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
应激性溃疡系指在某些重症疾病或创伤、手术和休克等机体应激状态下,短期内发生的胃或十二指肠急性糜烂与浅表溃疡。常为多发性,一般位于胃体和胃底部,少数位于十二指肠。本病多在原发病发生后第2—12d出现。 |
病因: |
①胃分泌功能亢进:cushing溃疡常伴有明显胃酸分泌亢进,这种高胃酸分泌的原因可因颅内压增高直接刺激迷走神经核所致;此外,这类溃疡患者血清胃泌素含量常增高,也可刺激胃酸分泌。但亦有一些患者,胃酸正常甚至减低,所以不是所有应激性溃疡的发生都与胃酸增高有关。②胃十二指肠粘膜缺血:严重应激状态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和血清儿茶酚胺浓度显著升高,使胃十二指肠粘膜下层的动静脉分流开放,导致胃十二指肠粘膜的毛细血管床血流量减少,局部粘膜组织持续缺血而致严重损伤,进一步引起坏死和溃疡形成。此外,在应激情况下,特别在严重感染、烧伤、休克,胃粘膜血管偶可发生急性血栓,可能与dic有关。也可因合并高酸,h+回渗,高胃蛋白酶和胃手术后肠麻痹引起胆汁返流等促成或加重上述病变。 |
发病机理: |
根据诱发应激性溃疡的原发疾病不同,本病常分为以下三类:①cushing溃疡:系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颅脑损伤、脑血管意外等的病程中发生的溃疡。溃疡常呈弥漫性,好发于胃上部和食管,一般较深且具有穿透性:偶尔食管或胃壁发生原因不明的局部组织崩溃溶解现象,造成食管或胃穿孔,cushing称之为食管软化或胃软化。本病的发生,与颅脑病变的性质和部位无明显关系。儿童比成人略多见。临床上常伴有胃酸增高,表现出血和穿孔。②curling溃疡:为大面积烧伤后发生的急性胃或十二指肠溃疡,可分为两类。常见的一类发生在烧伤后数日内,多发生于烧伤面积达30%以上者,溃疡易发生于胃底,常呈浅表性和多发性;另一类发生于烧伤后康复期,溃疡多位于十二指肠。病理检查可见溃疡在组织学上有较慢性的表现,因此可能是原有亚临床的消化性溃疡进入活动期或恶化所致。curling溃疡患者胃分泌可以增加,也可不增加。③其他应激性溃疡:除见于严重创伤、感染、休克、大手术后,也可发生在呼吸衰竭、尿毒症、心脏病、心力衰竭、肝硬化、肝功能衰竭、肺炎或肺栓塞、癌瘤等患者。溃疡系浅表或线状,多位于胃底。严重感染和败血症是应激性溃疡重要发病原因之一,致病菌以革兰阴性细菌为多见。约63%患者在严重感染发生后72h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常为胃粘膜广泛性糜烂、出血,也可有胃溃疡、十二指肠炎或溃疡、食管糜烂或溃疡等病变。 |
病理: |
组织学检查见病变部位的表层上皮细胞丧失,病变可深达粘膜下层,伴有水肿、充血和急性炎症细胞浸润,但无慢性消化性溃疡所见的纤维母细胞增生现象。 |
诊断依据: |
主要根据上述诱发应激性溃疡的原发病及上消化道出血的表现。上消化道内镜检查是重要诊断措施,可见溃疡底部渗血或有黑色血痂。由于溃疡浅平,很少累及粘膜下层,故不能为胃肠x线钡餐造影所发现。对诊断困难者,必要时进行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或99mtc自体红细胞标记腹部γ-闪烁扫描,有助诊断。 |
体征: |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上消化道出血,穿孔少见。 |
治疗: |
治疗应激性溃疡的同时,应认真注意原发疾病的治疗,往往在原发疾病控制后应激性溃疡才获得改善和愈合。对很多患者及早使用足量常规应用的制酸剂仍很有效,而且可用作预防措施;但现逐渐已被组胺h+受体阻断剂所替代。西咪替丁(甲氰咪胍)或雷尼替丁(呋硫硝胺)能强烈地抑制胃酸分泌,从而控制或防止溃疡、糜烂的发生,以及促进愈合,对出血十分有效。其他与消化性溃疡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措施相同。部分应激性溃疡患者经内科积极治疗仍不能止血或有穿孔者,应即考虑外科手术。这类患者总的死亡率较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