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泪囊炎
( manxingleinangyan )
别名: 漏睛 , 目脓漏
西医
简介: |
慢性泪囊炎是一种常见的眼病,患者的主要自觉症状是泪溢,有时伴有该侧的慢性结膜炎,慢性泪囊炎可有卡它性、粘液囊肿性、化脓性三种表现形式,易复发。 |
病因: |
关于慢性泪囊炎的原因有多种说法,但有一点是公认的,即泪道下端阻塞造成泪液储留于泪囊中,是引起泪囊炎的先决条件,少数由于鼻窦炎、外伤、结核、梅毒等引起,从分泌物中培养出来的细菌多为肺炎双球菌、葡萄球菌及链球菌。 |
人群: |
多见于成年或者年,女多于男。 |
诊断标准: |
1.溢泪史。 2.用手指压迫泪囊部时,有粘液样或脓性样分泌物从泪小点溢出。 3.如泪囊内分泌物大量积聚时,泪囊逐渐扩张,内眦下泪囊部位形成波动性囊肿隆起。 4.用冲洗液注入泪道时,有粘液样或脓性样分泌物自泪小点返流。 凡具备1~4项即可诊断。 |
病史: |
有眼部或鼻腔内炎症存在,溢泪史。 |
体征: |
1.患者多主诉有泪溢,且有泪囊部胀痛,泪道冲洗试验证明泪道阻塞,压之有粘液或脓液自泪小点溢出,挤出物检查可见到大量细菌,以肺炎球菌为主,但也有葡萄球菌、链球菌等。 2.①卡他性泪囊炎表现为泪溢,伴有内眦部结膜充血和刺激症状,如经常能将泪囊内容物挤出,则炎症停留在慢性卡他阶段。②粘液囊肿由于泪囊壁失去张力而扩张,分泌物在泪囊积聚形成囊肿,在内眦韧带下方有一波动的突起,挤压可有胶冻样分泌物从泪小管回流。一旦因为炎症,上、下泪小管闭塞,囊肿将继续扩张,在皮下形成相当大的囊肿。③慢性化脓性泪囊炎,是由于滞留在泪囊内的分泌物积聚,细菌繁殖,引起泪囊壁炎症,分泌物由粘液性变为脓性,压迫泪囊区时有黄色粘稠脓液回流,且经常排入结膜囊,引起结膜炎和湿疹性睑缘炎。 |
鉴别诊断: |
1.泪囊肿瘤:本病的特征为溢泪或泪囊区肿块,大部分患者泪道冲洗通畅或能探通,常伴有血性或黄水性分泌物返流,肿块一般较硬且不可压缩,无触痛,抗生素治疗无效。而粘液囊肿分泌物为粘液性或脓性。b超、x线、ct可帮助诊断,组织学检查可确诊。 2.寒性脓肿:多见于20岁以下的青年人,除泪溢和脓性分泌物以外,尚有耳前和颌下淋巴结肿大。泪囊壁干酪性坏死形成冷脓肿。病变向周围组织扩展,形成典型的结核性泪管。冲洗试验通畅,探通试验不能通过,抗结核治疗效果良好。 3.前组筛窦或额窦囊肿:本病肿块多位于内眦韧带上方,而泪囊炎的包块在内眦韧带下方。鼻窦囊肿增大,久压窦壁可使骨质吸收变薄进入眶内,引起眼球突出和转动受限。泪道冲洗无分泌物自泪点溢出。x线检查、耳鼻喉科检查助诊。 4.皮样囊肿:为先大发育异常,缓慢增长。为一边界清楚,微具弹性的皮下肿物,囊腔内含有皮脂样油脂及角化物质和毛发。部位较表浅,冲洗泪道通畅,多在15岁以下发现。 5.单纯性泪道狭窄或阻塞与慢性泪囊炎卡它性相鉴别:前者为按压泪囊区及冲洗泪道时无反流物。 |
疗效评定标准: |
治愈:①行吻合术者,术后伤口愈合,泪道冲洗通畅。②行摘除术者,术后伤口愈合,挤压泪囊部无粘液或脓液自泪点溢出。③新生儿泪囊炎,经冲洗或探通后无泪溢。 |
治疗: |
1.药物治疗:各种抗生素眼药水均可采用,滴药次数必须频繁。全身应用抗生素或磺胺制剂,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脓性分泌物可以消失,但不能解除阻塞和潴留,只能作术前准备。 2.冲洗泪道:为彻底清除脓性或粘液脓性分泌物,加强药物疗效,可在适当时间进行泪囊冲洗。冲洗液可用生理盐水,对脓性分泌物则可采用2,000u/ml青霉素溶液(先作药敏试验),每周2~3次。 3.泪道探通术:经过一段时间的冲洗和药物治疗后,冲洗无脓性分泌物,可试用泪道扩探术。同时鼻内滴用抗生素和麻黄素液,对于膜性阻塞或纤维蛋白性阻塞,可望收效,探通2~3次无效者,应考虑手术治疗。 4.泪囊摘除术:现在慢性泪囊炎一般都采用泪囊鼻腔造口术。但在泪囊结核,泪囊肿瘤疑为恶性者,或严重角膜溃疡,急性青光眼,眼球外伤等急需手术时,仍有作泪囊摘除术的必要。 5.泪囊鼻腔造口术:采用泪囊鼻腔造口术,重建泪囊至鼻腔的引流道,既除去了化脓病灶,又解除了泪溢,是最理想的治疗方法。一般为制造骨孔,切开泪囊和鼻粘膜紧密吻合,覆盖新通创面,使泪囊和鼻腔相通。此手术还可选择由鼻腔进路,称鼻内泪囊鼻腔造口术。其方法是在中鼻甲前方相当于泪囊凹的区域,将鼻粘膜、泪囊凹骨壁、泪囊内侧壁切除,造成通道,无需缝合。这一进路也可用激光、气化除去这些组织。重建鼻泪管引流道。还可采用多种植管植线的方法。 |
