后常无效。抗蛇毒血清有单价的特异抗蛇毒血清和多价的广谱抗蛇毒血清两类。以稀释后静脉缓滴较为安全和见效迅速。抗蛇毒血清首先应选用单价的特异制剂。中国已制备的抗蛇毒血清有:精制蝮蛇抗毒血清(8000u),精制尖吻蝮、银环蛇和眼镜蛇抗毒血清(10000u),印度眼镜蛇多价特异抗蛇毒血清(100ml),尖吻蝮多价抗蛇毒血清(40ml),其他尚有海蛇抗毒血清(100ml)。抗蛇毒血清的疗程为3—4d。约有3%—54%患者对抗蛇毒血清有过敏反应。轻者有皮肤瘙痒、荨麻疹、恶心、呕吐、发热、心跳加快。重者出现血压下降、气管痉挛、血管神经性水肿和休克。因此在应用抗蛇毒血清前必须先用0.2ml抗蛇毒血清作皮下过敏试验,待15min后无过敏反应者才可应用。如有阳性反应应立即皮下注射1:1000肾上腺素0.5ml和氢可的松、地塞米松和抗组胺药物;必须用抗蛇毒血清治疗者,则应进行脱敏疗法。对症治疗是针对防治呼吸衰竭、休克、心力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和感染等。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能减轻组织损伤和全身中毒症状。中药蛇药应选用当地的方剂为妥。 |
“毒蛇咬伤” 相关论述
我国的蛇类约有160余种,其中毒蛇约占1/3,华南地区较多,而危害较大且能致人死亡的剧毒蛇约有10种。具有神经毒的有银环蛇、金环蛇、海蛇,血循毒的有蝰蛇、尖吻蝮蛇、竹叶青蛇和烙铁头蛇,混合毒的有眼镜蛇、眼镜王蛇和蝮蛇。各种毒蛇形态不同,但也有外形相似的,有的与某些无毒蛇容易混淆。一般来说,毒蛇的体表特征是头呈三角形,尾短而钝,身体魔纹色彩鲜明,毒蛇的唇腭上有一对毒牙和毒腺,被毒蛇咬伤时,毒液从其腺体内排出,沿毒牙的小管或沟进人伤口,引起中毒。
[常见毒蛇生态简介]
一、银环蛇别名过基峡、白节蛇、金钱白花蛇。头比甄大,呈椭圆形,蛇体有黑白相间的横纹带,但腹侧中断,背脊微隆起,尾末端尖细,全长约60—120crn,属前沟牙毒蛇。
栖于平原及山脚多水之处,常在晚上活动。
二、金环蛇别名金脚带、金蛇、黄节蛇。头比颈大,稍呈黑色椭圆形,蛇体有黄黑相间的横纹带,尾末端钝圆而扁,全长约loocm左右,属前沟牙毒蛇。栖于山地或水边,多在晚上活动。
三、海蛇我国有15种海蛇,形态斑纹各异,但都有侧扁如桨的尾巴,躯干后部亦略侧扁,以便于在水中活动,属前沟牙毒蛇,栖居于浅海中。
四、蝰蛇别名百步金钱、金钱蝰。头背均为起棱小鳞,吻端圆宽,鼻孔大,体粗尾短,全长约90—120cm。背部棕褐色,头部有“x”形浅色纹。躯干有三行醒目的紫棕色大圆斑,腹面灰白,属管牙毒蛇。多栖于平原、丘陵或山区的田野中。
五、竹叶青蛇别名青竹蛇、红眼青蜒,头呈三角形,眼睛外突,瞳孔色红,颈细,全身鲜绿色,尾尖焦红色,全长约70—90crn,属管牙毒蛇。多栖于山林、菜地中。常在早晨及晚间活动。
六、尖吻蝮蛇别名五步蛇、蕲蛇、白花蛇,头大呈三角形,吻端有一翘起的吻突,头背棕黑,头侧土黄色,二色截然分明,体背棕褐色为主或稍带绿色,背面有20个左右规则的大方斑,属管牙毒蛇。多栖于山地森林、溪间、岩石下或杂草中。阴雨天,早晨及傍晚时活动。有扑火性,见到火光时主动进攻。
七、烙铁头蛇别名龟壳花蛇,头呈三角形,头长为宽的1。5倍,颈细,背面呈棕褐色,杂有灰褐色小点,中间夹有50个以上镶有浅黄边的紫棕色斑块,腹呈黑褐色,全长70~l00cm,尾有缠绕性,属管牙毒蛇。多栖于山林、溪边及住宅附近,常在夜晚活动。
八、眼镜蛇别名膨颈蛇、吹风蛇、蝙蝠蛇、饭铲头,头部椭圆形如匙状,背面棕褐色或黑褐色,颈部背面有白色圈纹,状如眼镜,当颈部扁平扩展时更加明显,故称眼镜蛇。属前沟牙毒蛇,全长约100—200cm,栖于乎原、丘陵的灌木丛中、溪沟鱼塘边、稻田、路边等,白天活动。眼镜蛇有一突出的活动方式,当它受到激惹时,体前段1/4至1/3竖起,略向后仰,头平直向前,随竖起的躯干前部摆动,发出“呼呼”声,有时毒液可喷射达1—2m远,如果喷出的毒液射人眼内或体表破损处,也会引起中毒,应加注意。
九、眼镜王蛇别名大眼镜蛇、过山标、过山风,颈部扁而宽,颈、腹黄色,背呈灰褐色或黑褐色,有“八”形横纹,全长约300—400cra。多栖于山溪旁、水塘边,或岩缝树洞内。性凶猛,为毒蛇中体型最大的一种。
