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疝

参考:小肠气滞

“气疝” 相关论述

古病名。主要症状为发作时阴囊偏坠肿痛,上连腰部(肾俞),每于恼怒过度或过劳时发作,气平静即逐渐缓解。

气疝又称“小肠气”,乃小儿时期多见的疝病。是肠管通过腹股沟进入阴囊引起的。在阴囊基部上方有肿物突出,按之柔软而有弹性,有剧烈哭闹,便秘努力,长期咳嗽或站立活动时,肿物增大,阴囊坠胀,平卧安静时肿物即逐渐缩小至完全消失。也可用手指由下而上轻压肿物,还纳入腹腔。治以益气升提或理气散结。
(一)
处方:母丁香适量。
用法:研为极细末,装瓶密封。取适量药末填满脐窝,敷料固定,2天换药一次。一般4~6次见效。敷药同时,要积极消除容易引起腹压增高的致病因素,如咳嗽便秘、排尿困难等。注意休息,减少活动量。
(二)
处方:白胡椒3克。
用法:上药分2份,分贴于肚脐部及两足心,上盖棉花,以胶布固定,每半月换贴1次。
(三)
处方:活鲫鱼60~90克2尾,伴小茴10克。
用法:或蒸或煎汤均可,不放盐,每日1次,连服5~6次。
(四)
处方:大小茴香各3克,荔枝核5个,桔核10克。
用法:共研末,每用红糖开水调服6克,每日2次。
(五)
处方:人参4克,党参15克,黄芪15克,桂圆肉10克,升麻3克,炙甘草2克。
用法:水煎服。
(六)
处方:黄芪15克,升麻3克,大枣15克。
用法:水煎服。
肿物过大,不能回纳腹腔,小儿烦躁哭闹局部肿块明显隆起,紧张、压痛,时间一久,会造成被嵌顿的小肠坏死,要赶快送医院手术治疗。


病名。指因气郁而发疝者。其证约有三,一见《诸病源候论》卷二十,该书所论五疝七疝内均包含有气疝。其因“皆由脏腑虚弱,饮食不节,气血不和,寒温不调之所生也。”“腹中乍满乍减而痛,名曰气疝。”治宜理气为主,内服用荔香散。二指因气郁而发作之阴囊坠痛,或兼有少腹结滞不适,大便秘结小便涩难,遗尿,腹胀满等症状。此证则治宜疏肝理气,内服导气汤,或用天台乌药散。若气虚者,可选用补中益气汤。三者系指小儿偏气。《儒门事亲》:“或小儿亦有此疾,俗名曰偏气。”其一可能系一般气郁所致之腹痛者;其二则含有阴囊睾丸之疾患所作者;其三或即小儿之腹股沟斜疝者。

齐北宫司空命妇,疝气膀胱,虽于前后溲而溺赤,病见寒气遗溺。众医皆以为风入中,病主在肺,刺其足少阳脉。臣意谓腹之所以肿者,厥阴之络结小腹也。厥阴有过脉结动,动则腹肿,臣意即灸其厥阴之脉。左右各一所,即不遗溺而溲清,小腹痛止。即更为火齐汤以饮之,三日而疝气散,即愈。
按∶意治病,纯用火齐汤,所谓得意佳作也。不知此病之愈,得力在灸,以厥阴病,灸厥阴脉,一灸而络舒。吾之攻灸,有鉴于斯。(樊阿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