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皮炎
( daotianpiyan )
别名: 水渍疮
中医
简介: |
稻田皮炎是指农民在拔秧、插秧阶段发生的一种皮肤过敏反应,类似于中医文献中的"水渍疮",如《外科启玄》中说:"辛苦之人,久弄水浆,不得停息,致令足丫湿烂。久雨水湿,劳苦之人跣行,致令足丫湿烂成疮。""水渍疮"包括一切久浸水湿引起的皮炎,范围较广,稻田皮炎仅是其中的一种。 |
诊断: |
水湿浸渍,或感受虫毒,湿热蕴阻肌肤,而见指趾缝皮肤肿胀、糜烂、渗液;若湿热毒邪深入营血,可见发热,恶寒,头痛,苔薄黄,脉数。 证侯:症见指趾缝肿胀、糜烂、渗液,自感疼痛,身热形寒,头痛,夜寐不安,舌苔薄黄或腻,脉数。 辨析:①辨证:本证指趾缝糜烂、渗液、身热形寒,头痛,苔薄黄或腻,脉数。②病机:湿热蕴毒,阻滞肌肤,而见指趾缝糜烂、渗液;热毒深入营血,症见身热形寒,头痛。苔黄腻,脉数为湿热之象。 |
治疗: |
一、辨证选方 治法:清热利湿解毒。 方药:银花30g,连翘15g,赤芍10g,丹皮20g,栀子10g,地丁10g,苍术10g,黄柏10g,车前子30g,生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 二、外治法 1.复方枯矾粉(冰片1g,枯矾25g,氧化锌20g,滑石粉加至100g)外用,每日1次。 2.破溃糜烂者,青黛膏外用,每日2次。 |
西医
简介: |
稻田皮炎是农业劳动者从事水稻田耕作过程中发生的一种皮肤病,尤以春夏农忙季节为多。临床可分浸渍糜烂型皮炎和尾蚴皮炎两型。 |
季节: |
以春夏农忙季节为多。 |
诊断依据: |
一、浸渍糜烂 1.有连续数天下水田劳动的经过。 2.初起指趾缝皮肤肿胀,浸渍发白,自觉发痒,甚则表皮剥脱、糜烂、渗液,自觉疼痛。 二、尾蚴皮炎 1.在6~8月份从事疫水劳动者。 2.皮疹为先痒后起红斑,继之形成绿豆至黄豆大的红色丘疹或丘疱疹、风团。 3.多发于小腿、踝部、前臂、手背。 4.埋在泥土中的足部不发病。 |
体征: |
临床表现与分型 1.浸渍糜烂型皮炎:下水田连续2~5天发病,指趾缝皮肤肿胀,浸渍发自,自觉发痒。甚则表皮剥脱,糜烂,渗液,自觉疼痛。病程呈自限性,停止下水劳作数天可自愈,如发生继发感染,则局部红肿化脓,伴发淋巴管炎或淋巴结炎,可使病程延长。 2.尾蚴皮炎:每年6~8月在疫水中从事劳动,不分年龄、性别均可发病,发病率达100%。患者的皮肤与尾蚴接触后,快则5~30分钟,慢则1~2小时内发病。好发部位如小腿、踝部、前臂、手背,埋在泥土中的足部不发病。皮疹表现为开始为痒,继而出现红斑,数小时内发展成绿豆至黄豆大的红色丘疹或丘疱疹,以至风团,周围有红晕,可疏散或密集分布,自觉剧痒,可因搔抓而继发化脓感染。 该病具有自限性,经3~7天渐消退。如继发感染或反复接触疫水则可使病程延长。 |
鉴别诊断: |
足癣(浸渍糜烂型):趾间皮肤湿润、浸渍、发白、糜烂、瘙痒、恶臭。实验室检查:真菌镜检或培养为阳性。 |
治疗: |
一、全身治疗 1.给予抗过敏药物如扑尔敏每次8mg,每日3次口服。 2.继发感染时内服抗菌药物。 二、局部治疗 1.浸渍糜烂型:3%~5%龙胆紫外搽。 2.尾蚴皮炎:炉甘石洗剂、1%薄荷、5%酒精外搽。 3.继发感染者:1:5000高锰酸钾溶液外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