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囊阴茎象皮肿
( yinnangyinjingxiangpizhong )
别名: 頹疝 , 阴頹疝 , 子肿
西医
简介: |
阴囊阴茎象皮肿系淋巴管炎多次发作,皮下、皮内纤维组织增生,导致阴囊阴茎皮肤增厚、变粗呈象皮样改变的病症。 |
发病机理: |
阴茎阴囊象皮肿是班氏丝虫感染后的并发症,阴茎阴囊可同时出现,亦可单独发生。班氏丝虫病的早期病理变化为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晚期则为淋巴循环阻塞的后果。病变主要由成虫引起,幼虫也有一定的作用。微丝蚴虽与丝虫病主要病变关系不大,但可引起“热带嗜酸细胞增多症”,大量微丝蚴在短期内死亡时,可产生全身过敏反应和局部损伤性炎症。幼虫和成虫的代谢产物、幼虫的蜕皮液和蜕皮、成虫子宫内的分浊物和死亡成虫的分解产物,以及成虫本身的机械性刺激,均能引起局部的淋巴管炎、淋已结炎和全身过敏反应如发热、嗜酸粒细胞增多等。淋巴结内虫体周围有以嗜酸粒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浸润为主的肉芽肿炎症变化。炎症的反复发作导致淋巴窦纤维组织增生而造成淋已结阻塞。丝虫寄生的淋巴管早期呈现内膜肿胀、内皮细胞增生、管壁及周围组织有炎性细胞浸润;最后由于纤维组织增生、管壁变厚而造成淋巴管阻塞。淋巴循环阻塞又力急性淋巴管炎的发作创造了条件。淋巴循环发生阻塞后,在阻塞部位以下的淋巴管压力增高,形成淋巴管曲张甚至破裂,淋巴液流入周围组织或器官。除机械性阻塞外,淋巴瓣膜受到丝虫破坏后形成的淋巴循环动力学改变,也可引起淋巴回流障碍和淋巴滞留。如其阻塞在浅鼠蹊部淋巴结或淋巴管,则形成阴囊淋巴肿或阴囊象皮肿。象皮肿是淋巴肿的进一步发展。淋巴液滞留在皮下组织即形成淋巴肿,淋巴液内蛋白含量较高,滞留干皮肤和皮下组织时,刺激纤维组织增生,使皮肤及皮下组织显著增厚,皮肤粗硬有皱褶,即形成阴囊阴茎象皮肿。由于皮肤局部血循环障碍,皮肤的汗腺、脂腺及毛囊功能受损,因而易发细菌感染,后者又促进纤维组织的增生,使象皮肿加重,严重者阴囊可达4.5kg~10kg,阴茎内陷缩入阴囊,影响患者的劳动和性生活。 |
症状: |
临床常表现为阴囊阴茎肿硬重坠,如升如斗,皮肤极度肥厚变硬,表面粗糙不平,麻本不知痛痒等特征。 |
体征: |
1.有丝虫病或流行区域居住病史,以及阴囊部丹毒反复发作史。 2.典型的阴囊阴茎象皮肿表现为阴囊肿大如斗,沉重下坠,皮肤极度肥厚变硬,表面粗糙不平,状同象皮,为淋巴丝虫病晚期的临床表现,诊断较易。 3.本病早期往往表现为反复发作的精索炎和附睾炎。患者发热,一侧自腹股沟向下蔓延的阴囊疼痛,附睾肿大、压痛,精索上有一处或数处结节,触痛明显。继之则有阴囊、阴茎皮肤反复水肿,水液外渗。 4.本病晚期还可伴有下肢象皮肿、乳糜尿、鞘膜积糜等临床表现。 |
实验室诊断: |
对该类病人进行病原学检查十分重要。可在夜间采集周围血,直接涂片查找微丝幼虫。对血中微丝幼虫阴性者,可做病变淋巴结活检,寻找成虫。丝虫病的免疫学检查,均有较高的阳性率,但有假阳性结果,所以不能做为确诊的依据。 |
鉴别诊断: |
1.附睾炎:阴囊包块,附睾肿大,轻度压痛,与睾丸界限清,可继发鞘膜积液。皮肤肿胀但不变厚,白细胞计数升高,可有尿道分泌物及膀胱激惹征。 2.附睾结核:发病缓慢,输精管呈串珠样改变,无触痛,可合并轻度睾丸鞘膜积液,无菌性脓尿及结核菌浓缩液检查阳性。 3.睾丸肿瘤:为无痛性肿块,质地坚实,有沉重感,睾丸有结节,局部组织软化或波动。血浆hcg升高,afp协助检查有助于确诊。 |
治疗: |
(一)西药治疗 阴茎阴囊象皮肿急性发作期或继发感染时,应卧床休息,抬高阴囊,使用抗生素。同时治疗丝虫病,对于查到微丝蚴的病人,给予抗丝虫药物治疗。海群生每次200mg口服,每日3次,连用7日。或海群生与卡巴肿合并治疗,卡巴肿每次0.5g,每日2次。并加用海群生每次50mg,每日2次,口服,连用10日为1疗程。 (二)手术治疗 本病的治疗主要为手术治疗,其目的为减少功能障碍及改善外观。在原则上可分为两类: 1.切除增生及水肿组织,保留全部或部分原有皮肤,利用原有皮肤修补所形成的缺损,这种手术适用于轻度或重度阴囊象皮肿。 2.切除增厚的皮肤与增生及水肿组织,用皮肤移植法修补缺损。这种手术适用于重度或巨大的阴囊象皮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