十、蝮蛇别名土公蛇、土虺蛇,头呈三角形,吻端圆,背面为灰褐或深褐色,腹面灰白,头背有一深色的“八”形斑,尾圆而钝,全长约40—60crn,生活在平原、丘陵、山区的田野,溪沟边或杂草中,多在早,晚活动。
[病因病机
蛇毒是一种复杂的蛋白质混合物.含有多种毒性蛋白、新鲜蛇毒为粘稠液体,呈弱酸性,透明或淡蓝色,含水量约65%,比重1。030—1.080,加热65℃以上容易破坏,新鲜蛇毒,与空气接触易起泡沫,在常温下易变性腐败,丧失其毒性,冰箱内冷藏15—20天毒性不变,经真空千燥,或冷冻干燥处理的蛇毒可保持原毒力25年以上。眼镜蛇毒虽经100℃加热15分钟仍能保持毒力,非经久煮不能破坏。凡能使蛋白质沉淀、变性的强酸、强碱、氧化剂、还原剂、消化酶及重金属盐类均能破坏蛇毒。多数学者认为,人和动物消化道腺体分泌物能破坏蛇毒,人体肝脏有解毒作用,而且可以从小便排出约70%。
蛇毒的主要成分有神经毒、血循毒和酶,各种成分的多少或有无,因蛇种而异。
一、神经毒(风毒)主要是阻断神经肌肉的接头引起弛缓性麻痹,终致周围性呼吸衰竭,引起缺氧性脑病、肺部感染和循环衰竭。若不及时抢救则导致死亡。
神经毒作用有两种表现,一种作用于运动神经末梢的突触前和突触后部位,主要抑制运动终板上的乙酰胆碱受体,使肌肉内的神经介质——乙酰胆碱不能发挥其原有的去极化作用,从而导致横纹肌松弛,呼吸麻痹。另一种作用是眼镜蛇毒,对乙酰胆碱受体的功能无影响,但有抑制运动神经末梢释放介质的作用,这种呼吸麻痹的病人,用新斯的明有一定疗效。
神经毒主要是产生肌肉运动障碍,如语言困难、吞咽困难、复视。严重者牙关紧闭、呼吸麻痹等,从中医角度看,属风邪阻络所致,故中医将神经毒命名为“风毒”。
二、血循毒(火毒)主要是对心血管和血液系统产生多方面的毒性作用。
(一)心脏毒素毒性极强,可损害心肌细胞的结构和功能。高浓度心脏毒素能引起离体蛙心收缩期停跳,低浓度时反能兴奋。此毒素对哺乳动物心脏有极强的毒性作月,发生短暂兴奋后转入抑制,心搏动障碍,心室纤颤,心肌坏死,最后死于心衰。
(二)出血毒素是一种血管毒,使血管通透性增加,而形态仍然完整,没有损害细胞作用,如尖吻蝮蛇、蝰蛇等含有出血毒素,可以引起广泛性血液外渗,导致显著的全身性出血,甚至肺、肾、心、肝脏实质出血而死亡。
(三)溶血毒素含有直接或间接溶血因子,间接溶血因子为磷脂酶a,能使卵磷脂分解出脂肪酸而成溶血卵磷脂。在眼镜蛇、蝰蛇的蛇毒中的,直接溶血因子能直接溶解红细胞。直接溶血因子与间接溶血因子有协同作用。近年来研究证明,直接溶血因子与心脏毒素是同一种物质。
三、酶蛇毒含有多种酶,使蛇毒的致病机理更为复杂,其毒性较大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蛋白质水解酶多种蛇毒都含有此种酶,它能溶解肌肉组织和损害血管壁,引起蛇伤局部组织的坏死、出血,甚至深部组织溃烂。
(二)磷脂酶a主要是间接溶血作用,它使卵磷脂分解成溶血卵磷脂,导致溶血,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而引起出血,使组织释放组织胺、5-羟色胺、肾上腺素、缓动素等,间接影响心血管及神经系统的功能。
(三)透明质酸酶可以破坏结缔组织的完整性,促使蛇毒从咬伤部位向其周围迅速扩散、吸收。
(四)三磷酸腺苷酶可以破坏三磷酸腺苷而减少体内能量供给,影响体内神经递质、蛋白质的合成,导致各系统生理功能障碍。
中医认为,蛇毒系风、火二毒,风者善行数变,火者生风动血,耗伤阴津。风毒偏盛,每多火化;火毒炽盛,极易生风。风火相煽,则毒邪鸱张,必内客营血或内陷厥阴。毒蛇咬伤后,风邪入侵,经络阻塞,则麻木微痛;风邪内动,则吞咽不利,视物模糊;风人厥阴,则牙关紧闭,呼吸微弱,甚则死亡。火邪入侵,气血壅滞,迫血妄行,则患部肿胀、出血;热盛肉腐,则肌肉溃烂;热人营血,则寒战高热,神昏谵语,甚则死亡。
[诊断]
一、局部表现被毒蛇咬伤后,患部一般都有较大如针戳伤的毒牙痕,而无毒蛇咬伤后其牙痕小且排列整齐。患部如被污染或经处理,则牙痕难以辨认。
神经毒毒蛇咬伤后,局部不红不肿,无渗液、麻木,不痛或微痛,常被忽视而不及时处理,但所回流的淋巴结有肿大和触痛。
血循毒毒蛇咬伤后,伤口剧痛,肿胀明显,渗血,周围起水疱,严重者整个肢体肿胀,伤口溃烂坏死,所回流的淋巴结肿大压痛。
