鲮鲤
( Línɡ Lǐ )
别名: 石鲮 , 龙鲤 , 鳞鲤 , 石鲮鱼
鲮鲤 (出处: 《中药大辞典》 )
主治: |
《医林纂要》:"杀虫,行血,攻坚散瘀,治痹通经。" |
性味: |
《纲目》:"甘涩,温;有毒。" |
附方: |
治大麻风:活鲮鲤一个,拣最大者。用生桐油一斤(小者桐油半斤),先用雄黄末一钱,没药末七分,黄枪末一两,共搅入生桐油使匀。将鲮鲤架起,下用炭火熏灼,使其口渴,即能张口,然后将药末和油灌入口内,不吃再烘,以油吃完为度,再加大火,将鲮鲤炙酥,研为细末。另加百草霜一两,共研细,入瓷瓶内,封紧不可泄气。每用五钱,以烧酒调服,上用棉被重盏卧一时许,候满身汗出,隔一日再如法服五钱。复后七、八日,身面如蛇壳脱皮。(《串雅内编》) |
生境分布: |
分布广东、海南岛、广西、云南、贵州、湖南、江西、福建、台湾、浙江、安徽、江苏等地。 |
原形态: |
体形狭长,成兽体长差异很大,由50~100厘米。头呈圆锥形。吻尖,舌细长,无齿。耳小。尾扁平而长,尾背略隆起。前肢略长于后肢,各具五趾,有坚而锐利的爪。从头、背、体侧至尾端均被以覆瓦状排列的硬角质鳞片,鳞片黑褐色或灰褐色,鳞片间杂有稀毛;背鳞阔菱形;腹侧、前肢近腹部内侧和后眩鳞片呈盾状,中央有龙骨状突起;尾,侧鳞片星折合状。下颔、两颊、眼、耳部过胸腹部至尾基部无鳞片而被稀疏的棕色硬毛。雌兽胸部有乳头2对。 栖于丘陵或树木潮湿地带,掘洞穴居。夜出觅食,食物主要为白蚁、黑蚁。也食蜜蜂等昆虫。能爬树游水。受敌时踡成一团。常雌雄同居。 |
来源: |
为鲮鲤科动物鲮鲤的肉或全体。全年均可捕捉。遇着时撒泥砂于其身上,或使猎犬到洞穴寻找。鲮鲤见狗或被撒上泥砂,即蜷缩成团,此时极易捕捉。 |
出处: |
《别录》 |
“鲮鲤” 相关论述
「释名」龙鲤、穿山甲、石鲮鱼。
「气味」咸、微寒、有毒。
「主治」
1、中风瘫痪,手足不举。用穿山甲(左瘫用右甲,右瘫用左甲)断熟、大川乌头炮熟、红海蛤如子大者各二两,共研为末。每用半两同葱白同捣汁,和成厚饼,径约半才,随病所三侧贴脚心,捆好,静坐泡脚于热水中,等身麻汗出,急去药,手足渐能上举。半月后再照此治疗一次,,可以除根。治疗期间注意饮食,避风,保养身体。
2、热疟,用穿山甲一两、干枣十个,同烧存性,研为末,每服三钱,于发病之昌,黎明时,水送服。
3、下痢里急。用穿山甲、蛤粉等分,同炒过,研为末。每服一钱,空心服,温酒送下。
4、肠痔、气痔,出脓血。用穿山甲(烧存性)一两、肉豆蔻三枚,共研为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病重者加猬皮灰一两。
5、妇女阴肿、三角昭卵块。随病之左右取穿山甲之左右五钱,以少炒焦黄,研为末。每服二钱,酒送下。
6、乳汁不通。用穿山甲炮过,研为末,每服一匙,酒送下。一天服二次。外以油梳梳乳,即通。此方名“涌泉散”。
7、乳痈。治方同上。
8、肿毒初起。用穿山甲插入谷芒热灰中,炮焦为末,取二两,加麝香少许。每服二钱半,温酒送下。
9、便毒便痈。用穿山甲半两、猪苓二钱,都经醋炙过,研为末,酒送服二钱,外用穿山甲末,和麻油、轻粉涂患处。仅有末涂亦可。
10、瘰疬溃烂。用穿山甲二十一片,烧过,研末敷涂。又方:用穿山甲(土炒)、斑蝥、熟艾,等分为末,敷患处;另用乌柏叶巾上。灸四壮,甚效。
11、耳出脓。用穿山甲烧存性,加麝香少许,吹入耳内,三日后,水干即愈。
12、耳鸣耳聋(突然耳聋,肾虚,耳内如有风水钟鼓声)。用穿山甲一大片,以蛤粉炒赤。加蝎梢七个、麝香少许,共研为末,另以麻油化蜡,调末作成挺子。棉裹塞耳内。
13、火眼赤痛。用穿山甲一片为末,铺白纸上卷成捻子,烧烟熏眼。
一名穿山甲.宣、通经络.
咸寒.有毒善窜.(喜穿山.)颛能行散.通经络.达病所.(某处病、即用某处之甲.)
入厥阴、阳明.(肝、胃.)治风湿冷痹.通经下乳.消肿溃痈.止痛排脓.和伤发痘.风疟疮科.须为要药.(以其穴山入水、故能出入阴阳、贯穿经络、达于营分、以破结邪、故用为使.)
以其食蚁.又治蚁 .(有妇人项下忽肿一块、渐延至颈、偶刺破、出水一碗、疮久不合、有道人曰∶此蚁漏也、缘饭中偶食蚁得之、用穿山甲烧存性、为末敷之、立愈、多能鄙事云、油笼渗漏、剥甲里肉 投入、自至漏处补住、永州记云∶不可于堤岸杀之、恐血入土则堤岸渗漏、观此二说、其性之走窜可知矣.)性猛.用宜斟酌.痈疽已溃.痘疮挟虚.大忌.
如鼍而小.似鲤有足.尾甲力更胜.或生或烧.酥炙、醋炙、童便炙、油煎、土炒.(蚁漏不止、穿山甲二七枚、烧灰、猪脂调敷、蚁入耳中、烧研、水调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