脓耳

( nonger )

别名: 停耳 , 化脓性中耳乳突炎 , 底耳

中医

简介:
以鼓膜穿孔,耳内流脓为主要表现的耳病。
病机:
脓耳是因脏腑蕴热,复感外邪,湿热邪毒上犯耳窍,或脏腑虚损,耳窍失养,邪毒停聚耳窍所致。

“脓耳” 相关论述

凡耳内红肿焮热,鼓膜溃破、耳道出脓的称为脓耳,脓水呈黄色者叫“聤耳”(音停)白色者叫“缠耳”;多因肝经火热引起。患者有耳窍突发疼痛,听力减退,并伴有周身寒热脉象弦滑而数等症状。本病多发生于小儿。类似急性中耳炎


病名。又名耳脓聤耳。《丹溪心法》卷四:“热气乘虚随脉入耳,聚热不散,浓汁出,为之脓耳。”即指耳骨内流脓病。详聤耳条。


病名。又名耳脓聤耳。《丹溪心法》卷四:“热气乘虚随脉入耳,聚热不散,浓汁出,为之脓耳。”即指耳骨内流脓病。详聤耳条。

耳间有津液,轻则不能为害。若风热搏之,津液结塞成核,能令暴聋,谓之 耳。
热气乘虚入耳,聚而不散,脓水时出,谓之脓耳。宜服蔓荆子散,外用白矾、胭脂、麝香为末吹之。(杨仁斋)
耳疮
耳疮发热 痛,属少阳、厥阴风热,用柴胡栀子散。若内热痒痛,属前二经血虚,用当归川芎散。若寒热作痛,属肝经风热,用小柴胡汤加山栀川芎。若内热口干,属肾经虚火,用加味地黄丸。(薛立斋)
选案
一人耳内时痛,痛甚欲死,痛止如故。就诊于立斋先生,六脉皆安,非也。话间痛忽作,度其有虫。令取猫尿滴耳中,(将生姜擦猫鼻,其尿自出。)果出一虫,遂不复痛。或用麻油滴之,则虫死难出;或用炒芝麻枕之,虫出不及猫尿之速。(《赵氏医贯》)

直指》云∶热气乘虚,随脉入耳,聚热不散,脓汁时出,谓之脓耳。治宜蔓荆子散,外用石膏明矾黄丹、真蚌粉龙骨麝香等分为末,绵缠竹拭耳糁之。又耳间有津液,轻则不能为害,风热搏之,津液结 成核塞耳,令人暴聋,谓之耵耳。治宜四物加羌活、柴、芩、连翘元参等分,外用生猪脂、地龙釜底墨等分细研,以葱汁和捏如枣核,薄绵裹入耳,令润即挑出。
蔓荆子散
蔓荆子赤芍 生地 甘菊桑皮赤茯苓升麻麦冬木通 炙草(各一钱)
水二盏,姜三片,红枣二枚,煎一盏,食后服
黄龙散脓耳
白矾龙骨(研) 黄丹 胭脂(各一钱,烧) 麝香(少许)
上为末,以绵杖子榐去耳中脓水,以药掺入少许,日日用之,勿令风入。

蛇退焙黑存性,研末,吹入耳中甚效。

蔡邦度知府传。
香附子去毛为末,干掺,或以绵缠杖儿掺之,屡用皆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