混合毒毒蛇咬伤后局部即具有以上两种表现。
二、全身表现神经毒毒蛇咬伤后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损害,多在咬伤后1—6小时出现症状,轻者头晕,汗出,胸闷,四肢无力;严重者出现瞳孔散大,复视,语言不清,流涎,牙关紧闭,吞咽困难,昏迷,血压下降,脉象迟缓,呼吸减弱或停止。
血循毒毒蛇咬伤后主要表现为心血管和血液系统损害,有寒战发热,全身肌肉酸痛,皮下和内脏出血,如尿血、便血、衄血、吐血等,继而可出现贫血、黄疸,严重者可出现休克,循环衰竭。
混合毒毒蛇咬伤后出现头晕头痛,寒战发热,四肢无力,肌肉酸痛,恶心呕吐,复视,瞳孔缩小,尿血,衄血,呼吸微弱,贫血,黄疸,脉迟弱等症状。严重者呼吸、心跳停止。
三、辅助检查血、尿、大便常规,生化全套,肝、肾功能,心电图等检查,有助于了解病情及并发症的发生。
[鉴别诊断]
一、无毒蛇咬伤无毒蛇咬伤后患部可有疼痛,但无麻木,肿胀不甚,更无全身表现,经1—2天后疼痛完全消失,其牙痕小且排列整齐。
二、蜈蚣咬伤蜈蚣咬伤后局部疼痛较重,有肿胀,但肿势局限,无全身不适,受伤部位找不到牙痕。
[急救]
毒蛇咬伤后,蛇毒在人体内迅速播散,短期内可危及生命。因此,必须及时采取各种有效的抢救措施。
一、缚扎
目的在于阻止蛇毒的吸收和扩散。咬伤后最先采取的急救措施是应立即就地取材,于伤口近心端缚扎,以阻止静脉血回流但不影响动脉血流为原则。如伤在手指可缚扎手指根部;伤在手掌可缚扎于肘关节下部;伤在足踝部则于膝关节上部或下部缚扎,同时将患肢下垂,不要剧烈奔跑,以免加速血流和毒素的吸收。缚扎时间可持续8~10小时,每隔15—30分钟放松l~2分钟,一般在伤口排毒和服药后1—3小时解除缚扎。咬伤超过12小时后不宜缚扎。
二、排毒
(一)扩创法常规消毒后,沿牙痕作纵行切口,长约1.5cm,深达皮下,或作“十”切口,如有毒牙遗留应取出,并用手由近心端向伤口附近反复挤压,以排出毒血。同时以l:5000高锰酸钾溶液及双氧水反复冲洗,使蛇毒在伤口破坏,减少播散,减轻中毒。血循毒蛇咬伤后,若伤口流血不止,且全身有出血现象者,则不应扩创。
(二)吮吸法用口吮、拨火罐或抽吸器抽吸等方法,将伤口毒血吸出,此法可先于扩创法应用。如吮吸者的口腔粘膜有破损,则不宜作吮吸,以免引起中毒。
(三)烧灼法在野外被毒蛇咬伤后,可立即用火柴头5—7个,放在伤口中点燃,烧灼1-2次,以破坏蛇毒,这是一种简便而有效的野外急救方法。
(四)针刺法经扩创处理后,患部肿胀明显时,可于手指蹊间(八邪穴)或足趾蹼间(八风穴)皮肤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或粗针头与皮肤平行刺人lcm后迅速拨出,再由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以排除毒液。
[辨证论治]
一、内治法
不管何种毒蛇咬伤,辨为何证,在处方用药时应加人解毒、利尿、通便之晶,如半边莲、虎杖、蛇舌草、大黄、万年青等。正如民间所言“治蛇不泄,蛇毒内结;二便不通,蛇毒内攻”。
(一)风毒证伤口不红不肿不痛,有麻木感,头晕,眼花,嗜睡,严重者呼吸困难,四肢麻痹,张口困难,眼睑下垂,神志模糊;舌红,苔薄白,脉弦数。
辨证分析:蛇毒之风毒侵入机体,风邪阻络,则局部麻木,甚则四肢麻痹,眼睑下垂;风毒上扰,则头昏眼花;风毒内闭,则呼吸困难,神志模糊;舌红、苔薄白、脉弦乃风毒入侵之象。
治法:祛风解毒,活血通络。
方药:活血驱风解毒汤加减。
(二)火毒证局部肿胀疼痛,渗血,或有水疱、血疱、瘀斑,严重者局部组织坏死;可见恶寒发热,口干。烦躁胸闷,心慌,尿血便血;舌红,苔黄,脉弦数。
辨证分析:火毒入侵,经络阻塞,气血瘀滞,则局部肿胀疼痛;热毒炽盛,则局部起水疱、血疱或瘀斑;热盛肉腐,则局部坏死;邪正交争,则恶寒发热;热扰心神,则烦躁不安,胸闷心悸;热伤津液,则口干;热盛动血,则尿血便血;舌红、苔黄、脉弦数为火毒为患之象。
治法:泻火解毒,凉血活血。
方药:五味消毒饮合犀角地黄汤加减。
(三)风火毒证局部红肿明显,伤口剧痛,或有水疱、血疱、瘀班,局部溃烂,头晕眼花,视物模糊;恶寒发热,大便干,小便短赤,严重者烦躁抽搐,神志模糊;舌红。苔黄,脉弦数。
