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地桃花
( Huánɡ Huā Dì Táo Huā )
别名: 千打槌 , 地桃花 , 黐头婆 , 玉如意 , 火蒴麻 , 生毛栏路虎 , 黄花虱母子 , 黄花虱麻头 , 缡头婆 , 密马专
黄花地桃花 (出处: 《中华本草》 )
主治: |
清热利湿;通淋化石。主风热感冒;痢疾;泌尿系结石;疮疖;毒蛇咬伤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鲜叶捣敷。 |
性味: |
苦;寒 |
归经: |
肺;膀胱经 |
附方: |
①治石淋(泌尿系结石): 黄花地桃花一至二两。水煎二次分服;服一至四剂后,可加车前草、透骨消同煎服。②治感冒风热表证: 黄花地桃花、鬼针草、金丝草同煎服。 |
栽培: |
生物学特征 喜温暖湿润的气候。较耐旱、耐瘠。在红黄壤上能正常生长,以排水良好、疏松而含腐殖质的壤上栽培为宜。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春播手3月,按行距35cm开沟条播,沟深5cm,将种子均匀播人沟里,覆盖细土3cm,浇水保湿,播后约20d左右出苗。 田间管理 苗高5cm左右时间苗,按株距10cm留苗1株。 当苗高10cm时定苗,按株距15cm留1株。定苗后,每年中耕除草3-4次。并结合追肥。 |
生境分布: |
生态环境:生于林边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
原形态: |
刺蒴麻 亚灌木。嫩枝被灰褐色短茸毛。叶互生;叶柄长1-5cm;叶片纸质,生于茎下部的阔卵圆形,长3-8cm,宽2-6cm,先端常3裂,基部圆形;生于茎上部的长圆形;上面有疏毛,下面有星状柔毛,边缘有不规则的粗锯齿;基出脉3-5条,两侧脉直达裂片尖端。聚伞花序数枝腋生,花序柄及花柄均极短;萼片狭长圆形,长5mm,顶端有角,被长毛;花瓣比萼片略短,黄色,边缘有毛;雄蕊10;子房有刺毛。果球形,不开裂,被灰黄色柔毛,具钩针刺长2mm,有种子2-6颗。花期复、秋季。 |
来源: |
药材基源:为椴树科植物刺蒴麻的根或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riumfetta rhomboidea jacq.[t.bartramia l.] 采收和储藏:冬季或早春萌发前挖取根部,洗净泥沙,切片,鲜用或晒干。全草,全年均可采,切段,鲜用或晒干。 |
出处: |
出自《中医方药学》 |
黄花地桃花 (出处: 《中药大辞典》 )
主治: |
利尿化石。治石淋,感冒风热表证。 |
性味: |
苦,寒。 |
附方: |
①治石淋(泌尿系结石):黄花地桃花一至二两。水煎二次分服;服一至四剂后,可加车前草、透骨消同煎服。 ②治感冒风热表证:黄花地桃花、鬼针草、金丝草同煎服。(性味以下出《中医方药学》) |
生境分布: |
生林边灌丛中。分布云南、广西、广东、福建、台湾。 |
原形态: |
半灌木,高约1米,全株稍被毛。茎或分枝下部的叶菱状宽卵形或宽卵形,3裂,上部叶卵形,不裂,长3~8厘米,宽1.5~5.5厘米,基部四,边缘有锯齿,上面疏生单毛或分叉的毛,下面稍密并有星状毛;叶柄长0.5~5厘米。聚伞花序数个腋生;花黄色;萼片矩圆形,长约5毫米,先端有角;花瓣比萼片梢短;雄蕊8~15;子房有刺毛。果实近球形,径约3毫米,有短毛和刺,刺先端反曲。 |
来源: |
为椴树科植物刺蒴麻的根。 |
出处: |
《中医方药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