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麸子

( Yán Fū Zǐ )

别名: 盐肤木子 , 乌酸桃 , 红叶桃 , 红盐果 , 盐酸果 , 盐酸白 , 叛奴盐 , 盐肤子 , 盐梅子 , 盐梂子 , 木附子 , 假五味子 , 油盐果

盐麸子 (出处: 《中华本草》 )

主治:
生津润肺;降火化痰;敛汗止痢。主痰嗽喉痹黄疸盗汗痢疾顽癣毒;头风白屑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研末。外用:适量,煎水洗;捣敷或研末调敷。
性味:
味酸;咸;性凉
各家论述:
1.《本草拾遗》:主头风白屑。
2.《开宝本草》:除痰饮瘴疟,喉中热结喉痹,止渴,解酒毒,黄疸天行寒热痰嗽,变白,生毛发。
3.《纲目》:生津降火,化痰,润肺滋肾,消毒,止痢收汗。治风湿眼病
4.《本草求原》:治下血血痢,功同五倍。
5.《野生药植图说》:洗
6.《纲目》:盐麸子,咸能软而润,故降火化痰消毒;酸能收而涩,故生津润肺止痢。肾主五液,入肺为痰,入脾为涎,入心为汗,入肝为泪,自入为唾,其本皆水也。盐麸、五倍先定肾肝,有救水之功,所以痰涎、盗汗风湿、下泪、涕唾之证,皆宜用之。
化学成分:
盐肤子含鞣质50%-70%,也有高达80%的,主要为五-间双没食子酰-β-葡萄糖(penta-m-digalloyl-β-glucose),尚有游离没食子酸(gallic acid)及脂肪、树脂、淀粉。有机酸有苹果酸(malic acid)、酒石酸(tartaric acid)、枸橼酸(citric acid)等。
附方:
①治年久顽癣:盐麸木子王不留行。焙干研末,麻油调搽。(《湖南药物志》)②治毒溃烂:盐肤木子和花捣烂,香油调敷。(《湖南药物志》)③治肺虚久嗽胸痛盐肤木干果研末。每晨服一至三钱,开水送服。(《福建中草药》)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50-2300m的石灰山灌丛、疏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全国各地。
原形态:
盐肤木,落叶小乔木或灌木,高2-10m。小枝棕褐色,被锈色柔毛,具圆形小皮孔。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叶轴及柄常有翅;小叶5-13,小叶无柄;小叶纸质,多形,常为卵形或椭圆状卵形或长圆形,长6-12cm,宽3-7cm。先端急尖,基部圆形,边缘具粗锯齿或近无毛,叶背被锈色柔毛。圆锥花序宽大,顶生,多分枝,雄花序长30-40cm,雌花序较短,密被锈色柔毛;花小,杂性,黄白色;雄花花萼裂片卵形,长约1mm,花瓣倒卵形状长圆形,长约2mm,开花时外卷,雄蕊伸出,花丝线形,花药卵形;雌花花萼裂片较短,长约0.6mm,花瓣椭圆状卵形,长约1.6mm;花盘无毛;子房卵形,长约1mm,密被白色微柔毛;花柱3,柱头头状。核果球形,略压扁,径约4-5mm,被具节柔毛和腺毛,成熟时红色,果核径3-4mm。花期8-9月,果期10月。
来源:
药材基源:为漆树科植物盐肤木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hus chinensis mill.[schinus indicus burm.;rhus semialata murr.;r.javanica thunb.]
采收和储藏:10月采收成熟地时实,鲜用或晒干。
出处:
出自《开宝本草

盐麸子 (出处: 《中药大辞典》 )

