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野缺损
( shiyequesun )
西医
简介: |
视野范围内出现看不见的区域或缺失称为视野缺损可用视野计来进行检测。从视网膜一直到大脑枕叶皮质的视觉通路上如果发生了病变,都可以在视野中出现相应的缺损。由于视网膜的神经纤维及整个视路中神经纤维的排列均有一定的规律性,因此视网膜或视路上某一区域的病变,常会产生一定形态的盲点或视野缺损。根据视野缺损的形态可推测病变所在的部位及病变性质。 |
诊断依据: |
视野检查是诊断眼科和神经科疾病的重要手段。根据被检者的主观感觉,可将盲点分为阳性盲点和阴性盲点,前者是指主观上能感觉到的盲点,后者是指主观上感觉不到,但可通过视野检查而被发现的盲点。按被检者对试标辨认程度的不同,可将盲点分为绝对性盲点和相对性盲点,前者是指试标进入盲点区内就完全不能见到,后者是指仍能见到试标,但有色调改变和清晰度下降。据此,生理性盲点应为阴性绝对性盲点。双眼颞侧出现视野缺损,称为颞侧偏盲,病变多位于视交叉处。一眼的颞侧(或鼻侧)和另一眼的鼻侧(或颞侧)视野同时缺损,称为同侧偏盲,病变多位于视束或视放射。视野向心性缩小常和视网膜脉络膜广泛性病变、视神经病变、青光眼晚期、中毒性弱视或癔病有关。青光眼引起的视神经纤维损害,可使相应的视野部位出现弓形盲点、环形盲点或鼻侧阶梯样缺损。视网膜某一区域的缺血性病变或出血,可使视野上产生相应的扇形缺损或水平性视野缺损。 |
体征: |
用不同颜色的试标可查出各种颜色的视野范围,白色最大,依次为黄、蓝、红、绿。某些眼病时,可以出现颜色视野的改变。正常视野中各处的视觉敏感度并不相同。用各种大小不同的试标测试视网膜上的视觉敏感度,把敏感度相同的各点连成线图,这就是等视线圈。若要了解视野缺损的程度,就可在等视线上用不同大小的试标检查缺损处的形状和大小,也可在视野的某些选定的位置上,用不同强度的刺激,了解该处视力减退的程度使得视野缺损的检查更为深入。随着各种新型视野计的问世,特别是电脑的应用,使得各种视野缺损的检查和判断更为敏感和精细。 |
“视野缺损” 相关论述
(一)双颞侧偏盲
1.脑垂体瘤(pituitary adenoma) 早期垂体瘤常无视力视野障碍。如肿瘤长大,向上伸展压迫视交叉,则出现视野缺损,外上象限首先受影响,红视野最先表现出来。此时病人在路上行走时易碰撞路边行人或障碍物。以后病变增大、压迫较重,则白视野也受影响,渐至双颞侧偏盲。如果未及时治疗,视野缺损可再扩大,并且视力也有减退,以致全盲。垂体瘤除有视力视野改变外,最常见的为内分泌症状,如生长激素细胞发生腺瘤,临床表现为肢端肥大症,如果发生在青春期以前,可呈现巨人症。如催乳素细胞发生腺瘤,在女病人可出现闭经、泌乳、不育等。垂体瘤病人x光片多有蝶鞍扩大、鞍底破坏、头颅ct、mri可见肿瘤生长,内分泌检查各种激素增高。
2.颅咽管瘤(craniopharyngioma)主要表现为儿童期生长发育迟缓、颅内压增高。当压迫视神经时出现视力视野障碍。由于肿瘤生长方向常不规律,压迫两侧视神经程度不同,故两侧视力减退程度多不相同。视野改变亦不一致,约半数表现为双颞侧偏盲,早期肿瘤向上压迫视交叉可表现为双颞上象限盲。肿瘤发生于鞍上向下压迫者可表现为双颞下象限盲。肿瘤偏一侧者可表现为单眼颞侧偏盲。颅骨平片有颅内钙化及ct、mri检查和内分泌功能测定,临床多能明确诊断。
3.鞍结节脑膜瘤(tuberde of sellae arachnoidfibroblastoma)临床表现以视力减退与头痛症状比较常见。视力障碍呈慢性进展。最先出现一侧视力下降或两侧不对称性的视力下降,同时出现一侧或两颞侧视野缺损,之后发展为双颞侧偏盲,最后可致失明。眼底有原发性视神经萎缩的征象。晚期病例引起颅内压增高症状。ct扫描,鞍结节脑膜瘤的典型征象是在鞍上区显示造影剂增强的团块影像。密度均匀一致。
(二)同向偏盲 视束及视放射的损害可引起两眼对侧视野的同向偏盲。多见于内囊区的梗塞及出血出现对侧同向偏盲、偏身感觉障碍和颞叶、顶叶肿瘤向内侧压迫视束及视放射而引起对侧同向偏盲。上述疾病多能根据临床表现及头颅ct检查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