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易激综合征

参考:下焦滑脱

“肠易激综合征” 相关论述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全肠道的动力异常性疾病,出现腹痛便秘腹泻
此病女性多于男性3倍。在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其肠道对许多刺激特别敏感,紧张、饮食、药物、激素或轻微的刺激和炎症可引起胃肠道异常收缩。引起抑郁和焦虑的情绪紧张和心理常常加重肠易激综合征的发作。患此病的一些病人对他们自身的症状显得极其关注,把自己的病情评价过重,比其他人失去了更多的生活和工作能力。其他有类似情绪紧张和心理冲突的病人则表现为较轻的胃肠道症状或对其症状给予较少的关注和具有较好的生活工作能力。
疾病发作期间,胃肠道收缩更有力、更频繁,使食物在小肠的通过时间缩短,常常引起腹泻腹痛是由于大肠强力收缩和大肠疼痛感受器敏感性增加所致。症状总是在病人清醒时发作,极少有症状使病人从睡觉中醒来的情况。
在一些病人中,引起症状出现和加重的原因可能是高热量或高脂肪膳食。在另一些病人,麸面食品、奶制品、咖啡、茶或柑橘类水果可能是加重症状的原因。但是这些食物是否是真正原因还未完全弄清楚。
【症状】
肠易激综合征有两类主要症状。第一类是痉挛结肠型,常由饮食因素诱发,产生周期性便秘或伴有腹痛腹泻。有时便秘腹泻交替出现,粪便中常有粘液。腹痛可为持续性钝痛或尖锐绞痛,通常是在下腹部。病人可有腹胀、胃肠胀气、恶心头痛、乏力、抑郁、焦虑或注意力不集中等表现。排便后常使症状缓解。
第二类主要出现无痛性腹泻或相对无痛性便秘腹泻可以突然发生,有极紧迫的便意。虽然有时腹泻在睡觉醒来时立即发生,但典型的表现是在进餐后不久即发生。有时便意如此紧迫,以至于病人失去控制,还来不及到厕所即已排便。在夜间极少有腹泻。有些病人有腹胀和伴有轻微疼痛的便秘
【诊断】
大多数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看上去一般健康状况尚好。通常体格检查除发现大肠处有压痛外,没有显示出有其他异常。一般要作些检查,如血液检查、粪便检查和乙状结肠镜检查,以鉴别肠易激综合征和炎性肠病以及其他能引起腹痛和排便习惯性改变的疾病。虽然粪便可能是稀水样的,但粪便检查结果通常是正常的。乙状结肠镜检查(见第100节)可引起病人腹部痉挛和腹痛,但除此之外,检查结果是正常的。有时,还要作其他检查,如腹部超声波、肠道x线检查或结肠镜检查。
【治疗】
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方法因人而异。有引起本病明确的食物因素者,或心理紧张、情绪障碍者,如果可能的话,应避免和清除这些因素。对大多数病人,尤其是主要表现为便秘者,规律的体育活动有助于胃肠道功能恢复和保持正常。
一般说来,能进食普通饮食当然最好。有腹胀和胃肠胀气者应避免豆类、白菜以及其他难以消化的食物。应避免大量使用加有山梨醇这类人工增甜剂的食物、药物和口香糖。只能小量摄入果糖(水果、浆果和一些植物中的常见成分)。低脂饮食对改善病人症状有一定作用。同时患有肠易激综合征乳糖酶缺乏症者应避免进食奶制品。
有些肠易激综合征病人,尤其是主要症状是便秘者,可通过进食较多的纤维素来改善症状。每天进食一茶匙未精制麦麸和大量水和其他汤或饮料,或用两杯水冲服车前草胶浆剂。如此,饮食中纤维素的增加可减轻病人症状,如腹胀和胃肠胀气。
减弱胃肠道功能的药物是一些解痉药,如普鲁本辛。虽然常使用,但至今并未证明它对本病有效。止泻药如苯乙哌啶和易停有助于治疗腹泻者。抗抑郁药物、轻度镇静剂、精神治疗药物、催眠剂和行为矫正疗法对有些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有效。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消化道功能紊乱性疾病,病程较长,但无营养不良的表现。过去称为“痉挛性结肠炎”、“粘液性结肠炎”、“导泻药性结肠炎”、“单纯性结肠炎”、“精神性腹泻”及“不稳定性结肠炎”等。
