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球震颤
( yanqiuzhengchan )
别名: 辘轳转关 , 辘轳自转 , 目转
西医
简介: |
眼球震颤是指两眼发生不自主的,有节律的往返运动,根据震颤的节律,可分为跳动型、钟摆型,其中以跳动型为最多,震颤由快相和慢相两个期相组成。钟摆型较少见,震颤无快、慢相,两个期相摆动速度基本相同。 |
诊断标准: |
1.眼球震颤是某种疾病的症状表现,属于不随意的、病理性眼球摆动。震颤的形式有水平型、旋转型、垂直型。 2.眼源性震颤大多有中心视力严重损害,并有某种眼病如先天性白内障、白化病、角膜白斑或葡萄肿等,多为钟摆样水平型震颤。 3.迷路性眼球震颤主要为中耳和内耳疾患所致,呈水平型,但有快相和慢相,与眼源性震颤不同、同时伴有眩晕、听力减退、平衡失调。 4.中枢性眼球震颤主要是小脑病变、脑子病变,如炎症、肿瘤、变性和血管性病变。多为快慢相。 5.矿工性眼球震颤是成年人长期在昏暗的环境中工作,只有杆体能够发挥作用,而黄斑部锥体功能处于抑制状态,中心视力逐渐下降,引起眼球震颤。 6.先天性眼球震颤表现为持续性钟摆状水平型颤动,与眼源性眼震相似,但中心视力一般较好,无眼部病变。 具备第:项兼有第2~6项之一即可诊断。 |
体征: |
根据震颤方向可分为水平震颤、垂直震颤、旋转、斜向、混合震颤,又以水平震颤为最多见。按震颤的病因可分:视觉性、前庭性、眼肌性和其他类型。眼球震颤的强度分为: i级:眼震仅仅是向一个方向。 Ⅱ级:眼震在第一眼位和仅一个侧方注视位。 Ⅲ级:眼震在第一眼位和两侧注视位。 振幅:微细眼震〈5。,中度眼震5。~15。(1~3mm),粗震颤〉15。(3mm)。频率:约每分钟10~1000次,慢震颤每分钟10~40次,中震颤为每分钟40~100次,快震颤为每分钟100次以上。 (一)视觉性眼球震颤 1.视动性眼球震颤:①生理性;②可由注视一列急驶而过的火车等引起;③水平向跳动型,快相与车行方向一致。 2.视力障碍性眼球震颤:①病理性;②由于先天性白内障,高度近视黄斑病变或眼球先天异常;③水平向钟摆型。 3.职业性眼球震颤:①病理性;②由于长期在光线不足的环境中工作所致;③垂直,转向钟摆型。 (二)前庭性眼球震颤 1.迷路性眼球震颤 (1)生理性:①由检查医师引起;②跳动型:如用转椅引起者其快相与旋转方向相反。 (2)病理性:①跳动型;②方向可为水平性,旋转性或混合性;③破坏性病变引起者快相在病变的对侧。 2.中枢性眼球震颤:①跳动型;②眼震方向多为垂直性,旋转性。 (三)眼肌性眼球震颤 1.生理性:向外侧极度注视时即出现眼震,为短的,跳动型,快速朝向注视侧。 2.病理性:由眼肌功能障碍引起,跳动型,快速朝向运动侧。 (四)其他 1.先天性眼球震颤:杨景存总结诊断标准:①发病早:自幼即眼球震颤,或发病时间不明确。②无晃视感,即视物无晃动感。③眼球的不自主持续摆动或跳动,比较有规律。④眼球转动无障碍,运动无受限情况,无眼部畸形或其他先天异常。⑤一般日常生活活动无明显障碍,双眼视力或矫正视力一般都在0.1以上。③无平衡失调和眩晕等中枢神经系统疾患和前庭功能障碍症状。③闭眼或在黑暗中睁眼,眼震消失者属先天眼震,但先天眼震不全都如此。 2.隐性眼球震颤:①此病自幼发生。②双眼睁开时无震颤,但遮住任一眼即出现眼震。③水平方向跳动型。④快相朝向未遮眼。 |
疗效评定标准: |
1.治愈:解除病因,眼球震颤消失,视力恢复正常。 2.好转:眼球震颤缓解,视力有所增进。 |
治疗: |