辨证分析:风火之毒入侵,局部经络阻塞,气血瘀滞,则红肿疼痛,或出现水疱、血疱、瘀斑;热胜肉魔,则局部溃烂;风毒上扰则头晕眼花,视物模糊;邪正相争,则恶寒发热;热盛伤津,则大便干、小便短赤;风邪内闭,则烦躁抽搐,神志模糊;舌红、苔黄、脉弦数为风火入侵之象。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祛风。
方药:五味消毒饮、犀角地黄汤、五虎追风散三方合用。
(四)蛇毒内陷证毒蛇咬伤后误治失治,寒战高热,烦躁不安,惊厥抽搐,甚至神昏谵语,呼吸困难,伤口由红肿突然变为紫暗或紫黑,肿势散漫;舌红绛,脉细数。
辨证分析:失治误治,蛇毒未能及时外泄,反侵人营血,内陷心包,故寒战高热,烦躁不安,甚至神昏谵语;引动肝风,则惊厥抽搐;毒邪扩散,则肿胀扩散,色变紫暗;舌红绛、脉细数为热人营血之象。
治法:解毒祛风,活血开窍。
方药:清营汤合犀角地黄汤加减,加服安宫牛黄丸。
二、外治法
经急救处理后,伤口周围可用如意金黄散外敷,或新鲜的半边莲、马齿苋、七叶一枝花、蒲公英各等份捣烂外敷。或上述中药煎水湿敷,每日换药1次。
[其他疗法]
一、抗蛇毒血清治疗
抗蛇毒血清又名蛇毒抗毒素,有单价和多价两种,抗蛇毒血清特异性较高,疗效确切,越早应用,效果越好。但当脑、心、肾等实质性器官已发生器质性改变时,则效果欠佳。使用剂量多少,根据病情来决定,一般应大于中和排毒量所需的剂量。如使用抗蝮蛇毒血清,一般注射l0ml,视病情可以酌情增加,儿童用量与成人相等。使用前先做过敏试验,抽抗蛇毒血清0.1ml,用等渗盐水1.9ml稀释,皮内注射0.lml,15分钟后局部无红晕蜘蛛足者为阴性,阳性者可行脱敏注射疗法。
二、胰蛋白酶注射
胰蛋白酶能直接破坏蛇毒,对多种毒蛇咬伤有效。其方法是胰蛋白酶2000单位加0.5%普鲁卡因5—20ml,在牙痕中心及周围注射达肌肉层,或在缚扎上端作套封。根据病情,每隔12—24小时后重复注射1次。个别病人可出现荨麻疹等过敏反应,可用异丙嗪25mg肌肉注射。
三、其他西药
(一)可用速尿20—40rug肌肉注射,或20%甘露醇250ral静脉滴注,促使体内毒素排泄。
(二)氢化可的松200—400mg加入10%葡萄糖溶液500ml中静脉滴注,根据病情,每日l一2次。
(三)全身支持疗法和防治并发症的发生,补充足够的营养、维生素,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必要时给氧,防治心衰、脑水肿和呼吸衰竭。
四、蛇伤成药
季德胜蛇伤解毒片对常见毒蛇都有效,用法:首次20片,以后每4—6小时内服7—10片,病情好转后酌减,连服5天。
[预防与调摄]
1.搞好环境卫生,清除周围杂草,堵塞洞穴,使蛇无藏身之地。
2.行走山林草地时,可用棍杖先打草驱蛇,并注意蛇在树上咬人。夜间行走宜有照明用具,防止误踩毒蛇而被咬伤。
3.野外工作时,应掌握毒蛇的生活习性,如夏秋季节早、晚为毒蛇活动高峰期,应注意防范:
4.一旦被毒蛇咬伤,不必惊恐,更不要狂奔乱跑,应立即进行现场急救,如缚扎、清洗等,然后迅速转送医院进一步治疗。
[结语]
我国常见毒蛇有10种,神经毒者有银环蛇、金环蛇、海蛇,血循毒者有蝰蛇、尖吻蝮蛇、竹叶青蛇、烙铁头蛇,混合毒者有蝮蛇、眼镜蛇、眼镜王蛇。毒蛇的毒性西医分为神经毒、血循毒和混合毒三种,而中医则与之相对应分为风毒、火毒和风火毒。神经毒毒蛇咬伤后,局部症状不明显,易被忽视;血循毒毒蛇咬份后局部红肿疼痛剧烈。毒蛇咬伤后的早期急救处理非常重要:风毒证,治宜祛风解毒、活血通络,方用活血祛风解毒汤加减;火毒证,治宜泻火解毒、凉血活血,方用五味消毒饮合犀角地黄汤加减;风火毒证,治宜清热解毒、凉血祛风,方用五味消毒饮、犀角地黄汤合五虎追风散加减;蛇毒内陷证,治宜解毒祛风、凉血开窍,方用清营汤合犀角地黄汤,加服安宫牛黄丸。宜配合抗蛇毒血清、胰蛋白酶等西药治疗。
毒蛇咬伤是一种急性中毒性疾病,病情危急,往往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抢救和治疗,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致人死亡或致残,常发生在农民、渔民、野外作业和从事毒蛇养殖和研究的人员中。咬伤后症状的轻重与蛇的大小、蛇毒进人体内的多少、蛇毒的种类有密切关系。