典型的肠易激综合征病人往往为中年妇女,具有神经过敏的素质,经常就医。
肠易激综合征的主要临床症状为:
(1)腹部疼痛,其程度轻重不等。轻者仅为腹部不适,重者则可出现剧痛,曾有人因此而要求剖腹探查。腹痛最常位于左下腹部和下腹部,偶可涉及下背、肋部及大腿。疼痛不如消化性溃疡那样局限,常不能用一个手指点出疼痛的部位。有时腹痛可为排便所缓解。失眠肠易激综合征病人常见的伴随症状,但入睡后极少被痛醒。由于女性患者的症状常于月经前或经期加重,故易造成治疗上的错误。
(2)在肠易激综合征病人中,大便不规则,次数的改变,常见或多或少。最令人讨厌的是经常发生的、表面上似乎矛盾的“便秘”和“腹泻”的交替出现。便秘时常无排便欲望或因粪便干硬而排便困难;腹泻时呈水样便或多次排出小的、碎块状粪便。
(3)粪便性状改变。病人常因为粪便性状及色泽的变化而惊惶失措,他们似乎认为:水样便提示食物(营养)的丢失;小的、碎块状粪便提示排便不畅;多得令人难以置信的粘液提示“组织”脱落、怀疑肠腔“溃烂”。然而,肠易激综合征病人决不会出现便血或黑便,除非是痔核肛裂药物引起。
这些症状可以单一或几种联合存在,同时还可伴有消化系统的其他症状,如咽喉部异物感、恶心、胃灼热、打嗝、胃肠胀气或肠鸣等;另外,还可伴有其他系统的症状,如眩晕心悸、气短或尿频等;至于虚弱、疲劳或厌倦等也是很常见的。
总之,症状越多,病程越长,诊断肠易激综合征的可能性越大。
肠易激综合征病人常无特殊的体征,有时在右下腹部或季肋部有明显的胀气,或者沿着结肠的解剖走向可扪及一触即痛的痉挛性肠段。
虽然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机理与过敏素质、环境刺激、饮食、药物及情绪因素等有关,病人应该了解:肠腔痉挛或紧张不会影响正常的消化生理过程,即使处于某种刺激下、肠腔仍能照常工作,不会影响患者的营养状况;对焦虑的病人来说,尽管症状存在长达数年,但不会引起严重疾患,因为至今尚未发现肠腔痉挛和癌肿之间具有明确的联系。有些患者为了恢复正常的排便习惯而有意迫使自己进行一系列克制或增加排便的重复动作是无益的。由于肠腔是习惯的奴隶,故病人应根据胃肠反射的原理于早餐后进行排便是治疗便秘的简便方法。有几种相对比较特异的治疗知识和措施:
(1)饮食不宜严格限制,应有一定的自由度。酸性水果、新鲜色拉及酒类饮料可能是引起腹痛的主要原因。通常,低脂饮食能刺激胃肠运动,增加蛋白质含量可抑制结肠的收缩。应用高纤维饮食的价值仍有争议。有人认为每天摄入含纤维素20克的食物可增加大便次数,且减少疼痛发作次数和程度。有些病人在食用乳制品后可出现腹泻,理应避免。
(2)物理疗法的价值很有限。局部加热有时可缓解痉挛性腹痛;电热褥或热敷可减轻肠痉挛;热水浴偶尔也有帮助。病人适当的体育锻炼能消除过度的精神紧张,慢跑锻炼,效果较好。在物理疗法的同时,可以考虑灌肠,但不主张有规律的灌肠,只宜偶尔使用。
(3)病人对药物,尤其在广告中见到的药物寄于无限希望,但事实并非如此,要知道任何一种最有前途的药物在治疗中迟早会失去魅力。由于精神刺激和紧张可能导致肠易激综合征,故有人试用镇静剂治疗。比较受欢迎的如利眠宁5~10毫克和安定2~5毫克,可于餐前和临睡前口服。
当然不是所有的镇静剂都可以应用,更不宜长期服用。也有人认为应用抗忧郁药比催眠镇静剂更为恰当,如丙咪嗪或阿米替林,但宜短期使用。理论上抗胆碱能药物(如阿托品0.4~0.8毫克、颠茄酊10~30滴、普鲁本辛15~30毫克、双环胺10~20毫克,餐前或临睡前服用)能缓解肠道痉挛,但其实际效果却令人失望。如果能与镇静剂联合应用可减少抗胆碱能药物的用量。最近,有人报道应用钙通道阻滞剂、双歧杆菌对改善症状也有一定的效果。至于其他治疗措施如生物反馈、心理治疗等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必须指出的是:肠易激综合征病人的最大危险是其慢性症状掩盖了后来伴发的恶性肿瘤。因此,病人一旦出现新的症状或原有症状的加重应及早就医。
(李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