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核

( Lì Zhī Hé )

别名: 荔核 , 荔仁 , 枝核 , 大荔核

荔枝核 (出处: 《中华本草》 )

主治:
理气止痛;祛寒散滞。主疝气痛;睾丸肿痛;胃脘痛痛经产后腹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0g;研末,1.5-3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性味:
甘;微苦;性温
归经:
肝;肾;脾经
各家论述:
1.《纲目》:行散滞气。治tui疝气痛,妇人血气刺痛。
2.《本草备要》:辟寒邪,治胃脘痛
毒性:
荔枝核急性毒性甚低,以20g/kg的剂量给小鼠灌胃,服药后3天内无一死亡。
用药禁忌:
本草从新》:无寒湿滞气者勿服。
药理作用:
将此物给饥饿22小时的小鼠皮下注射(60-400mg/kg),可使血糖下降,肝糖元含量亦显着降低。降血糖:荔枝核干浸膏1.3、2.6mg/kg给四氧嘧啶糖尿病大鼠灌胃,连续30天,每10天测血糖一次,均表明用蕴含组血糖低于对照组。所含-次甲基环丙基甘氨酸给小鼠皮下注射230-400mg/kg,可使血糖从正常的71-103mg/100ml降至35-57mg/100ml。 a-亚甲环丙基甘氨酸给小鼠下注射230-400mg/kg,可使血糖从正常的71-103mg/100ml降至57-35mg/100ml。还能对抗鼠伤寒沙门氏菌的诱变作用。
化学成分:
种子含皂甙(1.12%),鞣质(3.43%)和a-亚甲基环丙基甘氨酸[a-(methylenecycyclopropyl)glycine]。并分离出微量的挥发油,其中含3-羟基丁酮(3-acetoin),2,3-丁二醇(2,3-butanediol),咕(王巴)烯(copaene),顺-丁香烯(cis-caryophyllene),别香橙烯(allo-aromadendrene),葎草烯(humulene),δ-毕澄茄烯(δ-cadinene),a-姜黄烯(a-curcumene),菖蒲烯(calamenene),喇叭茶醇(ledol),愈创木薁(guaiazulene),黄根醇(xanthorrhizol)和棕榈酸(palmitic acid)等。
附方:
①治心腹胃脘久痛,屡触屡发者:荔枝核一钱,木香八分。为末。每服一钱,清汤调服。(《景岳全书荔香散)②治心痛小肠气荔枝核一枚。煅存性,酒调服,(《本草衍义》)③治肾大如斗:舶上茴香青皮(全者)、荔枝核等分锉散,炒,出火毒,为末。酒下二钱,日三服。(《世医得效方荔核散)④治疝气tui肿:荔枝核四十九个,陈皮(连白)九钱,硫黄四钱,为末,盐水打面湖丸绿豆大。遇痛时,空心酒服九丸,良久再服,亦治诸气痛。(《坦仙皆效方》玉环来复丹)⑤治血气刺痛:荔枝核(烧存性)半两,香附子一两。上为末。每服二钱,盐酒送下。(《妇人良方蠲痛散)
鉴别:
理化鉴别 (1)取本品粉末0.5g,加水4ml,微热,滤过,取滤液1ml,加三氯化铁试液1滴,呈蓝绿色反应。(检查鞣质)(2)取本品粉末进行泡沫试验及溶血试验,均呈阴性。
性状:
性状鉴别 种子长圆形或长卵形,稍扁,长1.5-2.5cm。直径0.5-1.5cm。表面棕色至棕红色,稍具光泽,有不规则凹隙和细皱纹;一端平截,有近圆形黄棕色的种脐,直径5-7mm,另一端圆钝。质坚硬,剖开后种皮薄革质而脆;有2片肥厚子叶,橙黄色或棕黄色。气微,味微甘、苦、涩。以粒大、饱满者为佳。
显微鉴另 粉末特征:淡棕色。①种皮外表皮细胞黄棕色或红棕色。侧面观细胞1列,栅状,长34-59μm,宽10-17μm,壁增厚,非木化,外被角质层;表面观多角形,垂周壁不均匀增厚。②石细胞类圆形、类多角形,多数有突起或分枝,分枝先端平截,细胞直径17-34μm,壁厚3-10μm,纹孔及孔沟较稀疏,层纹不甚明显。③星状细胞为种皮通气组织,呈不规则星状分枝,细胞间隙大,壁薄,无孔沟。④镶嵌层细胞徽黄绿色或淡黄色。呈长条形,长17-46μm,直径3-8μm,壁薄,微木化,由数个细胞为一组,以其长轴作不规则方向嵌列。⑤子叶细胞类圆形或类圆状多角形,直径22-51μm,充满淀粉粒,淀粉粒溶化后留有类圆形痕迹。有的细胞含黄绿色或黄棕色油状物。⑥淀粉粒单粒类球形、卵圆形,少数一端尖或两端尖,直径3.5-18μm,长至23μm,脐点点状、三叉状或裂缝状,层纹不明显;复粒较少,2-4分粒组成;半复粒少,脐点2-3个。
生境分布:
分布于华南和西南等地,尤以广东和福建南部、台湾、栽培最盛。
原形态:
荔枝 常绿乔木,高10-15m。偶数羽状复叶,互生,叶连柄长10-25cm,或过之;小叶2或3对,少4对,小叶柄长7-8mm,叶片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6-15cm,宽2-4cm,先端骤尖或尾状短渐尖,全缘,无毛,薄革质或革质。圆锥花序顶生,阔大,多分枝;花草性,雌雄同株;萼浅杯状,深5裂,被金黄色短绒毛;花瓣5,基部内侧有阔而生厚毛的鳞片;雄蕊6-7,有时8,花丝长约4mm;子房密被小体和硬毛。果卵圆形至近球形,长2-35cm,成熟时通常暗红色至鲜红色。种子全部被肉质假种皮包裹。花期春季,果期夏季。
来源:
药材基源:为无患子科植物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的种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itchi chinenesis sonn.
采收和储藏:6-7月果实成熟时采摘,食荔枝肉(假种皮)后收集种子,洗净,晒干。
出处:
出自《本草衍义