1.病因治疗。如能查出原因,应积极治疗。 2.有屈光不正者,尽力矫正;有弱视者尽力应用增视疗法,提高视力。 3.配戴三棱镜:可配戴底向外的三棱镜,使辐辏加强,减轻眼震,也可根据病情,采用不同方法。 4.手术治疗:利用对眼外肌的减弱、加强或减弱加强联合等术式,矫正患者头位,使眼震的中间带移至注视方向(正前)。 |
“眼球震颤” 相关论述
眼球震颤是一种不随意的有节 律性往返的眼球颤动。与眼球运动无关,常为双侧性。眼球震颤可以是水平性、垂直性、斜向性、旋转性和混合性等。其基本类型有摆动和冲动性两种:摆动性眼球震颤,眼球呈钟摆样摆动,向两侧的频率与幅度相等;冲动性眼球震颤有快慢两相,即眼球慢慢地向一方移动叫慢相,为原发疾病所引起;然后急速地跳回原位叫快相,为代偿性恢复注视位的运动。习惯上以快相作为眼震方向方向命名。眼球震颤临床上以记录其性质、方向、频率、幅度来诊断。眼震颤电图描记法(electronysagmography eng)是通过眼球运动产生的电位差来记录眼球震颤的方法,对临床有一定帮助。
一、生理性眼球震颤 有几种类型。
双眼向注视野极周边部注视时,50~70%的人能出现双眼节 律不规则的冲动性眼球震颤,称为终位性眼球震颤。双眼追随一运动目标向侧方注视过程中,可出现两眼冲动性眼球震颤。称为视动性眼球震颤。
二、病理性眼球震颤 可分为:
(一)眼源性眼球震颤:多因眼先天发育异常或生后早期患病,失明或有黄斑部中心视力障碍,使注视反射未能充分建立而引起。见于白化病、先天性白内障、黄斑缺损、脉络膜缺损、视神经发育异常。眼球震颤多为水平摆动性。婴儿点头痉挛及矿工性眼球震颤也属此类。
(二)迷路性眼球震颤:为一侧迷路器、前庭神经、前庭神经核的任何部位的损害,该侧可产生过高或过低的前庭神经反应所致。多为水平或旋转冲动性的。轻度刺激迷路器将引起向受累侧之眼球颤,破坏性损伤引起向健侧之眼球震颤。患者多伴有眩晕和听力障碍等。
(三)中枢性眼球震颤:为可能位于前庭核上联系脑干、小脑及脊髓等处的病变所引起。多为水平、旋转或垂直冲动性,极少摆动性。在眼向某一侧共转时出现。无眩晕听力障碍,常伴有其他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症状和体征。
(四)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是一种先天性冲动性眼球震颤,其眼部与神经系统无异常,视力不佳是因物象震颤所致。有遗传性,震颤程度因人而异,在慢相方向有一个区域眼球震颤轻微,因此在此方向视力可以显著提高,患者常喜用代偿头位使此区域经常位于视野正前方,以提高视力。对此类患者,在双眼前放置底向头位方向的三棱镜,可以消除代偿头位并提高视力。尤其fresne簿膜型压贴三棱镜更宜于使用。也可用两眼水平直肌(配偶肌)后徙及截除法以及后固定缝线法等,矫正头位,提高视力,改善眼球震颤。
(五)其他眼球震颤
1.癔病性眼球震颤:可出现各种无规律的离奇的眼球震颤,其震颤频率可高达每分钟1000次左右,多为水平型。
2.中毒性眼球震颤:巴比妥和酒精等药物中毒或急性传染病时,亦可发生中枢性眼球震颤。
眼球震颤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某些疾病的临床表现,因此除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外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