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香花

( Máo Xiānɡ Huā )

茅香花 (出处: 《中药大辞典》 )

主治:
开宝本草》:"主中恶,温胃,止呕吐,疗心腹冷痛。"
性味:
开宝本草》:"苦,温,无毒。"
归经:
本草汇言》:"入足阳明、太阴经。"
用药禁忌:
本草汇言》:"凡阴虚血热咳嗽胃热作呕之证,不可用此。"
化学成分:
含香豆精和苦马酸-β-葡萄糖。
附方:
治冷劳久不瘥:茅香花艾叶各-两,并烧为灰,细研,以粟米饭和丸,如梧桐子大。初以蛇床子汤下二十至三十丸,微吐不妨,吐却,用枣汤下。(《圣惠方》)
生境分布:
多生长于荫蔽山坡、沙地或湿润草地。分布山西、山东、甘肃、云南、广东、广西、浙江、福建等地。
原形态:
茅香(《本草拾遗》),又名:香麻(《本草图经》),香茅(《纲目》),香草
多年生草本。根茎细长,黄色;秆直立,无毛,高50~60厘米,具3~4节,上部长,裸露。叶鞘松弛,无毛,长于节间;叶舌透明,膜质,长2~5毫米,先端啮蚀状;叶片披针形,质较厚,上面被微毛,长达5厘米,宽达7毫米,分蘖上者可长达40厘米。圆锥花序卵形至金字塔形,长约10厘米,分枝细长,光滑,上升或平展,多孪生或3枚簇生,下部裸露:小穗淡黄褐色,右光泽,长约5毫米;颖膜质,具1~3脉,等长,或第1颖稍短;雄花外稃稍短于颖,顶具微小尖头,背部向上渐被微毛,边缘具纤毛;孕花外稃锐尖,长约3.5毫米,上部被短毛。花期6月。果期7~8月。
来源:
为禾本科植物茅香花序。夏季采集。
出处:
开宝本草

“茅香花” 相关论述

茅香花_图缺)
味苦,温,无毒。主中恶,温胃止呕吐,疗心腹冷痛。苗、叶可煮作浴汤,辟邪气,令人身香。生剑南道诸州。其茎、叶黑褐色,花白,即非白茅香也。(今附)
臣禹锡等谨按陈藏器云∶茅香,味甘,平。生安南,如茅根。日华子云∶白茅香花鼻洪,敷久不合灸疮, 刀箭止血并痛。煎汤止吐血鼻衄
图经曰∶茅香花,生剑南道诸州,今陕西、河东、京东州郡亦有之。三月生苗,似大麦
五月开白花,亦有黄花者。或有结实者,亦有无实者,并正月、二月采根,五月采花,八月采苗。其茎、叶黑褐色而花白者,名白茅香也。
陈藏器∶白茅香,味甘,平,无毒。主恶气,令人身香美煮服之,主腹内冷痛。生安南,如茅根,作浴用之。海药云∶谨按《广志》云∶生广南山谷,味甘,平,无毒。主小儿遍身,以桃叶同煮浴之,合诸名香甚奇妙,尤胜舶上来者。肘后方∶治热淋。取白茅根四斤锉之,以水一斗五升,煮取五升,令冷,仍暖饮之。日三服。又方∶诸竹木刺在肉中不出。取白茅根烧末,脂膏和涂之,亦治因风致肿。
衍义曰∶茅草,花白,根如茅,但明洁而长,皆可作浴汤,同 本尤佳。仍入印香中,合香附子用。

味苦,温,无毒。主中恶,温胃,止呕吐,疗心腹冷痛。日华子云∶白茅香花塞鼻敷久不合,炙, 刀箭止血并痛。煎汤止吐血鼻衄。《海药》云∶小儿遍身桃叶同煮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