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体变性

( bolitibianxing )

西医

简介:
玻璃体随着年龄的增加有发生变性的倾向,其主要表现为凝缩和液化,它是粘多糖解聚的结果,液化和凝缩是同时进行的,也就是在凝缩的部位密度增高,在液化的部位玻璃体结构解体,形成充以液体的光学空隙。玻璃变性有以下几种:①玻璃体老年性变性;②玻璃体近视性变性;③玻璃体后脱离;④原发性家族性淀粉样变性;⑤玻璃星状变性;③闪光性玻璃液化。
体征:
1.玻璃体老年性变性:①好发于老年人60岁以上约有80%以上发病;②眼前有黑影飘动感或闪光感视力多正常;③裂隙灯检查可见液化时黑色光学空间与正常玻璃体间形成薄膜状分界;④玻璃体周围的晶体、睫状体、视网膜的基底膜层的变性与增厚导致玻璃体后脱离,一部分产生视网膜裂孔和视网膜脱离
2.玻璃体近视性变性:①发生于轴性近视眼中;②症状:眼前有飘浮的点状或线状混浊物,持续一段时间继而消失,以后可再出现;③如果出现大量混浊或有闪光现象时,提示继发玻璃体后脱离。
3.玻璃体后脱离:①好发于中老年病人和高度近视患者;②眼前有黑影飘动,闪光感但视力无影响;③体征:可见玻璃体混浊,在视乳头前方可见一环形混浊,位于玻璃体后界面上,即玻璃体后裂孔;④三面镜检查:可见视网膜前方与玻璃体后界面之间有一黑色狭光带;⑤b超:增强时常可显示视网膜前有一狭窄密度减低带;③可继发视网膜裂孔与视网膜脱离
4.原发性家族性淀粉样变性:①双眼进行性视力下降,伴有多发性神经炎,中枢神经系统异常等:②体征:玻璃体为灰白色或黄白色丝状混和物,视网膜动脉旁可有渗出、出血、视网膜棉絮样斑,也可发现周边部新生血管;③活检:玻璃体切割物的病理检查。
5.玻璃体星状变性:①好发于中老年人,80%为单眼发病,男女无差异;②症状,视力多正常,常于体检中发现;③体征:放大瞳孔后可见玻璃体中有无数乳白色圆球或盘状混浊体,大小0.01~0.1mm不等,眼球转动时小球也随之稍转动,然后回复至原位,表明玻璃体并未液化。
6.闪光样玻璃体液化:①多见于因严重外伤或其它原因所致的大量或反复出血的眼球中;②多数视力丧失;③体征:玻璃体内充血胆固醇结晶的彩色结晶体,因玻璃体已高度液化,结晶体沉积于玻璃体底部,眼球运动使纷纷从眼底部开始升起,停时其又下沉。
鉴别诊断:
1.玻璃体后脱离与视网膜脱离:后者视网膜隆起高低不平,隆起的表面有视网膜血管,玻璃体后脱离可引起视网膜脱离,b超可鉴别二者。后者在玻璃体腔内出现一条强光带,凹面向前,一端与视乳头相连,另一端终止于周边部。
2.玻璃体后脱离与变性性视网膜劈裂症:后者双眼对称发病,周边部视网膜呈小坡样隆起,光滑透明的薄膜含有血管,有网眼样反光,视野缺损
3.玻璃体星状变性与眼胆固醇结晶沉着症:后者多见于40岁以下年轻人,双眼发病,玻璃体内金黄色发亮的胆固醇结晶,眼球转动时结晶体飘动度大,眼球静止时随即下沉,常伴有白内障或角膜混浊。
4.玻璃体星状变性与玻璃体炎性混浊:眼前黑影飘动,视力减退程度因原发性疾病玻璃体混浊的程度而不同,眼底可见星状、絮状团块状混浊或脓。
治疗:
本组病的药物治疗均无效,如果视力不受影响无需治疗;如对视力有影响可行玻璃体切割术。

“玻璃体变性” 相关论述

(一)玻璃体液化(synchysis)随着年龄增长,或为高度近视者,原为凝胶状的玻璃体逐渐脱水,变性而成为溶胶状,玻璃体腔内出现含水的腔隙,称为玻璃体液化。同时玻璃体内的网状结构因脱水而凝集,在裂隙灯下可见到细长而屈曲的膜样纤维带,其上有小的白色颗粒附着。多发生于玻璃体中央。
(二)玻璃体后脱离(posteriorvitreous detachment)在靠近视网膜的玻璃体皮质部分较致密,与视网膜的附着也较紧密。在玻璃体液化时随液化腔的扩大,液化的玻璃体通过后玻璃体膜的裂孔入视网膜前,使玻璃体与视网膜之间发生分离,称为玻璃体后脱离。多见于后上方。在裂隙灯下,玻璃体后部有一大的透明“空腔”,前方为脱离并塌陷的玻璃体网状结构,随眼球运动而漂动。病人可有飞蚊症、眼前闪光感、或视力减退。应及时散瞳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视网膜裂孔等病变,及时治疗。
(三)星状玻璃体病变少见,多单眼发病,老年人为多,玻璃体内可见许多雪片状小球悬浮在玻璃体内。小球的成份为脂质和磷酸钙盐。
(四)闪辉性玻璃体溶化症,多见于中老年人,双眼玻璃体受累,其内可见许多反光很强的结晶体,其成分为胆固醇结晶。也可见于前房,虹膜及视网膜上。
治疗 对玻璃体变性本身无特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