蝎子七

( Xiē Zi Qī )

别名: 石风丹 , 朱砂七 , 朱砂参 , 狼巴子 , 草河车 , 染布子 , 野高粱 , 猴娃子 , 红三七 , 山高粱 , 剪刀七 , 转珠莲 , 白粉 , 紫蓼 , 白蝎子七 , 土蜂子 , 蜂子帽 , 草血竭 , 弓腰老 , 拳参 , 红蝎子七 , 1962) , 红粉 , 猴子七 , 野高梁 , 然波

蝎子七 (出处: 《中华本草》 )

主治:
清热解毒;止血;活血。主咽喉肿痛;乳蛾;痛肿毒;湿热泄泻;痢疾;赤白带下;吐血;衄血崩漏肠风下血外伤出血;跌打损伤腰痛关节疼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或浸酒。外用:适量,研末撤或调敷;或磨汁涂;或鲜品捣敷。
性味:
苦;涩;性凉
归经:
脾;胃;大肠经
各家论述:
1.《陕西中草药》:收敛,止血,止带。治痢疾腹泻,风下血崩漏白带吐血外伤出血。
2.《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治跌损红肿,血瘀疼痛,烂敷患部。
药理作用:
1.抗菌作用 蝎子七(品种未定)醇提取物有较强抗菌作用,抗菌效价在1:128以上的病原微生物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甲型和乙型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福氏痢疾杆菌和大肠杆菌等[1]。珠芽蓼(p.viviparum根茎)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卡他奈瑟球菌、福氏痢疾杆菌、甲型副伤寒杆菌有较强抗菌作用,除鞣后抗菌作用减弱。此外对白色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有较弱的抗真菌作用[2]。珠芽蓼根茎抗菌作用的有效成分为没食子酸,对志贺和福氏痢疾杆菌的抗菌效价分别为16.62μg/ml和31.25 μg/ml,作用强度与黄连素相似[3]。
2.抗病毒作用 珠芽蓼根茎的除鞣煎剂经鸡胚外试验表明,对亚洲甲型流感病毒(京科68-1)及Ⅰ型副流感病毒(仙台株)有明显的抗病毒作用。鸡胚内试验10.25% 0.16ml尿囊腔注入,在感染前、同时或感染后给药,对二种病毒均有抑制作用[2]。太白蓼(p.taipaishanense)根茎是抗轮状病毒的有效药物,用于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4].
附方:
①治崩漏蝎子七鹿衔草各三钱,金丝带羌活狮子七各二钱。水煎服。(《陕西中草药》)②治痢疾蝎子七二至四钱。开水煎服,加红、白糖适量(《陕西中草药》)
性状:
性状鉴别(1)珠芽蓼 根茎呈团块状或不规则的扁圆柱形,有时一端圆钝,较粗,一端较细,弯曲如虾状,长2-9cm,直径0.6-1.5cm。表面棕黑色或黑褐色,密具环节。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近平坦,灰棕色呈浅棕紫色,皮部约占断面 1/4-1/3,维管束小点15-30个,排列成环状。气微,味苦、涩。
(2)圆穗蓼 根茎扁圆柱形,长3-7cm,直径0.8-2.5cm。
表面棕褐色至暗褐色,有细密环纹,顶端常有茎痕及叶柄残迹;下面具有众多细根或细根痕,上面有叶柄残迹。质坚硬,不易折断,折断面不平坦,粉红色至紫红色,皮部约占断面的1/6-1/5,近皮部有黄白色维管束小点27-40个,断续排列成环状。气微,味涩、微苦。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生于林中草地或高山草原上。
2.生于山坡草地、山顶草甸。
3.生于高山草坡。
资源分布:1.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及湖北等地。
2.分布于西南及陕西、甘肃、青海、湖北等地。
3.分布于陕西。
原形态:
1.多年生草本,高10-40cm。根茎粗,肥厚,下部上卷,状如蝎子;茎直立,不分枝,细弱,常有2-3个由根茎生出。根生叶与茎下部叶具长柄;叶片长圆形、卵形或披针形,长3-6cm,宽0.5-3cm,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圆形或楔形,有时微心形,边缘叶脉增厚,略反卷,革质,两面无毛,稀有白柔毛;茎生叶较小,披针形,无柄;托叶鞘长圆筒状,膜质,棕褐色,先端斜形。总状花序成穗状,顶生,长3-7.5 cm,花密生;膜质,淡褐色,广卵形,锐关,其中着生1珠芽或l-2花;珠芽广卵圆形,褐色,通常生于花穗之下半部;花被5裂,裂片广椭圆形或近倒卵形,白色或粉红色;雄蕊8,花药暗紫色;花柱3。瘦果三棱状卵形,长2.5-3mm,深棕色,有光泽。花期5-6月,果期7-8月。
2.与珠芽家的主要区别为:植物体矮小,花穗呈球形,直立,紧密,长不超过3cm;无珠芽生长;花梗顶端有关节。叶片长圆形或披针形,宽l-2cm。
3.与上两种的主要区别为:叶片卵状披针形或线状长圆形,长8-20cm,宽2-3.3cm,先端渐尖或钝头,基部截形或近圆形,叶柄上部有狭翅。花穗圆柱形,长达4cm,不生珠芽。
来源:
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珠芽蓼、圆穗蓼、太白蓼的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polygonum viviparum l.2.polygonum macrophyllum d.don[ p.sphae-rostachyum meissn.]3.polygo-num taipaishanenese kung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挖其根茎,除去须根及杂质,洗净,晾干,切片备用。
出处:
出自《陕西中草药志》