主治:
生津润肺,降火化痰,敛汗,止痢。治痰嗽喉痹黄疸盗汗痢疾顽癣毒,头风白屑。
①《本草拾遗》:"主头风白屑。"
②《开宝本草》:"除痰饮瘴疟,喉中热结喉痹,止渴,解酒毒,黄疸天行寒热痰嗽,变白,生毛发。"
③《纲目》:"生津降火,化痰,润肺滋肾,消毒,止痢收汗。治风湿眼病。"
④《本草求原》:"治下血血痢,功同五倍。"
⑤《野生药植图说》:"洗。"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或研末。外用:煎水洗、捣敷或研末调敷。
性味:
酸,凉。
①《开宝本草》:"味酸,微寒,无毒。"
②《纲目》:"酸咸,微寒,无毒。"
各家论述:
《纲目》:"盐麸子,咸能软而润,故降火化痰消毒;酸能收而涩,故生津润肺止痢。肾主五液,入肺为痰,入脾为涎,入心为汗,入肝为泪,自入为唾,其本皆水也。盐麸、五倍先走肾肝,有救水之功,所以痰涎、盗汗风湿、下泪、涕唾之证,皆宜用之。"
化学成分:
盐麸子含鞣质50~70%,也有高达80%的,主为五-间双没食子酰-β-葡萄糖,尚有游离没食子酸2~4%及脂肪、树脂、淀粉。有机酸如苹果酸、酒石酸、柠檬酸等。预试有黄酮甙。
附方:
①治年久顽癣:盐麸本子、王不留行。焙干研末,麻油调搽。(《湖南药物志》)
②治毒溃烂:盐肤木子和花捣烂,香油调敷。(《湖南药物志》)
③治肺虚久嗽胸痛盐肤木干果研末。每晨服一至三钱,开水送服。(《福建中草药》)
生境分布:
为我国中南和西南常见的野生阳性树。分布东北及河北、山东、山西、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广东、广西、云南、陕西、甘肃等地。
原形态:
盐肤木(《正字通》),又名:糒木(《山海经》),酸柿、酢桶(《本草拾遗》),盐麸树(《开宝本草》),肤木(《木草图经》),木盐(《通志》),天盐(《灵草篇》),五糒、盐肤子木(《纲目》),盐霜柏(《生草药性备要》),枯盐萁(《宁乡县志》),夫烟树(《田居蚕室录》),滨盐肤木、盐灰木、五倍子树、泡木树、山杜仲飞天蜈蚣破凉伞、报木树、铈林盐、猴盐柴、盐白木、姑桶甏、盐子树、莲蓬柴、盐树苗、乌烟桃、麸杨树、芙连树、盐酸树女木、五倍柴。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达8米。树皮灰褐色,有无数皮孔和三角形的叶痕,冬芽有灰黄色的绒毛。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具小叶7~13,总叶柄和叶轴有显著的翅,小叶无柄,卵形以至卵状椭圆形,长6~12咪,宽4~6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圆形以至楔形,边缘有粗而圆的锯齿,下面具棕褐色柔毛。圆锥花序顶生,序梗密生棕褐色柔毛;花小,杂性,两性花的萼片5,广卵形,先端钝;花瓣5,乳白色,倒卵状长椭圆形,边缘内侧基部具柔毛;雄蕊5,花药黄色,丁字着生,花丝黄色;雌蕊较雄蕊短,子房上位,花柱3,柱头头状;雄花略小,中央有退化子房。核果近扁圆形,横径约5毫米,红色,被短细柔毛。花期8~9月。果熟期10月。
本植物的根(盐麸子根)、根皮盐麸根白皮),树皮(盐麸树白皮)、叶(盐麸叶)、花(盐麸木花)、幼嫩枝苗(五倍子苗)等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来源:
漆树科植物盐肤木果实
出处:
开宝本草

“盐麸子” 相关论述

释名」五倍、盐肤子盐梅子、盐坏子、木盐、天盐、叛奴盐、酸桶。
气味」(子)酸、咸、微寒、无毒
「主治」生津、降火、化痰、润肺、滋肾,消毒、止痢、收汗,治风湿眼病盐麸子的树白皮,以水煎服能杀蛔虫,其根白皮加醋煎浓汁含吞,能治骨鲠。有资料说,盐麸子的根能软鸡骨。盐麸子的叶上有虫寄生,即结成五倍子,说见虫部。

味酸,微寒,无毒。除痰饮瘴疟,喉中热结喉,止渴,解酒毒黄胆,飞尸蛊毒,寒热痰嗽,变白,生毛发。
取子干捣为末食之,岭南人将以防瘴。
白皮破血止血,蛊毒,血痢,杀蛔蛊。并煎服之。
白皮酒疸。捣碎,米泔浸一宿,平旦空腹温服一、二升。
叶如椿,生吴、蜀山谷。子秋熟为穗,粒如小豆。上有盐似雪,食之酸咸止渴。一名叛奴盐,(今附)
臣禹锡等谨按陈藏器云∶子主头风白屑效。日华子云∶盐麸叶上球子,治中蛊毒,毒药,同。
陈藏器云蜀人为之酸桶。《博物志》云∶酸桶,七月出穗,蜀人谓之主音,穗上有盐着,可人谓之为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