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

( yuanfaxinggaoxueyaxingshiwangmobingbian )

别名: 视瞻昏渺 , 青盲 , 暴盲

西医

简介:
原发性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原发性高血压在视网膜上的表现。常发生于中老年病人,约80%~90%为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以慢性进行性多见,也可突然血压增高进入急性期,其主要病变特别是弥漫性小动脉缩窄。
人群:
发生于中老年病人。
诊断依据:
1.有缓进型高血压病史,血压波动在较高水平或持续在高水平伴有心肾功能障碍。
2.视力正常或不同程度的下降。
3.眼底:根据keith一wagener一bavker法和seheie法将本病眼底病变分4级。
(1)第1级:视网膜动脉痉挛期,根据痉挛程度可分为三类:①轻度痉挛,动静比例在正常与1:2之间;②中度痉挛;动静比例在1:2与1:3之间;③重度痉挛:动静比例大于或等于1:3。
(2)第2级:视网膜动脉硬化期:根据硬化程度又分为三类:①轻度硬化;动脉中央反光增强,但未到铜丝状程度,在动静脉交叉处可见静脉有变窄或隐匿现象,或静脉有移位或与动脉是弯曲角度。②中度硬化:动脉中央反射呈铜丝状,交叉处静脉变窄,呈梭形,几近中断。③重度硬化:动脉呈银丝状,交叉处静脉完全与动脉分离,甚远端膨隆扩张,呈肿痘状。
(3)第3级:高血压视网膜病变期:除2级变化外,尚可见视网膜出血与渗出物,有时在黄斑区可见星芒状排列的渗出物。
(4)第4级:高血压性视神经视网膜病变期:除第三变化外,还有视乳头水肿
4.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视网膜动脉及毛细血管狭窄,环绕毛细血管缺血区可见扩张的毛细血管及微血管,视网膜出血遮蔽荧光,渗出物早期为抵荧光,晚期荧光渐增强。
鉴别诊断:
1.恶性高血压视网膜病变:恶性高血压又称急进行高血压,多见于中青年人,其发病率占高血压病的1%~5%,发病急,血压迅速上升,舒张期血压持续在17.33kpa,有急剧进展的肾功能损害。眼底突出表现为视乳头水肿,视网膜高度水肿,个别严重者可发生渗出性视网膜脱离,视网膜动脉高度痉挛性收缩,静脉怒张,视网膜出现较多棉絮状白斑及各种形态的出血,黄斑区可见星芒状渗出。
2.老年性动脉硬化性视网膜病变,本病属于老年性退行性改变,并非病态,见于55岁以上的老年人,与血压关系不大。视乳头颜色较浅,视网膜动脉普遍变细,颜色淡,走行变直分支角度变小。视网膜色素分布不均,常有玻璃体疣出现,有些出现老年性黄斑变性,合并高血压时,也可出现视网膜出血,渗出。
治疗:
1.明确病因,尽快清除。
2.降低血压:复方降压片2片,每日3次,口服;心痛定片20mg,每日3次,口服。
3.增强血管壁弹性,减低其脆性:可用维生素c200mg,每日3次,口服;路丁40mg,每日3次,口服;维生素e200mg,每日3次,口服。
4.应用扩血管药物:可用地巴唑20mg,每日3次,口服;烟酸0.1,每日3次,口服;维脑路通200mg,每日3次,口服。
5.促进视网膜出血,渗出,水肿的吸收:可用安妥碘0.4g,每日1次,肌注。
中西医结合:
本症由高血压并发,近代研究,认为高血压是由于血管运动神经受刺激后引起血管收缩所形成,外界环境中的各种不良刺激,如精神过度紧张、恐怖、悲伤、焦虑等不良情绪,长期不断地作用于大脑皮质,造成大脑皮质机能紊乱,视丘下部血管运动中枢的调节作用发生障碍,引起周围小动脉痉挛,随而使血压增高,开始时常为暂时性,日久则变为持续性。在本症多见于高血压后期,舒张压持续在14.7~16kpa(110~120mmhg),并伴心、脑、肾的器质性和功能性损害。高血压的中医病因,可归纳为风、火、痰、虚四方面,而其脏腑主病,则涉及心、肝、脾、肾四脏。四脏中以肾为主,并以肾水虚损根本的原因,因为肾水虚则水不涵木,肝木旺则肝阳上亢而见风证肾水虚不能制火则心病,心火暴盛而见火证;水亏木旺克土,生痰湿,则见痰证。所以在水亏的前提下,出现风、火、痰、虚等不同病因,井因它们间相互联系,互相转化,因而出现症状亦复杂而多变。在治疗方面,治本:水衰宜滋肾养阴,水衰而火盛,宜滋阴降火,木旺宜滋阴养肝,木郁宜疏肝解郁;阳亢宜滋阴潜阳,阳衰宜助阳,气虚补气气滞理气血虚补血血瘀宜化瘀。治标:木旺宜平肝熄风,火盛宜泻火。痰湿宜去痰化湿。眼底所见,主要为出血、渗出与机化。早期,新鲜出血多由血热,治以凉血清热、止血化瘀,可予丹皮赤芍白茅根茜草蒲黄槐花三七花蕊石之类。中期陈旧性出血,属于血瘀,治以活血化瘀,可予红花桃仁郁金泽兰牛膝类;渗出由于气滞血瘀,可在应用活血化瘀药的同时,佐以理气药;至于机化,则吸收较难,可试用软坚散结药。本症后期,为增进视力,防止复发,多以补益肝肾之剂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