蝎子七 (出处: 《中药大辞典》 )

主治:
止血,活血,止泻。治吐血衄血血崩白带痢疾跌打损伤
①《陕西中草药》:"收敛,止血,止带。治痢疾腹泻肠风下血崩漏白带吐血外伤出血。"
②《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治跌损红肿,血瘀疼痛,捣烂敷患部。"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或浸酒。外用:研末撒。
性味:
《陕西中草药》:"苦涩,凉。"
附方:
①治崩漏蝎子七鹿衔草各三钱,金丝带、太羌活狮子七各二钱。水煎服。(《陕西中草药》)
②治痢疾蝎子七二至四钱。开水煎服,加红、白糖适量。(《陕西中草药》)
性状:
干燥根茎呈块状,扭曲,有时呈钩状。表面棕红色至棕黑色,有皱纹及多数疣状突起,其下附有多数细长须根,红棕色或灰棕色。质坚。断面扁圆形,浅红色,颗粒状,中心部分色深,沿中心部分外围有维管束一圈。气微臭,味苦涩。
产陕西。
另有一种白蝎子七(又名:白粉)为同属植物大叶蓼的根茎,功用与本种相同。
原形态:
珠芽蓼
多年生草本。根茎粗,肥厚,下部上卷,状如蝎子。茎直立,不分枝,细弱,高10~32厘米。根生叶与茎下部叶具长柄;叶片长圆形、卵形或披针形,长3~6厘米,宽0.8~2.8厘米,先端短尖或渐尖,基部圆形或楔形,有时微心形,边缘略反卷,革质,两面无毛,稀有白柔毛;茎上部叶无柄,披针形,较小;托叶鞘长圆筒状,膜质,棕褐色,先端斜形。穗状花序顶生,长3~7.5厘米,花密生;膜质,淡褐色,广卵形,锐尖,其中着生1珠芽或1~2花;珠芽广卵圆形,褐色,通常生于花穗之下半部;花被5裂,裂片广椭圆形或近倒卵形,白色或粉红色;雄蕊8~9,花药暗紫色;花柱3。小坚果三棱状卵形,长2.5~3毫米,深棕色。花期夏季。
生于林中草地或高山冻原上。分布东北、内蒙古、陕西、甘肃、青海、四川、新疆、西藏等地。
②圆穗蓼
多年生草本,高10~35厘米,根茎肥厚。茎不分枝,直立,通常2~3,自根茎发出。基生叶有长柄;叶矩圆形或披针形,长5~15厘米,宽1~2厘米,先端急尖,基部近圆形,边缘微向下反卷,无毛或下面有柔毛:茎生叶近无柄,较小,狭披针形或条形;托叶鞘筒状,膜质,有明显的叶脉。穗状花序顶生;花排列紧密,白色或淡红色;花被5深裂,裂片矩圆形,背部有一条明显的脉;雄蕊8,长于花被;花柱3,柱头头状。瘦果卵形,有3棱,黄褐色,有光泽。花期夏季。
生于高山草地。分布云南、贵州、四川、青海、甘肃、陕西、西藏等地。
同属植物太白蓼的根茎也作蝎子七入药。其主要区别:叶片卵状披针形,长10~18厘米;叶柄具狭翊。花穗无珠芽,花红色。
来源:
为蓼科植物珠芽蓼圆穗蓼根茎。夏秋采挖,去须根,洗净,切片,晒干。
出处:
《陕西中草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