中西医结合: |
本病是由于结膜或鼻腔内的炎症蔓延至鼻泪管内,造成阻塞,细菌在泪囊中繁殖所引起的慢性化脓性炎症,治疗上应根据具体病情,采取相应治疗方法,初起时用0.9%生理盐水冲洗泪囊,清洗泪囊内存积的分泌物,并注入抗生素类药液,如庆大霉素等,或用黄连水冲洗泪囊,以达治疗目的,泪道不通者,在多次冲洗后,压挤泪囊无脓性分泌物的情况下,作泪道探通,然后再行冲洗。如患者同时见舌尖红,脉浮者,内服中药白薇丸加减;若苔黄腻者,可选用黄连燥湿汤或竹叶泻经汤加减;若体弱病久者,可用治风黄芪汤加减。对久治不愈者,可手术治疗。 |
“慢性泪囊炎” 相关论述
慢性泪囊炎是常见的泪道疾病,由于鼻泪管阻塞,泪液潴留在泪囊内,结膜囊的细菌进入泪囊,致使泪囊粘膜形成慢性炎症,产生很多粘液和脓性分泌物。所以病在早期就有自觉溢泪,流出泪液呈胶粘脓状。如果用手挤压泪囊区,有脓性或粘液脓性分泌物自泪点溢出。泪囊内若多量脓液积存时,出现泪囊部膨胀,在相应的部位出现轻度隆起。待分泌的粘液、脓液被挤出去或者排出之后,局部又可以炎症消退、肿胀减轻、症状稍有好转,或暂时性治愈。当泪囊内分泌物积存增多时,又会重复出现以往流泪、溢脓的症状,久而不愈。如果身体抵抗力降低,或又有毒力强的细菌侵入时,则泪囊粘膜受到炎症的侵袭,炎症会出现扩散,使整个泪囊周围组织发生急性感染,这时泪囊区红肿、痛加重、不敢碰按、分泌出多量脓液,需积极的治疗。经过处理之后泪囊炎又可转为慢性。疾病的存在与发展主要原因为泪道是否通畅,只要有泪道阻塞,则慢性炎症依然存在,所以发现有流泪溢脓情况时及时去专科诊治。
一、病因
由于鼻泪管的阻塞或狭窄而引起。常见于沙眼、泪道外伤、鼻炎、鼻中隔偏曲、鼻息肉、下鼻甲肥大等阻塞鼻泪道,泪液不能排出,长期滞留在泪囊内。泪液中的细菌,如肺炎球菌、葡萄球菌等在此滋生,刺激泪囊壁,引起泪囊粘膜慢性炎症,产生粘液性或脓性分泌物。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眼病,好发于中老年女性,农村和边远地区多见。
二、临床表现
(一)溢泪,内眦部结膜充血,皮肤常有湿疹。
(二)以手指挤压泪囊部,有粘液或粘脓性分泌物自泪小点流出。
(三)可由于分泌物大量聚积,泪囊逐渐扩张,内眦韧带下方呈囊状隆起。
(四)有除溢泪外,无其它症状,仅在冲洗泪囊时,可以见到分泌物倒流出来。
由于粘液脓性分泌物长期返流结膜囊内,角膜上皮有损伤时,分泌物内的细菌即可引起感染,造成角膜溃疡。如有眼球穿孔伤或作内眼手术时,也会引起眼球内感染。
三、治疗
(一)对患病不久鼻泪管未完全堵塞的病例,点抗生素眼药水,每日4~6次,点药之前,挤净分泌物,作泪道冲洗,冲洗后注入少量0.25%氯霉素液l加0.5%可的松及1:5000糜蛋白酶,同时应治疗鼻腔疾病。
(二)如鼻泪管仅部分狭窄,可试作泪道探通术或鼻泪管插管术。
(三)泪点和泪小管正常者,可作泪囊鼻腔吻合术。
(四)如泪囊过分狭小,或病人年老体弱,或伤后合并有严重瘢痕者,可行泪囊摘除术。
是一种较常见的眼病,任何年龄都可发生,以老年女性多见。这是鼻泪管下端阻塞,泪液和细菌滞留在泪囊内所引起的慢性炎症。沙眼、鼻炎或副鼻窦炎等疾病是引起阻塞的常见原因。
平时多见于流泪、结膜充血,以内眦部明显;此处皮肤也有浸渍痕迹、糜烂或粗糙等现象。泪囊部有一囊性肿块,压迫后可缩小,但有大量脓性粘液分泌物自泪点返流到结膜囊内,冲洗泪道时,生理盐水从上、下泪点返流出,并混有脓性粘液分泌物。
对于慢性泪囊炎的治疗,一般进行冲洗和滴用抗生素药水,但仅能暂时减轻症状,欲彻底治疗必须施行手术。手术分为泪囊鼻腔吻合术、泪囊摘除术。
急性泪囊炎,原发者一般少见,大多发生在慢性泪囊炎的基础上,是细菌感染或挤压使感染扩散到泪囊周围组织所致。
泪囊区皮肤红肿、坚实、剧烈疼痛。红肿范围可扩展到上、下眼睑和面颊。严重者有发热症状。泪囊区皮肤出现脓肿。
对急性泪囊炎,应给予抗生素注射,局部热敷,促使炎症消散。脓肿形成后必要时可切开排脓,等伤口愈合,炎症完全消退后,再按慢性泪囊炎的治疗原则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