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 在手掌尺侧,当第5掌骨基底与钩骨之间的凹陷处,赤白肉际。 [解剖] 在手背尺侧,小指展肌起点外缘;有腕背侧动脉(尺动脉分支),手背静脉网;布有尺神经手背支。 [主治] 头项强痛,耳鸣,目翳,黄疸,热病,疟疾,指挛腕痛。 [配伍] 配阳陵泉、肝俞、胆俞治黄疸。 [刺灸法] 直刺0.3~0.5寸。 [附注] 手太阳经所过为“原”。 [img]12-6-1.gif[alt]手太阳小肠经穴[/alt][/img]
定位:轻握拳。手背尺侧缘、第五掌骨与钩骨、碗豆骨之间凹陷处。 主治病症:腕关节疼痛,头痛,项强,耳鸣。
①骨名。共由八块组成,上接桡骨,下接掌骨。《灵枢·本输》:“腕骨,在手外侧腕骨之前,为原。”(指后一个腕骨。)②穴位名。属于太阳小肠经原穴,位于手背尺侧,当第五掌骨基底部与钩骨所构成关节部上方的凹陷处。见上例句前一个“腕骨”。 ③指第一跖趾关节骨突。《灵枢·本输》“太白,腕骨之下也。”
部位 在手外侧.腕前起骨下陷中.证治热病汗不出.胁下痛.不得息.颈颔肿.寒热.耳鸣.目冷泪生翳.狂惕偏枯.臂肘不得屈伸. 疟头痛烦闷.惊风螈 .五指掣.针灸 针入二分.留三呼.可灸三壮. 按∶腕骨乃手太阳脉所过之原穴.手外侧腕前一小骨.手常屈伸转侧.则此骨宛转.穴在骨稍前故名腕骨穴.继起针灸家更名起骨.以免与穴名混同.亦可.
腕骨,即掌骨乃五指之本节也,一名壅骨,俗名虎骨。其骨大小六枚,凑以成掌,非块然一肌也。基上并接臂辅两骨之端,其外侧之骨名高骨,一名锐骨,亦名踝骨,俗名龙骨,以其能宛屈上下,故名曰腕。若坠车马,手掌着地,只能伤腕;若手指着地,其指翻贴于臂上者,则腕缝必分开。伤腕者,壅肿疼痛,法以两手揉摩其腕,内服正骨紫金丹,外贴万灵膏;若手背向后翻贴于臂者,以两手促其手背,轻轻回翻之,令复其位,仍按摩其筋,必令调顺,内服人参紫金丹,外敷混元膏。正骨紫金丹 万灵膏 混元膏(俱见巅顶骨伤)人参紫金丹(见山角骨伤)
●腕骨,即掌骨,乃五指之本节也。一名壅骨,俗名虎骨。 ●其骨大小六枚,凑以成掌,非块然一骨也。 ●其上并接臂、辅两骨之端,其外侧之骨名高骨,一名锐骨,亦名踝骨,俗名龙骨,以其能宛屈上下,故名曰腕。 ●若坠车马,手掌着地,只能伤腕;若手指着地,其指翻贴于臂上者,则腕缝必分开。 ●伤腕者,壅肿疼痛,法以两手揉摩其腕,内服正骨紫金丹,外贴万灵膏。 ●若手背向后,翻贴于臂者,以两手捉其手背,轻轻回翻之,令其复位,仍按摩其筋,必令调顺,内服人参紫金丹,外敷混元膏。 按、方剂:●正骨紫金丹、万灵膏、混元膏:见颠顶骨伤 ●人参紫金丹:见山角骨伤
手外侧腕前起骨下陷中。手太阳小肠脉所过为原。小肠虚实皆拔之。《铜人》针二分,留三呼,灸三壮。 主热病汗不出,胁下痛不得息,颈颔肿,寒热,耳鸣,目冷泪生翳,狂惕,偏枯,肘不得屈伸,痎疟头痛,烦闷,惊风,瘛瘲,五指掣,头痛。
舟月三角豆,大小头钩骨; 摔跤若易折,先查舟月骨;掌骨底体头,指骨近中远。
本站所刊登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