(一)外治疗法
1.肢体结扎法:在咬伤伤口近心端关节的上方进行结扎,并保持患肢尽量下垂位,结扎紧度以能阻断淋巴液和静脉血液回流,以阻止和延缓蛇毒的吸收,但结扎不宜过紧,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以不防碍动脉血的供应为宜。结扎期间,注意观察指(趾)端活动情况及血供情况,常规每隔60分钟松开1~2分钟。一般在伤口排毒或应用有效的蛇药30分钟后,可去掉结扎。如咬伤超过12小时,则不宜结扎。
2.针刺排毒法:常规消毒后,在足蹼间(八风穴)针刺或手指蹼间(八邪穴),皮肤消毒后,用注射针头与皮肤平行刺入约1cm,迅速拔出后将患肢下垂,并由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以开泄腠理,外泄毒邪,解毒消肿。对病情较轻,肢体肿胀轻微者,可单用针刺法,对病情较重,肢体肿胀明显者,可联合切开扩创排毒法。
3.冲洗排毒法:以大量的1:5000高锰酸钾溶液或呋喃西林溶液、双氧水反复多次冲洗,切勿在未经冲洗前扩创排毒。
4.切开扩创排毒法:常规消毒局麻后,沿牙痕纵行切开1~1.5cm,或作“+”切口,以减轻患处张力,加速消肿及防止或减少肌肤溃烂,但切口不宜过深,深达皮下,与牙痕深度平齐即可,并用纹式钳沿皮下向切口周围稍作钝性分离,如有毒牙遗留应取出。后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或呋喃西林溶液、双氧水反复多次冲洗,同时湿敷伤口,保持引流畅通,以防伤口闭合。但对血循毒患者或伤口流血不止,有全身出血现象者,则不宜扩创。注意保持伤口引流通畅,避免闭合。
5.环形封闭疗法:毒蛇咬伤后及早应用2%利多卡因溶液10ml加地塞米松5m克,加入0.9%生理盐水溶液中,于患肢伤口近端关节的上方进行环形封闭,深度达皮下,剂量根据患肢大小而酌定。
6.箍围疗法:用金黄散与清凉油乳剂油等混合调匀成膏糊,将药均匀涂敷于伤口周围及肿胀处,范围应超出肿胀部位5~10cm,并有一定的厚度,且保持适当的湿度。
7.贴敷疗法:在伤口周围及肿胀处,可外敷金黄膏,掺季德胜蛇药片。
8.中药灌肠:可选用生大黄粉10-30克保留灌肠,以加快毒素排泄,防治内脏损害。
9.祛腐生肌法:对出现蛇伤性溃疡,疮面有坏死组织及脓性分泌物,可用九一丹掺于疮面,待脓腐脱尽时改用生肌散换药,直至伤口愈合。局部用药还可采用清热解毒草药,如半边莲、银花、鱼腥草等煎汤外敷。
(二)中成药
可酌情选用季德胜蛇药片、蝎蜈胶囊、南通蛇药等口服或局部敷药。亦可选用上海蛇药口服或肌内注射并用。
1.季德胜蛇药片:专治毒蛇、毒虫咬伤。取本品20片,捻碎,以温开水(如加少量酒更好)服下,以后每隔6小时续服10片,至患者蛇毒症状明显消失,即可停止服药。
2.蝎蜈胶囊:适用于风毒偏甚者。
3.南通蛇药:对蝮蛇咬伤效果较好,其毒是以血循毒为主的混合毒,即风火毒证。首次20片,以后10片,每6小时1次,至全身或局部症状消退。局部敷药:冷水将蛇药片溶成糊状,涂于伤口周围约1~2cm处(勿涂于伤口上)。
4.上海蛇药:对各种毒蛇咬伤均有作用,须口服或肌内注射并用。口服:首次20ml,以后每6小时服loml,至中毒症状消失为止。重症病例首剂30ml,以后每4小时20ml,好转后改为维持量。肌内注射:首次1支,以后酌情每4~6小时注射1支,至中毒症状好转。
(三)基本方药:蛇伤败毒汤,半边莲30克、半枝莲30克、七叶一枝花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生大黄12克(后下)、枳实15克、车前草15克。
加减
1.风毒证(以神经毒症状为主):神经毒素引起的骨骼肌弛缓性麻痹,以头颈部为先,到胸部,最后到腹肌,加白芷、僵蚕、蝉衣、钩藤;抽搐频繁者加蜈蚣、全蝎。
2.火毒证(以血循症状为主):血循毒素对心血管和血液系统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具有溶血、出血、伤口局部肿胀、组织坏死、溃烂或溃疡等病理特性,合犀角地黄汤、黄连解毒汤加减;瘀斑甚,加仙鹤草、生蒲黄、白茅根、大蓟、小蓟、旱莲草、地榆。
