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蚀性葡萄胎
( qinshixingputaotai )
别名: 恶性葡萄胎
西医
简介: |
侵蚀性葡萄胎是指葡萄胎组织侵入子宫肌层,破坏组织或转移至子宫外及共他器官,为滋养细胞肿瘤之一。旧称恶性葡萄胎、破坏性葡萄胎、破坏性绒毛膜腺瘤等。 |
病因: |
侵蚀性葡萄胎是由葡萄胎发展而来,大多在清宫后6个月内发生,导致良性葡萄胎恶性变的原因目前尚不清楚,可能与母体免疫力的降低及葡萄胎滋养细胞的侵蚀能力增强有关。 |
人群: |
其发病年龄与良性葡萄胎比较接近。 |
病理: |
恶性葡萄胎的大体观察,可见子宫表面有单个或多个紫色结节,切面可见肌肉内有缺损,严重者整个肌层全部为葡萄胎组织所破坏。镜下可见滋养细胞有不同程度的增生及间变,可见到绒毛结构,病灶周围常有出血及坏死。根据其大体及镜下改变,可分为三种类型(林巧稚, 1979):①肉眼可见大量水泡,形态上似良性葡萄胎,但瘤组织侵入肌层或血窦,附近组织很少出血及坏死;②肉眼可见中等量或少量水泡,伴有出血及坏死组织,滋养细胞中度增生,部分细胞分化不良;③肉眼所见几乎全为坏死组织及出血,仔细检查方可见到几个或十几个小水泡,个别病例仅在镜下才能找到残存肿大的绒毛,滋养细胞高度增生,分化不良,形态上极似绒毛膜癌。 侵入宫旁组织或转移至阴道或肺的病变,病理检查;既可见与原发病灶相似的葡萄胎组织,亦可只见散在的滋养细胞。有时子宫原发灶已消失而转移灶继续发展。共主要临床表现是在葡萄胎排出后,阴道持续不规则出血,经再次刮宫仍不见好转。有的出现咯血,胸片可见肺内有转移阴影。有时阴道亦出现紫蓝色转移结节,破溃时可反覆发生阴道大出血。葡萄胎排出后,血或尿hcg测定持续阳性或一度阴性后又转为阳性。由葡萄胎转变为侵蚀性葡萄胎的时间长短不一。有的在葡萄胎排出前已侵入肌层或出现阴道、肺转移;有的在葡萄胎排出后数月其至1年后才转变为侵蚀性葡萄胎,但多数均在半年内,超过1年者多数转变为绒毛膜癌。 |
病理生理: |
侵入子宫肌层的绒毛继续发展,可穿破子宫壁,引起腹腔内大出血。亦可侵入阔韧带内,形成宫旁血肿。甚至转移至阴道、肺、脑部引起死亡。 |
诊断标准: |
本病的参考诊断标准如下: 1. 葡萄服完全排出后二个月,阴道出血持续不断,尿或血中hcg持续阳性;或葡萄胎完全排除后两个月以上,hcg一度阴性而又转阳性者,时间未超过一年,均提示恶性葡萄胎诊断。 2.盆腔动脉造影符合恶性葡萄胎改变,尤其以出现圆形或半圆形边缘锐利的充盈缺损,有确诊意义。 3.盆腔超声检查,子宫肌层内存在密集的不均匀光点。 4. 病理学检查符合恶性葡萄胎改变。(丁曼琳.妇产科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98~99) |
体征: |
1.不规则阴道流血:葡萄胎清除后,不规则阴道流血是恶性葡萄胎最常见的症状。出血可呈持续性或间断性。或月经恢复正常数月后,复又出现不规则流血。也有部分患者无阴道流血症状。 2、子宫增大及黄素囊肿:葡萄胎完全排除后,子宫仍大而软,黄素囊肿持续存在。 3.腹痛及腹腔内出血:当病变穿透子宫壁时,可引起腹痛及局部压痛,甚至可引起腹腔内出血、休克等。此外,黄素囊肿的扭转亦可引起急性腹痛。 4. 咳血;出现肺转移时,患者往往咳痰带血或咯血,或伴有胸痛、胸闷等症状。 5.其它少见症状:如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偏瘫、血尿等其它部位的转移症状。 |
影响诊断: |
1.盆腔动脉造影:对于确诊良性、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有意义。恶性葡萄胎造影的显影特点为:患者子宫动脉扩张、延长;血窦丰富;静脉期提前显影;病变部造影剂潴留时间长。若在血窦中出现圆形或半圆形边缘锐利的充盈缺损,则提示恶性葡萄胎的可能性更大。 2.盆腔超声检查:b超可见子宫增大,形态不规则,有结节状突起,子宫肌层内存在密集的不均匀光点。 |
实验室诊断: |
hcg测定:良性葡萄胎清除后8~ 12周,尿hcg仍不能恢复正常,或已下降后又上升,应考虑有恶性葡萄胎的可能。 |
组织学检验: |
刮宫:若刮不出水泡或刮出少量葡萄胎组织但术后hcg仍不下降,则可诊断为恶性葡萄胎。 |
鉴别诊断: |