荔枝核 (出处: 《中国药典》 )

主治:
行气散结,祛寒止痛。用于寒疝腹痛睾丸肿痛。
用法用量:
4.5~9g。
性味:
甘、微苦,温。
归经:
归肝、肾经
炮制:
荔枝核: 除去杂质,洗净,干燥。用时捣碎。
荔枝核: 取净荔枝核,捣碎后照盐水炙法(附录Ⅱ d)炒干。
鉴别:
本品粉末棕黄色,镶嵌层细胞黄棕色,呈长条形,由数个细胞为一组,作不规则方向嵌列。星状细胞淡棕色呈不规则星状分枝,分枝先端平截或稍钝圆,细胞间隙大,壁薄。石细胞成群或单个散在,呈类圆形、类方形、类多角形、长方形或长圆形,多有突起或分枝。子叶细胞呈类圆形或类圆多角形,充满淀粉粒,并可见棕色油细胞。
性状:
本品呈长圆形或卵圆形,略扁,长1.5~2.2cm,直径1~1.5cm。表面棕红色或紫棕色,平滑,有光泽,略有凹陷及细波纹。一端有类圆形黄棕色的种脐,直径约7mm。质硬,子叶2,棕黄色。气微,味微甘、苦、涩。
贮藏:
置干燥处,防蛀。
来源:
本品为无患子科植物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 的干燥成熟种子。夏季采摘成熟果实,除去果皮及肉质假种皮,洗净,晒干。

荔枝核 (出处: 《中药大辞典》 )

主治:
温中,理气,止痛。治胃脘痛疝气痛,妇女血气刺痛。
①《纲目》:"行散滞气。治颓疝气痛,妇人血气刺痛。"
②《本草备要》:"辟寒邪,治胃脘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
性味:
甘涩,温。
①《纲目》:"甘,温,涩,无毒。"
②《医林纂要》:"甘涩,温,微咸。"
③《广西中药志》:"味甘微苦涩,性平,无毒。"
归经:
入肝、肾经
①《纲目》:"入厥阴。"
②《本草经疏》:"入肝、肾。"
③《本草撮要》:"入足太阴、厥阴经。"
用药禁忌:
本草从新》:"无寒湿滞气者勿服。"
化学成分:
种子含皂甙1.12%,鞣质3.43%。又含α-(亚甲环丙基)甘氨酸。如将此物给饥饿22小时的小鼠皮下注射(60~400毫克/公斤),可使血糖下降,肝糖元含量亦显着降低。
附方:
①治心腹胃脘久痛,屡触屡发者:荔枝核一钱,木香八分。为末。每服一钱,清汤调服。(《景岳全书荔香散
②治心痛小肠气:荔枝核一枚。煅存性,酒调服。(《本草衍义》)
③治肾大如斗:舶上茴香青皮(全者)、荔枝核等分锉散,炒,出火毒,为末。酒下二钱,日三服。(《世医得效方荔核散
④治疝气颓肿:荔枝核四十九个,陈皮(连白)九钱,硫黄四钱。为末,盐水打面糊丸绿豆大。遇痛时,空心酒服九丸,良久再服,亦治诸气痛。(《坦仙皆效方》玉环来复丹
⑤治血气刺痛:荔枝核烧存性)半两,香附子一两。上为末。每服二钱,盐酒送下。(《妇人良方蠲痛散
⑥治肋间神经痛荔枝核烧炭存性捣碎,取6克,加广木香6克,水煎服。
⑦治疝气疼痛:㈠荔枝核15克,焙干研末,空腹时用开水送服。㈡炒荔枝核大茴香各60克,研末,每日早晨用黄酒送服10克,亦治疝气疼痛。
⑧治荔枝核研末,调醋搽患处。
性状:
干燥种子呈长椭圆形,略扁,长2~2.5厘米;直径1~1.7厘米。表面棕红色或紫棕色,有光泽,一端有黄白色的种脐。质坚硬;剖开后有2片肥厚的子叶,灰黄色,质亦坚实。气微,味淡而涩。以干燥,粒大,饱满者为佳。
生境分布:
主产广东、广西。此外台湾、福建四川亦产。
来源:
为无患子科植物荔枝种子。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净皮肉,取种子,洗净晒干。
出处:
本草衍义