3.风火毒证(以混合毒症状为主):同时具有风毒证(以神经毒症状为主)和火毒证(以血循症状为主)表现,加生地、赤芍、丹皮、白芷、僵蚕。
此外,上肢咬伤,加桑枝;下肢咬伤,加牛膝;眼睑下垂、复视,加夏枯草、白芷;恶心呕吐,加姜半夏、竹茹;昏迷,加安宫牛黄丸鼻饲;肝功能损害,加茵陈、虎杖、山栀、垂盆草;肾功能受损,加玉米须、六月雪;心肌功能受损,加麦冬、五味子、苦参。
如患者呼吸困难,则应给予吸氧或根据病情采用机械通气。昏迷的病人给鼻饲安宫牛黄丸,静滴醒脑静等。
诊断蛇毒咬伤时要考虑并解决以下问题
(一)是否为蛇咬伤:道先必须明确除外蛇咬伤的可能性,其它动物也能使人致伤,如娱蚣咬伤、黄蜂螯伤,但后者致 伤的局部均无典型的蛇伤牙痕,且留有各自的特点:如蜈蚣咬伤后局部有横行排列的两个点状牙痕,黄蜂或蝎子螯伤后局部为单个散在的伤痕。一般情况下,蜈蚣等致伤后,伤口较小,且无明显的全身症状。
(二)是否为毒蛇咬伤:主要靠特殊的牙痕、局部伤情及全身表现来区别。毒蛇咬伤后,伤口局部常留有一对或3~ 4毒牙痕迹。且伤口周围明显肿胀及疼痛或麻木感,局部有瘀斑、水泡或血泡,全身症状也较明显。无毒蛇咬伤伤后,局部可留两排锯齿形牙痕。(图1-53)
无毒蛇牙痕
[imgz]waikexuezonglun048.jpg[alt]毒蛇和无毒蛇的典型牙痕[/alt][/img]
图1-53 毒蛇和无毒蛇的典型牙痕
(三)是哪一种毒蛇咬伤:准确判断何种毒蛇致伤比较困难,从局部伤口的特点,可初步将神经毒的蛇伤和血液毒的蛇伤区别开来。再根据特有的临床表现和参考牙距及牙痕形态,可进一步判断毒蛇的种类。(表1-22)如眼镜蛇咬伤病人 瞳孔常常缩小,蝰蛇咬伤后半小时内可出现血尿,蝮蛇咬伤后可出现复视。
表1-22 几种主要毒蛇的牙距的牙痕形态
毒蛇名称 | 毒蛇牙痕间距(厘米) | 牙 痕 形 态 |
竹叶青 | 0.5~ 1.2 | (八)呈“八”字形 |
蝮 蛇 | 0.6~1.2 | ( )牙距小 |
金环蛇 | 0.8~1.6 | ( )“品”字形。伤口周围皮肤常呈荔枝皮样外观。 |
银环蛇 | 0.8~1.4 | ( )“品”字形,伤口皮肤常有撕裂。 |
蝰斑蛇 | 1.0~1.5 | ( )部组织呈深色 |
眼镜蛇 | 1.1~1.9 | ( )伤口周围瘀斑和肿胀明显 |
眼镜王蛇 | 1.5~3.0 | ( )伤口周围明显肿胀 |
五步蛇 | 1.5~3.5 | ( )牙距大、出血多,局部常有水泡和血泡。 |
蛇咬伤严重的威胁着广大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应在危害最大的地区,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尽量减少蛇咬伤的发病率,降低死亡率。首先要建立建全的蛇伤防治网,从组织上及人力上予以落实,做到任务明确,专人负责。其次要发动群众搞好住宅周围的环境卫生,彻底产除杂草,清理乱石,堵塞洞穴,消灭毒蛇的隐蔽场所,经常开展灭蛇及捕蛇工作。同时要搞好预防蛇伤的基本知识。在野外从事劳动生产的人员,进入草丛前,应先用棍棒驱赶毒蛇,在深山丛林中作业与执勤时,要随时注意观察周围情况,及时排除隐患,应穿好长袖上衣,长裤及鞋袜,必要时戴好草帽。遇到毒蛇时不要惊慌失措,应采用左、右拐弯的走动来躲避追赶的毒蛇,或是站在原处,面向毒蛇,注意来势左右避开,寻找机会拾起树枝自卫。四肢涂擦防蛇药液及口眼蛇伤解毒片,均能起到预防蛇伤的作用。
毒蛇咬伤后现场急救很重要,应采取各种措施,迅速排出毒并防止毒液的吸收与扩散。到达有条件的医疗站后,应继续采取综合措施,如彻底清创,内服及外敷有效的蛇药片,抗蛇毒血清的应用及全身的支持疗法。
(一)阻止毒液吸收:被咬伤后,蛇毒在3-5分钟内就迅速进入体内,应尽早的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毒液的吸收。
1.绑扎法:是一种简便而有效的方法,也是现场容易办到的一种自救和互救的方法。即在被毒蛇咬伤后,立即用布条类、手巾或绷带等物,在伤肢近侧5-10公分处或在伤指(趾)根部予以绑扎,以减少静脉及淋巴液的回流,从而达到暂时阻止蛇毒吸收的目的。在后送途中应每隔20分钟松绑一次,每次1-2分钟,以防止肢瘀血及组织坏死。待伤口得到彻底清创处理和服用蛇药片3-4小时后,才能解除绑带。