1.残存性葡萄胎:良性葡萄胎排出后,仍然有不规则阴道流血,妇科检查见子宫大而软,复旧不良,血及尿中hcg下降不满意,应注意与残存性葡萄胎区别。可行再次刮宫,如刮出葡萄胎组织,术后hcg转阴则为残存性葡萄胎,若刮官无葡萄胎组织或刮宫后hcg仍持续阳性,则考虑为恶性葡萄胎。或通过盆腔动脉造影以资鉴别。 2.绒毛膜癌:良性葡萄胎排出后,阴道持续不规则流血,子宫不能如期复旧,血、尿hcg阳性,并有转移症状、体征出现时,应与绒癌鉴别。恶性葡萄胎只继发于良性葡萄胎之后,且多为一年以内,病理检查可见绒毛结构。而绒癌多发病在葡萄胎排出后一年以上。此外,还可继发于流产、足月产、异位妊娠之后,病理检查找不到绒毛结构。 3.葡萄胎后再次妊娠:一般有再次停经史及妊娠反应,而无阴道流皿症状。血、尿内hcg由阴转阳,滴度符合正常妊娠。停经8~10周后,可经超声波检查以明确诊断。 |
预后: |
治疗后少数患者仍可有复发,为此需定期随诊,注意血或尿内hcg含量是否正常,肺或其他部位有无转移,如有异常发现应及早再给予化疗。 |
治疗: |
近年来,由于化疗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使恶性葡萄胎的治愈率几乎达到了百分之百,合理的化疗方案、其它方法必要的配合,往往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一、化学疗法 1.药物的选择与剂量:用于恶性葡萄胎的化疗药物,主要为5一氟脲嘧啶( 5~fu)、更生霉素(ksm)、6一巯基嘌呤(6mp)等,所用药物的剂量,需按体重计算,治疗前及治疗中均应监测体重,以求药量准确,所用药量必须全部输给病人。 2.给药途径及速度:恶性葡萄胎的化疗以全身用药为主,故主要采用静脉途径。阴道局部的转移病灶,必要时可配合局部浸润注射的方法。给药的速度,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要求。如5~fu以静脉缓慢点滴疗效好、副作用小,如给药速度过快,则不仅中毒反应重,而且疗效亦低。而mtx则以静脉注射疗效好,且副作用小。 3.疗程及其间隔:疗程一般以8~10天为直,亦可根据病情、疗效、用药后反应等情况决定。两次化疗的间隔时间,应视化疗后身体恢复情况、尤其是骨髓机能恢复情况来决定,一般规律间隔为两周左右。 4、疗效观察:用药后血、尿hcg值大约需在停药后7~10天才出现明显变化,故各种化验观测不宜做的过早,同时应注意临床症状的改善及肿块大小变化等。 二、手术治疗 恶性葡萄胎的治疗以化学疗法为主,但有下述情况者,可考虑配合手术治疗:①原发灶或转移灶大出血;②耐药病人、子宫及肺内残余病灶久治不消。 三、放射治疗 放射疗法仅在化疗的基础上需要配合治疗时应用。 |
“侵蚀性葡萄胎” 相关论述
葡萄胎组织侵入子宫肌层或转移至子宫以外,即为侵蚀性葡萄胎,发生的机会为5~20%,多数在葡萄胎清除后6个月内发生。
一、病理
因其所具有水泡组织的多少及破坏程度,可以从极似良性葡萄胎逐渐过渡到极似绒毛膜癌的不同类型,可以分为三型:
1型 肉眼可见大量水泡,形态上似葡萄胎,但已侵入子宫肌层或血窦,附近组织很少出血坏死。
2型 肉眼可见少~中等量水泡,组织有出血坏死,滋养细胞中度增生,部分细胞有分化不良。
3型 肿瘤几乎全部为坏死组织和血块,肉眼需仔细才能见少数水泡,个别仅在显微镜下才能找到肿大的绒毛,滋养细胞高度增生并分化不良,形成上极似绒毛膜癌。
二、临床表现
(一)阴道流血 葡萄胎清除后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量多少不定,检查时子宫不能如期复原。如肿瘤组织穿破子宫则有腹腔内出血及腹痛。
(二)转移灶表现 症状体征视转移部位而异,最常见的是肺转移,转移灶小时可无症状,以后病灶扩大产生症状,又因部位不同而症状各异(见绒毛膜癌节),x线肺片可见转移阴影。发生在阴道、宫颈的转移,表现为紫蓝色结节,溃破后可大量出血,转移至脑部者出现脑部症状(见绒毛膜癌)。转移至消化道者有消化道出血。
三、诊断
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结合辅助诊断方法进行判断,具体的诊断标准:
(一)有组织学诊断者,侵入子宫肌层或子宫外转称的切片中,可见到绒毛或绒毛的退变痕迹。
(二)无组织学检查者,葡萄胎清宫8周以后,hcg持续在正常水平以上;或定性试验阴性后又转为阳性;或hcg已降至正常水平一段时间又出现升高,结合临床表现,时间在清宫后一年以内,诊断为侵蚀性葡萄胎。
(三)原发灶与转移灶诊断不一致时,如原发灶为绒癌而转移灶为侵蚀性葡萄胎,或反之,只要任何标本中有绒毛的结构,则本病诊断为侵蚀性葡萄胎。
四、处理
(一)化疗 侵蚀性葡萄胎的处理以化学治疗为主,(见绒毛膜癌处理),一般能治愈。
(二)手术 病灶在子宫,化疗无效时可切除子宫。
五、预后
1、2型者预后较好,3型者常发展为绒毛膜癌,预后较差。
六、随诊
重点同葡萄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