“荔枝核” 相关论述

【药用】无患子科乔木荔枝litchichinensissonn.的成熟总子。
性味归经】辛,温。归肝经
【功效】疏肝理气,散结止痛。
【临床应用】1.用于疝气,睪丸肿痛等症
本品药性辛温,专入肝经,功能疏肝理气、散结止痛,为治疗肝经寒凝气滞所致的疝气,睪丸肿痛的常用要药,常与小茴香吴茱萸橘核等药配合应用。
2.用于脘腹疼痛,痛经产后腹痛等症
本品疏肝理气止痛,用于肝气郁滞的胃脘疼痛,可与木香同用;若用肝郁气滞痛经产后腹痛,可配香附同用。
【处方用名】荔枝核(打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文献摘录】《本草衍义》:「治心痛小肠气痛,以一枚煨存性,研末,新酒调服。」

『来源』本品为无患子科荔枝的干燥成熟种子
『常用名』荔枝
『产地』广东、广西福建
『采收季节』6~7月采。
炮制方法』拣去杂质,筛去灰尘,为取温中行气,散寒止痛,则投入锅内,炒至黄黑色为度。若取其引药入肾则用盐水炒(药1斤,盐15克化水1两),炒至黄色为度。
『用量』6~9克。
『贮存』装木箱内加盖防虫。


宣散寒湿
甘涩而温。入肝肾。散滞气,辟寒邪。治胃脘痛,妇人血气痛( 存性五钱,香附一两,为末,每服二钱,盐汤或米饮下,名蠲痛散。单服、醋汤下,亦效)。其实双结,核似睾丸(睾音皋,肾子也)故治 疝卵肿,有述类象形之义( 存性,酒调服,加茴香青皮,各炒为末,酒服亦良)。壳发痘疮,烧存性用。荔枝连壳 研,止呃逆(生荔枝多食则醉,以壳浸水解之。此即食物不消,还以本物解之之义)。


近世多用此伪麝香,不可不知。
甘,温,涩,无毒。入厥阴经。治男子 疝之肿大,疗妇人血气之刺痛。止心脾之疼痛,除闽、蜀二处皆有之,以闽中者为胜。木高二三丈,类桂木冬青。绿色蓬蓬然,四时不凋,肾囊肿大,烧研酒服。或加青皮茴香。(验方第一。)
心脾痛,为末醋下。(第二。)
小肠疝气荔枝、小茴、枳壳半夏木香少许。(第三。)

〔甘温,入肝、肾二经。研碎焙。〕治 疝卵肿作痛,疗妇人血气刺痛。〔皆行散滞气之功也。〕〕

宣、散寒湿
甘涩而温.散滞气.辟寒邪.治胃脘痛.妇人血气痛.( 存性五钱、香附一两为末、每服二钱、盐汤或米饮下、名蠲痛散、单服、醋汤下亦效.)其实双结.而核肖睾丸.(外肾也.)故治 疝卵肿.有述类象形之义.( 存性、酒调服、加茴香青皮、各炒为末、酒服亦良.)无寒湿滞气者勿服.烧存性荔枝甘酸热.解烦渴.止呃逆.(荔枝七个、连皮核烧存性多食令人发热烦渴.龈肿衄血.病齿及火病患.尤忌之.壳发痘疮.又解荔枝热.(生荔枝多食则醉、以壳浸水解之、此即食物不消、还以本物消之之意.)花皮根.喉痹肿痛.煮汁含咽.

荔枝核(图缺)
散滞祛寒.治肝经之疝疾.味甘性热.医胃腑之瘀疼.(荔枝核味甘温.色紫.肝经血分药也.功专散滞祛寒.行血中之气.且其形类睾丸.故治一切疝疾之因于寒者.其所以治心痛胃痛等证.亦寒凝血滞之意欤.)

甘涩温,散滞气寒湿,治胃脘痛,形肖睾丸故亦治 疝卵肿, 用。荔枝甘酸热,止呃逆,多食发热龈肿衄血。壳发痘疮。

味甘温涩.入足太阴厥阴经.功专散滞气.辟寒邪.得香附胃脘痛.妇人血气痛.得茴香青皮治 疝卵肿.加酒服尤妙.无寒湿滞气者勿服.烧存性用.荔枝甘酸热.连皮核烧存性为末.白汤调下.治呃逆.壳发痘疮.并解荔枝热.荔核多吃损齿.有火者忌.

甘涩性温,散寒行滞,为 疝囊肿专药。荔枝肉∶甘酸性热,止呃除烦。多食,令壳∶发痘疮。花、皮、根、汁∶能治喉痹

睾丸胀痛,取象形之义。
配入平肝祛风湿剂中,烧存性,研冲。