2.冰敷法:有条件时,在绑扎的同时用冰块敷于伤肢,使血管及淋巴管收缩,减慢蛇毒的吸收。也可将伤肢或伤指浸入4-7[sb]0[/sb]c的冷水中,3-4小时后再改用冰袋冷敷,持续24-36小时即可,但局部降温的同时要注意全身的保暖。
3.伤肢制动:受伤后走动要缓慢,不能奔跑,以减少毒素的吸收,最好是将伤肢临时制动后放于低位,送往医疗站。必要时可给适量的镇静,使病人保持安静。
(二)促进蛇毒的排出及破坏:存留在伤口局部的蛇毒,应采取相应措施,促使其排出或破坏。最简单的方法是用嘴吸吮,每吸一次后要作清水漱口,当然吸吮者腔粘膜及唇部应溃破之处。也可用吸乳器械拔火罐等方法,吸出伤口内之蛇毒,效果也较满意。
伤口较深并有污染者,应彻底清创。消毒后应以牙痕为中心,将伤口作“+”或“++”形切开,使残存的蛇毒便于流出,但切口不宜过深,以免伤及血管。咬伤的倍位在手或足部时,也可用三棱针或刀尖在八邪穴或八风穴,向近侧皮下刺入一厘米后,由近向远轻轻按摩,加速蛇毒的排出。伤口扩大后,还可用各种药物作局部的湿敷或冲洗,以达到破坏或中和蛇毒的目的。常用的外敷药有30%盐水或明矾水,用于伤口冲洗的外用药有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及5%-10%的盐水。
胰蛋白酶局部注射有一定作用,它能本分解和破坏蛇毒,从而减轻或抑制病人的中毒症状,用法是用生理盐水2-4毫升溶解胰蛋白酶后,在伤口基底层及周围进行注射,12-24小时后可重复注射。注射速尿、利尿酸钠或甘露醇等,可加速蛇毒从泌尿系的排出。
(三)抑制蛇毒作用:主要是内服和外敷有效的中草药和蛇药片,达到解毒、消炎、止血、强心和利尿作用,抗蛇毒血清已广泛用于临床,对同种毒蛇咬伤效果较好。
1.各种蛇药片:目前用于临床的蛇药片已有十余种,使用时首先要弄清所用的药片对哪种毒蛇有效,其次是用药要早,剂量要大,疗程要长。最后,必须有针对性地采用其它中西医的辅助治疗。临床上用得最广的是南通蛇药片(又称季德胜蛇药片),伤后应立即服20片,以后每隔6小时服10片,持续到中毒症状明显减轻为止。同时将药片加温开水调成糊状,涂在伤口的周围及肢体胀肿的上端3-4公分处,广州蛇药片(何晓生蛇药片)疗效也较好,伤后立即服5片,以后每3小时服5片,重症者药量加倍。另外,上海蛇药片主治蝮蛇咬伤,蛇三满蛇药片主治金环蛇和银环蛇咬伤。
2.中草药单方:可用新鲜半边莲(全草)30-60克,捣烂后取其汁内服,有解毒和利尿排毒作用。也可用新鲜鸟桕嫩芽30克,捣烂取汁内服,药渣外敷,可预防蛇毒攻心。
3.血清治疗:抗蛇毒血清对毒蛇咬伤有一定的疗效,单价血清疗效可高达90%,但多价血清疗效仅为50%。目前已试用成功的血清有抗蝮蛇毒血清、抗眼镜蛇毒血清、抗五步蛇毒血清和抗银环蛇毒血清等,有的已精制成粉剂,便于保存。使用抗蛇毒血清之前应先作皮肤过敏试验,阴性者可注射。
(四)全身支持疗法:毒蛇咬伤后的数日内病情较重,中毒症状有明显,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水电解质紊乱和休克,严重者会出现呼吸衰竭,心力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溶血性贫血。因而积极的全身治疗及纠正主要脏器的功能是重要的。血压低时应及时给输血和补液,抗休克治疗,呼吸微弱时给以呼吸兴奋剂和吸氧,必要时进行辅助性呼吸。肾上腺皮质激素及抗组织胺类药物的应用,对中和毒素和减轻毒性症状有一定的作用。全身抗感染药物,对防治局部组织的坏死是重要的,常规注射tat以预防破伤风的发生。
美国本土大约有25种毒蛇,颊窝毒蛇(响尾蛇、铜头蛇和棉口蛇)、珊瑚蛇和几种后毒牙蛇(游蛇)。据报道,美国每年虽然有45000多人被蛇咬伤,但不到8000人是被毒蛇咬伤,其中死亡不到15人。死亡者绝大多数是儿童、老年人、没有治疗或治疗不当的人,以及耍弄毒蛇的宗教教派的教徒。在毒蛇咬伤中,约70%是被响尾蛇咬伤,几乎所有死亡者都是由响尾蛇咬伤。另外的毒蛇咬伤中,多数是铜头蛇,一小部分是棉口蛇,在所有咬伤中,珊瑚蛇咬伤不到1%。在动物园、蛇饲养场,以及业余或专业饲养进口蛇的人中,每年约有15次蛇咬伤事件发生。
