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囊肿
( gannangzhong )
西医
简介: |
肝囊肿是常见的肝脏良性疾病,可分为寄生虫性与非寄生虫性两大类。寄生虫性以肝包虫病为多见。非寄生虫性又分为先天性和非先天性两种,后者包括创伤性、炎症性、肿瘤性及退行性四种。肝囊肿中以先天性肝囊肿最常见。肝囊肿通常是指这一种。先天性肝囊肿可为单个或多个,互相分隔或有交通。有的受遗传因素支配,并可与其他肝胆系统先天性疾病同时存在,如先天性肝纤维化、胆总管囊肿、先天性肝内胆管扩张(caroli病)、内脏囊肿性脑发育异常综合征(gru-ber综合征)等。 |
病因: |
多囊肝:为遗传性疾病,常合并有肝以外脏器的囊肿,故属多囊病的一部分。多囊病分为儿童型与成人型两种。儿童型多囊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多于婴儿期或儿童期因肾功能衰竭或并发症而死亡。成人型多囊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
病理: |
1.孤立性肝囊肿:起源于迷走的胆管,大多是单个,也可是多个,以右叶为多。囊肿为边界清楚,可带蒂而突出于肝外,大小自针头到直径10cm以上。囊壁为扁平或立方上皮,外有基底膜与纤维素包绕。囊内可为单房或多房,含有液体,其性质可为透明或混浊、胶冻样、粘液样、乳样或胆汁样,也可呈脓性(有继发感染)或血性(出血)。囊内液体量多者可达1000ml以上。合并腺癌时称囊性腺癌。 2.多囊肝:囊肿分布于肝脏的一叶或两叶,小者直径1mm,大者直径可达20cm。囊壁为扁平、柱状或立方上皮,外有纤维包绕。囊内含透明无色或淡色、棕色液体,但无胆汁,其量可达2000ml。 |
诊断标准: |
肝囊肿诊断标准: 1.一般无症状,囊肿较大者可有上腹张痛不适。肝不大或有不同程度肿大,部分可触及单个或多个囊肿,可有波动感,多无压痛。有的可触及因合并多囊肾而肿大的肾脏。 2.肝功能及afp正常。 3.合并多囊肾者可有蛋白尿、血尿或慢性肾功能不全表现。 4.b超(必要时ct)有助诊断,可同时判断有无肾囊肿。 |
体征: |
1.孤立性肝囊肿:一个以上的孤立性肝囊肿临床表现不同于先天性多囊肝。囊肿多于成年期出现,以女性为多。一般无甚症状,囊肿压迫邻近器官时则可引起症状,如疼痛、恶心、呕吐等。疼痛主要局限于右上腹或中上腹,一般为钝痛,偶为锐痛或剧痛。囊肿压迫胆总管时可出现梗阻性黄疸。囊内出血或穿破至腹腔或带蒂囊肿扭转时可发生急腹症。体格检查时仅于一部分患者可见上腹部隆起或扪及肿块。 2.多囊肝:亦以女性为多,早期无病状,出现症状多在40岁以后。主要症状多由多囊肾引起,如腰痛、血尿、高血压、尿道感染、结石和肾衰竭等。出多囊肝本身引起者,主要表现为腹胀、上腹痛、恶心呕吐。体检时肝脏可正常或肿大,边缘坚实,表面呈结节状,常被疑为肝硬化或肝癌。肝功能一般不受影响,偶尔由于囊肿压迫可出现门静脉高压或引起胆管炎。囊肿也可有继发感染。体检除可扪及肿大的肝脏以外,常可扪及肿大的肾脏。 |
影响诊断: |
多囊肝:x线平片可见到肝、肾肿大,横膈抬高。钡餐x线检查显示胃向左移位。肝核素扫描检查可见到肝脏内多个占位性病变,但不能肯定性质。超声、ct、腹腔镜检查及剖腹探查可对此病作出诊断,其中尤以超声检查最适用于本病诊断。发现肝脏有多褒病变时要注意检查其他脏器有无囊肿或先天性异常存在。 多囊肝需与肝包虫病、肝硬化和肝癌相鉴别。 |
鉴别诊断: |
多囊肝: 多囊肝需与肝包虫病、肝硬化和肝癌相鉴别。 |
疗效评定标准: |
1.治愈:手术切除,症状消失。 2.好转:囊肿部分切除,症状减轻或消失。 |
预后: |
多囊肝: 单纯多囊肝预后一般良好,合并多囊肾时往往因肾功能衰竭而威胁患者生命。 |
治疗: |
多囊肝: 多囊肝无特殊治疗方法,无症状者不需要治疗,只在很大的囊肿或囊肿破裂,伴有胆道压迫、出血或继发感染时才考虑外科手术。治疗方式同孤立性肝囊肿。 |
“肝囊肿” 相关论述
由于b超检查已成为健康检查的一个重要内容,因而肝囊肿检测量日益增多,国内报道已达1.26%~3.09%,多见于50岁以上成年人。
所谓囊肿就是在肝实质内有一囊腔,内充满液体。形成囊肿疾病的原因颇多,如寄生虫(肝包虫病)、先天性胆管囊肿及肿瘤性囊肿,这些均十分少见,最多见的还是先天性囊肿,其因在胚胎期胆管发育过程中自行退化,且不与胆道相通,所分泌的液体,日积月累形成囊腔,囊腔可以是单发的,亦可以多发的,一般1~2厘米大小,大者可达10余厘米,内含数千毫升囊液,若无并发症,囊液是清澈透明的。
小囊肿毫无症状,大囊肿可有压迫症状,导致肝区不适,乃至腹块,至今尚无证据证明囊肿有恶变可能,因而小囊肿不需处理。直径超过5厘米时,可在超声引导下抽吸囊液,并注射纯酒精,囊肿可望消失,大囊肿须手术处理。若肝内有囊肿者,得检查肾脏等器官是否也有囊肿,可一并处理。
(许国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