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炎性睾丸炎

( saixianyanxinggaowanyan )

别名: 卵子瘟 , 病毒性睾丸炎 , 瘟睾

西医

简介:
腮腺炎性睾丸炎是腮腺炎病毒经血行侵入睾丸而引起的睾丸感染,属于睾丸特异性感染的一种。
发病机理:
由腮腺炎病毒(mumpsvirus)经鼻或口腔侵入人体后,在上呼吸道的上皮组织内增殖产生病毒血症,经血流到达各种腺体或中枢神经系统。常受累的腺体有腮腺颌下腺、睾丸、卵巢、胰腺、乳腺、甲状腺、肠浆液造酶腺、胸腺等,腮腺最易受累。睾丸炎流行性腮腺炎在生殖系统的主要并发症,约20%腮腺炎患者并发睾丸炎
病理:
睾丸增大、白膜有点状出血,睾丸实质水肿,多核细胞弥漫浸润,淋巴细胞及组织细胞碎片充斥腔内及小管,少数小管坏死,生殖上皮细胞及精原细胞退变,附睾也可受累有炎症改变。睾丸酮的分泌一般不受影响,约2/3病例为单侧睾九受累,也有报告仅1/5~1/3病例为双侧睾丸同时受累。如双侧睾丸感染,则可引起睾丸萎缩,精子生成障碍而导致不育
发病:
12%~20%腮腺炎患者并发睾丸炎,但也有无腮腺炎病史者,病程一般持续7天~10天。
体征:
1.症状:多有急性流行性腮腺炎病史,腮腺肿大后1周左右并发睾丸炎,常为一侧睾丸肿痛,重者如刀割,轻者仅有不适。可伴恶寒发热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
2.体征:阴囊红肿、睾丸肿大,但质地柔韧,触痛敏感,精索附睾均有疼痛,有时并有鞘膜积液,但睾丸不化脓。腮腺部位肿胀,腮腺管口处红肿,按压时有分泌物出现。
实验室诊断:
白细胞计数、中性白细胞计数可升高或不升高,血清淀粉酶测定值升高,呼吸道病毒中和试验阳性,在呼吸道和生殖道分泌液的微生物学检验中可查到相应的腮腺炎病毒。肾功能有一定损害,小便中可查得特种病毒。
鉴别诊断:
(一)睾丸扭转:症状与腮腺炎性睾丸炎相似,但发病急骤、有剧烈运动或阴囊损伤的诱因,疼痛剧烈,无腮腺炎病史,普雷恩氏征阳性(prehn'ssign),即托起阴囊可使疼痛加剧。阴囊触诊检查睾丸位置上移或呈横位,精索呈麻绳状扭曲。放射性核素睾丸扫描显示扭转侧睾丸血流灌注减少,呈放射性冷区。
(二)急性附睾炎:发病急,附睾肿大疼痛,有放射痛并有发热等全身症状,可并晨睾丸炎。但附睾多有尿道内使用器械及留置导尿管的病史,无腮腺炎病史,疼痛常可沿输精管放射至腹股沟及下腹部等处,检查时常可发现附睾尾部轻度肿大有硬结。
(三)急性化脓性睾丸炎:临床表现与腮腺炎性睾丸炎相似,但无腮腺炎病史,有化脓性细菌败血症的病史或有尿道内器械应用史,阴囊触诊发现附睾、睾丸增大,附睾处有硬结,若化脓则有波动感。血常规检查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多,病程较长。
(四)嵌顿性斜疝又称腹股沟斜疝嵌顿,临床症状与本病相似,但无腮腺炎病史,既往有阴囊内肿物可以还纳入腹腔的病史。嵌顿时腹痛症状较剧,呈持续性、阵发性加重,可伴恶心呕吐腹胀肛门停止排气、发热肠梗阻症状。局部检查可见阴囊肿胀,但睾丸及附睾扪之无异常,听诊可闻及肠鸣音,血常规检查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多。
预后:
本病为流行性腮腺炎的主要并发症,好发于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2岁以下较少发病,这种病毒除嗜腮腺而致病外,还对生殖器官、神经组织、胰腺等有一定的侵犯率,男童病毒性睾丸炎的发生率颇高;如果成人罹感,则发生率更高。一般在腮腺炎发病后1周左右,偶而也可在腮腺肿胀前或同时发病,多侵犯一侧睾丸,也有双侧同时罹患者。病程约持续3天~4天至1周~2周,预后较好,不会影响生育,但如果双侧睾丸发病,则有可能影响生育能力。
治疗:
西药治疗
1.一般抗生素和磺胺药无效,可试用干扰素诱导剂,如聚肌胞肌注,1mg/次~2mg/次,每2~3日1次。
2.肾上腺皮质激素可短期应用,能抑制炎症反应及减轻症状。口服强的松1mg/kg·d~2mg/kg·d,成人20mg/d~40mg/d,分3次口服,连用1周~2周。也可应用地塞米松。
3.丙种球蛋白肌注,0.15ml/kg,1个月1次。也可试用转移因子,皮下注射2ml,或1iu~2iu,每周1次。
4.己烯雌酚1mg,每日3次口服。
5.可试用腮腺炎患者康复期血清(3个月~4个月内的血清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