毒蛇咬伤并不一定都会引起中毒。颊窝毒蛇咬伤者中约有25%未被射入毒液,在眼镜蛇和珊瑚蛇咬伤者中约50%未被射入毒液。蛇的毒液是一种含有多种蛋白质的复杂混合物,能引起中毒反应。蛇毒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各主要器官系统。
响尾蛇和其他颊窝毒蛇的毒液可以损伤伤口周围组织,引起血细胞病变、凝血机制缺陷、血管损伤渗出,导致内出血和心脏、呼吸系统以及肾脏衰竭。珊瑚蛇的毒液能影响神经系统功能,但对伤口周围组织损伤很小。
【症状和诊断】
颊窝毒蛇中毒的症状差异很大,主要取决于蛇的种类和大小、射入毒液的毒性与量,咬伤的部位,受害者的年龄、体重以及个体健康状况。大多数咬伤部位是手或脚。通常被响尾蛇、棉口蛇和铜头蛇咬伤,射入毒液后,立即引起疼痛,在10分钟内开始肿胀。这些症状很少延迟到20~30分钟后才出现。疼痛可能很轻微,也可能是剧烈疼痛。根据毒牙咬痕、充血、疼痛、肿胀的程度,是否有手指、足趾或口周刺痛和麻木,以及其他症状来诊断是否是毒蛇咬伤和中毒。有几种响尾蛇咬伤后,嘴里感到有金属或橡胶样味道。
如不治疗,肿胀继续发展,几小时内影响整个上肢或下肢。局部淋巴结肿大、触痛,另外的症状有发热、寒战、全身无力,心跳加快、变弱,晕厥,出汗,恶心呕吐等。有时出现呼吸困难,特别是被莫哈维响尾蛇咬伤后。受伤者可能还有头痛、视力模糊、眼睑下垂和明显口渴等症状。
中度和严重的颊窝毒蛇咬伤中毒,一般在被咬后3~6小时,出现皮肤瘀斑。伤口周围皮肤绷紧和变色;在8小时内咬伤部位常出现血性疱疹。如不治疗,伤口周围组织坏死,周围的血管内形成血栓。
很多颊窝毒蛇的毒液,特别是响尾蛇,都能引起凝血障碍,出现牙龈出血,呕吐物、大小便中带血。有关凝血的血液检查结果异常,血小板计数明显减少。
珊瑚蛇咬伤通常很少或没有疼痛和肿胀。主要是神经系统改变引起的症状。咬伤局部可能出现刺麻感,附近肌肉无力,随后出现肌肉共济失调和全身虚弱无力。其他症状还有视力障碍、流涎增多、说话和吞咽困难,最后出现呼吸衰竭。
【治疗】
毒蛇咬伤属医学急症,需要立即紧急救治。在开始治疗前,必须明确是否是毒蛇咬伤和有无毒液射入。如果没有毒液射入,治疗与普通伤口相同,彻底清创后,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颊窝毒蛇咬伤后,应尽可能使患者保持安静、温暖,并立即运送到最近的医疗机构。咬伤的肢体不松不紧地固定在低于心脏水平的位置。戒指、手表和紧身衣物应脱掉,不要用任何兴奋剂。在咬伤5分钟内,应用莎耶(sawyer)拔毒器(从伤口处吸出毒液的装置)吸毒,保持30~40分钟。
抗蛇毒血清(抗蛇毒素)可以中和毒性,用于大多数患者。抗蛇毒素由静脉输入,并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有时需要用抗生素。
珊瑚蛇咬伤的一般治疗与颊窝毒蛇咬伤相同。如果出现呼吸困难,需要提供辅助呼吸。用珊瑚蛇咬伤特效的抗蛇毒药。
所有的蛇咬伤中毒患者,特别是儿童和老年人,都应与中毒控制中心联系。关于进口毒蛇咬伤的治疗应首先向当地动物园或中毒控制中心咨询,哪里有抗蛇毒药和专门治疗蛇咬伤的医生。
不同的毒蛇分泌不同的蛇毒,有的以神经毒素为主,引起四肢肌肉瘫痪和呼吸肌麻痹;有的以心脏毒素为主,引起心肌损害和心力衰竭;有的以血毒素为主,引起凝血机理紊乱、出血和溶血。故毒蛇咬伤主要在于心肺功能的支持和凝血机理紊乱的纠正。
【现场急救】
在自救的过程中,力求减少蛇毒的吸收,即在伤口上方或超过一个关节处绑扎止血带,越早越好,止血带的紧松度以压迫静脉但不影响动脉血供为准(即在结扎的远端仍可摸到动脉搏动),若无止血带,暂以布带替代,2小时后再予松绑,如每隔15分钟放松止血带反使蛇毒吸收增快,在2小时内足以完成伤口内蛇毒的清除以及全身蛇毒的中和等治疗。
用肥皂水和清水清洗伤口周围皮肤,再用温开水或0.02%高锰酸钾反复冲洗伤口,洗去粘附的蛇毒液。沿毒蛇牙痕作“+”形切口,进行冲洗和排毒。以后的措施由就近医院继续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